摘要:为切实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近日,哈尔滨市公安局组织民警辅警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反侵财安全宣传活动,通过“唠家常”式普法、“沉浸式”课堂、“定制化”防护,将防侵财知识送到群众身边,现场氛围热烈,实用知识干货满满。
为切实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近日,哈尔滨市公安局组织民警辅警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反侵财安全宣传活动,通过“唠家常”式普法、“沉浸式”课堂、“定制化”防护,将防侵财知识送到群众身边,现场氛围热烈,实用知识干货满满。
社区里的“唠嗑课堂”
“大娘,看见陌生电话说‘免费领鸡蛋’,扭头就走准没错。”在依兰县老发社区凉亭里,民警围坐居民中间,用东北方言拆解“保健品诈骗”套路。民警摆开宣传资料摊儿,指着展板上的案例提醒:“前阵子隔壁小区就有人被‘冒充亲友借钱’骗了,咱千万别轻信。”民警还联合社区志愿者组成巡逻队,每天在老旧小区“溜达”,看见居民电动车钥匙没拔,立刻上前叮嘱:“这车要是丢了,您得多闹心。”
针对老年群体,民警带着《防骗手册》敲开独居老人家门,手把手帮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您看,开启这个预警功能,诈骗电话打进来就会报警。”平房区红旗茂商厦里,民警现场演示扒手如何用报纸遮挡“顺走”钱包,商户老板直呼:“怪不得总有人丢手机,原来有这‘猫腻’!”
校园里的“反诈剧场”
“如果游戏里有人说‘先转账再给装备’,该咋办?”在中小学课堂上,民警抛出问题,学生们异口同声:“是诈骗,不能转!”民警化身“反诈主播”,和学生演起小品:当“骗子老师”在班级群喊“交资料费”,扮演学生的小张立刻举手:“老师,咱先打电话确认下!”台下掌声一片。
民警掏出“诈骗道具”——印有“高回报理财”的传单、伪造的“逮捕令”,让学生“找茬儿”。“这个传单没公司公章,是假的!”“警察不会通过微信发逮捕令!”学生们七嘴八舌挑漏洞,民警趁机科普:“记住喽,凡是‘不露面、急要钱’的都是骗子。”
企业里的“安全定制课”
“财务同事注意,收到‘老板’QQ要求转账,必须打电话核实。”民警在企业培训会上,专门针对财务岗位拆解“冒充领导诈骗”套路。同时,民警走进工厂车间,给工人发“反诈卡片”:“想赚零花钱?刷单、网贷都是诈骗。”在联合企业检查仓库防盗设施,给管理员演示:“监控要覆盖死角,夜间必须双锁加固。”
平房区新疆大街地铁站旁的手机店,民警带着“防盗三件套”上门:“您这锁芯太旧,小偷几秒就能撬开,得换成防撬型的。”店员边更换锁具边点头:“难怪之前丢过手机,原来这儿有漏洞!”同时,在工业园区门口设流动宣传点,给骑电动车的员工递传单:“头盔别放车筐,停好车记得拔钥匙。”
来源:平安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