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接87岁老母过来同住,我说我只做饭,半个月后婆婆就被送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8 13:49 2

摘要:“国强,你真打算把你妈接到家里来住呀?咱这房子不大,住起来会很拥挤,而且生活习惯也有差异,她估计住得不舒坦。”我把手里的碗筷放下,瞅着丈夫李国强那副心意已决的模样,心里不由得暗自叹息。

《婆媳之间的桥》

“国强,你真打算把你妈接到家里来住呀?咱这房子不大,住起来会很拥挤,而且生活习惯也有差异,她估计住得不舒坦。”我把手里的碗筷放下,瞅着丈夫李国强那副心意已决的模样,心里不由得暗自叹息。

我名为周梅,今年五十五岁,在前年自东城第三小学退休。

于学校执教三十余载,始终感觉时光匆匆,转瞬便已到这般岁数。

与丈夫李国强携手走过三十多个春秋,日子过得倒也顺遂。虽说算不上富足,却也未曾经历过大的磨难。

在我们生活的那个时期,倘若有人能考上大学,那可是会成为全村人都引以为傲的事情。国强便是村里唯一考上市里大学的人,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市财政局工作,直至去年,他退休后到一家小公司担任会计。

儿子李小军大学毕业之后前往南方,于深圳的一家电子厂担任工程师一职,去年刚刚成家。他的妻子是广东本地人,既勤劳又能干。只是由于距离较远,一年到头也见不上几次面。

起初,我跟国强二人的生活过得惬意,宁静又自在。然而前些天,国强接到村里打来的电话,告知他母亲李秀英不慎摔了一跤,腿脚行动不便。村里人力不足,老人生活无法自理。于是,他便与我商议,打算把八十七岁的老母亲接到城里居住。

国强双手摩挲着,目光中满是恳切,对梅子说道:“我妈独自待在乡下,我实在放心不下。你也清楚,我是家里头唯一考上大学走出来的孩子,老人这一生很是艰难,一辈子就盼着我能出人头地,在她晚年时照料她。”

瞧见国强那双眼布满了血丝,我明白他这几日都没睡踏实,内心也备受折磨。

“好吧好吧,你把人接过来就行。”我摆了摆手,话语中带着些许不耐烦,“但事先说好,我只负责做饭,其余的事儿归你。我岁数也大了,精力跟不上啦,况且我刚退休,还打算出去跳跳广场舞,跟姐妹们聊聊天呢。”

老师已然退休,理应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总不能成天都围着厨房打转吧?

国强听闻我答应后,脸上瞬间绽放出笑容,连忙说道:“行,行,你放宽心,我来照料她,绝对不会让你烦心。”

虽说嘴上这么讲,但我心里明白,老人家一旦到来,这个家必定难以安宁。

我跟婆婆的关系算不上亲近,不过也没什么严重的矛盾,只是平日里碰面的机会少,交谈也不多。

早些年我和国强结为夫妻,家里一贫如洗,连一场拿得出手的婚礼都没能操办,然而老太太自始至终都没埋怨过一句,还帮忙准备了一桌酒席,使得村里的人都称赞李家有本事,儿子娶到了城里的媳妇。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咱们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愈发明显,无论是生活习惯、说话风格,还是处事态度,都截然不同。这位老人都八十多岁了,又怎么能够适应城市的生活呢?

在老太太到来的那日,我专门烹制了满满一桌菜肴,其中有她钟情的酸菜炖排骨,还有北方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饺子。

初春的微风仍夹杂着些许凉意,我伫立在楼下,瞧见国强从出租车里谨慎地搀扶下一个身形瘦弱的人。

一位老妇人身着一件颜色已黯淡的灰蓝色棉衣,脚上套着一双并不合脚的旧皮鞋,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

