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焦作坐落于河南省西北部,东经 112°35′—113°39′、北纬 34°48′—35°30′之间,总面积 4071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352.3 万人。它恰处太行山脉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北依太行与山西晋城接壤,西连济源,南邻郑州、洛阳,东壤新乡,是晋豫交通
焦作坐落于河南省西北部,东经 112°35′—113°39′、北纬 34°48′—35°30′之间,总面积 4071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352.3 万人。它恰处太行山脉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北依太行与山西晋城接壤,西连济源,南邻郑州、洛阳,东壤新乡,是晋豫交通的 “黄金十字”—— 郑太高铁、焦柳铁路在此交汇,焦作西站到郑州仅需 30 分钟,到太原 2 小时;京港澳、二广等 6 条高速织就 “四纵三横” 路网,正在推进的焦作国际陆港将打通出海通道,形成 “公铁海” 立体交通网。
境内山水格局独具特色:西部太行山巍峨耸立,造就红石峡、茱萸峰等奇特地貌;东部沁河、丹河蜿蜒流淌,冲积出肥沃的怀川平原,孕育出四大怀药、武陟大米等 10 余个地理标志产品。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越中心城区的城市,35 公里长的天河公园串起 11 个景观节点,让 “城在水中、水在城中” 成为现实。
焦作的历史底色是 “药香与文脉的交融”。夏代称 “覃怀”,《尚书・禹贡》记载 “覃怀底绩,至于衡漳”,印证其早为华夏文明核心区域。商末温县已是重要城邑,出土的 “温县盟书” 记录了春秋时期诸侯会盟的史实。魏晋时,“竹林七贤” 在修武云台山隐居,留下饮酒放歌的隐逸传说。
明清时期迎来商贸鼎盛,因盛产山药、地黄、牛膝、菊花 “四大怀药”,怀庆府成为全国药材集散地,武汉、北京等地的怀帮会馆见证了 “怀商” 的辉煌,四大怀药更经丝绸之路远销欧亚。近代因煤而兴,1956 年建市后成为国家重要煤炭基地,“焦煤” 曾支撑新中国半数以上的钢铁厂生产。如今,从 “中原煤仓” 到 “山水名城” 的转型,让这座城市在传承中焕发新生。
2024 年,焦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407.1 亿元,“3+13+N” 产业链群增加值增长 7.9%,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 98.2%,转型成效显著。依托 “传统产业升级 + 新兴产业突破” 双路径,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传统产业迭代升级:通过 “一转带三化” 改造,技改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54 个百分点,中原内配获评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23 家企业跻身省级绿色工厂。煤炭产业占比降至 15% 以下,焦煤集团转型新能源领域,建成全省首个煤层气开发利用基地。
新兴产业强势崛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 17.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15.7%,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规模达 567 亿元,超硬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省先进制造业集群,中炭新材料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产能居华北首位。
县域经济多点开花:武陟、孟州、沁阳 3 县市开发区进入全省优秀格次,温县休闲食品产业获评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焦作高新区全国排名提升 12 位,创历史最好水平。
太极文化是焦作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温县陈家沟是陈氏太极拳发源地,明末陈王廷创编的太极拳融合阴阳哲理,如今已传播至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太极拳国际交流大赛吸引全球爱好者参赛,陈家沟的太极拳祖祠、祖林成为寻根圣地,“太极 + 康养”“太极 + 研学” 业态蓬勃发展。
怀药文化底蕴深厚: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公元前 734 年就已作为贡品进献朝廷,明清时怀商构建起全国性贸易网络。现代通过 “药食同源” 开发,怀山药粉、地黄保健品等产品年销售额超 30 亿元,焦作博物馆的 “怀药文化展” 通过互动装置重现古法炮制技艺。
非遗传承焕发新生:怀府闹汤驴肉制作技艺历经 300 年传承,“闹汤” 由陈年老汤精制而成,透明澄澈,浇在驴肉上香气四溢。武陟油茶以炒制面粉加牛油熬制,配芝麻、花生,是本地人早餐标配,如今制成速食粉成为网红伴手礼。
云台山风景名胜区(5A):太行山水的精华所在,红石峡的丹霞地貌碧水丹崖相映,茱萸峰可远眺黄河如带,玻璃栈道悬于百米峭壁。2024 年新增 “竹林七贤” 沉浸式演绎,夜游红石峡的灯光秀让峡谷更显神秘,年接待游客超 600 万人次。青天河景区(5A):有 “北方三峡” 之称,7.5 公里的峡谷烟波浩渺,靳家岭的秋季红叶漫山遍野,乘船游览可赏 “两岸猿声啼不住” 的景致,佛耳峡的瀑布群堪称天然氧吧。神农山景区(5A):儒道佛三教共生的文化名山,主峰紫金顶海拔 1028 米,相传神农氏在此尝百草。山上的千年古松 “白鹤松” 造型奇特,2000 余级石阶考验着登山者的毅力。南水北调天河公园(5A):焦作城区新地标,35 公里绿道串起湿地、花海与文化节点,遥望太行、俯瞰碧波,成为市民骑行、观鸟的首选地,入选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工程。陈家沟景区(4A):太极拳发源地,祖祠内的 “太极拳宗师墙” 记录历代传人,太极拳博物馆通过全息影像重现陈王廷创拳场景,村内的拳师故居仍能听见晨练的呼喝声。温县铁棍山药:“四大怀药” 之首,垆土种植的山药带红色锈斑,粉性足、口感干绵,蒸食甜香浓郁,炖汤可提升鲜味。本地人常蘸蜂蜜食用,或制成山药泥当甜品,礼盒装是必带伴手礼。怀府闹汤驴肉:非遗美食,精选本地驴肉慢炖 8 小时,捞出切片后浇上透明的陈年老汤,肉质细嫩、咸香入味。沁阳老马家驴肉馆传承五代技艺,58 元 / 斤的驴肉可真空包装,配烧饼夹食堪称绝配。武陟油茶:古法炒制的面粉加牛油、花生、芝麻熬制,浓稠顺滑,香气扑鼻。街头小摊 3 元一碗,撒上胡椒粉更添风味,油茶粉礼盒是游客喜爱的伴手礼。浑浆凉粉:不同于普通凉粉,以绿豆浆自然发酵制成,口感筋道,浇上蒜汁、辣椒、芥末,酸辣开胃。老城区十字街口的张记凉粉摊,每天限量供应,5 元一碗常需排队。孟州炒面:手工面条先蒸后炒,搭配豆芽、肉丝、蒜苗,锅气十足。孟州老槐树炒面馆的炒面 12 元一份,配鸡蛋汤食用,是本地人最爱的家常味。焦作的幸福藏在 “慢节奏与高质感” 的平衡里。2025 年二手房均价约 6500 元 / 平,老城区 4000 元左右即可置业,郑焦同城化让 “工作在郑州,生活在焦作” 成为现实。作为全国首批民生改善示范城市,拥有焦作市人民医院等 5 所三甲医院,义务教育阶段 “课后服务全覆盖”,城市书房覆盖率居全省前列。
休闲生活浸润山水太极:清晨,市民在天河公园打太极,或去云台山步道晨练;午后,到非遗工坊体验怀药炮制,或在陈家沟学几招太极推手;傍晚,解放中路夜市的烟火气渐起,闹汤驴肉的香气混着油茶的暖意弥漫街巷。周末可去青天河泛舟,或到温县采摘铁棍山药,春天赏神农山桃花、秋天观青天河红叶,在山水与文脉中感受生活本真。在这里,太行的雄奇、太极的温润与市井的鲜活完美交融,构成最动人的焦作日常。
来源:故國神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