她脸庞之上,满是一道道深邃的皱纹,这是时光与辛勤劳动留下的印记。说得直白点,那些皱纹深到仿佛能把芝麻卡住。

瞧见她那弯着腰的身形由国强搀着,一步一步往楼上走去,我心里莫名地一阵憋闷。

也不知为何,我突然想起了双亲,他们早早便离世了,倘若还在世,想必也到了这般年纪。

“妈,您瞧瞧,这就是咱家里。您就住这个屋子,这儿阳光足,还挨着卫生间,您住着方便。”国强宛如个孩童一般,领着老人四处看了看。

我们居住的房子面积不大,是一套九十多平方米的老旧住宅,有三个卧室和一个客厅。原本闲置的那间屋子被当作杂物间,不过国强前几天对其进行了清理整理,特意留出来给老人居住。

“行行行,城里的房子就是有气势,比咱们村里的土房子强太多啦。”老太太的眼神在房间里四处打量,最终停留在我这儿,满脸笑意地说道,“梅子,这么多年没碰面,你依旧那么有精气神,就跟年轻姑娘一样。”

我强颜欢笑,心中暗自思忖:的确如此,上一回回乡下过年已然是五年之前的事情,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

开头的那几日倒也安宁。

国强请了一个礼拜的假,每日都陪着老太太,带着她去适应新环境,教她如何使用燃气灶,还告知她小区里哪些地方可以散步。

我依照约定,准时去做饭,其他事情一概不理。

然而好时光未能长久延续,国强结束休假后,矛盾便接踵而至。

老妇人有早起的习惯,一辈子都在农村从事农事劳作,每天天还没亮就会醒来,压根没办法睡到七八点。

每日刚过五点便起身,在厨房中忙碌。

锅、碗、瓢、盆相互碰撞,发出的嘈杂声响扰得我难以入眠。本以为退休后能悠闲度日,没想到连睡个懒觉都成了奢望。

更令人恼火的是,她老是喜欢“搭把手”整理厨房,最后把我原先分好类的调味品全搞混了。

她眉头紧皱,看着我做菜时说道:“这盐放得也太多了,用不了这么多,全浪费了。”

我心里暗自鄙夷,城市人做菜注重味道,不像乡村的菜品寡淡无味。

“妈,您就别忙活了,梅子做事有她自己的章法。”国强察觉到了我的不悦,轻声劝慰老太太。

老太太叹着气说:“我根本停不下来呀,这辈子就没休息过。况且呢,儿媳忙得不可开交,当婆婆的搭把手,不也是理所应当的事儿嘛。”

当我听到“应该的”这三个字时,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愤怒。

都年过半百了,还得被教训,谁不清楚自己该干啥啊?

在饭桌旁,我为老太太盛了一碗饭,接着把碗猛地搁在桌上,连饭粒都蹦了出来。

老太太瞧了我一眼,然后对她儿子说道:“国强呀,你这工作实在是太繁忙啦。整天都在加班,可也没见多赚些钱。你瞧瞧村里老王家的儿子,高中都没念完,如今开了个小厂子,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

“如今哪会有那么优质的工作,能有份稳定的工作就已经很好了。”国强带着赔笑说道,“公务员这份差事也并非易事,有编制就相当不错了,您就别再为此操心啦。”

我正夹菜的筷子略微停顿了一下。

国强任职于一家小型公司,担任会计一职。去年,单位进行了改制,他无奈提前退休。如今,他仅依靠数额不多的退休金以及兼职工作所得的薪水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然而,老太太始终认为儿子应当如同村里那些开办工厂的人一般,赚得盆满钵满。她却不知道,那些人中有不少人每日早起晚睡,不论风雨都在外奔波,甚至还会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随着时间一天天地推移,家中的氛围愈发紧张起来。

我始终只负责做饭,老太太的房间我从不进去收拾,她的衣物我也不清洗。

国强处于两难境地,下班后回到家还要洗衣服、操持家务,忙得不可开交,脸都明显消瘦了。

一天夜里,国强坐在床边,一边疲惫不堪地揉捏肩膀,一边小心翼翼地央求我:“梅子,你就搭把手吧,我实在忙得不可开交了。”

“一开始就讲好了,我只负责烧饭。”我狠下心,背过身去,“你母亲来之前我就已经表明,别的事儿我不会插手。”

国强轻轻叹了一口气,没有再言语,静静地走出了卧室。

某一日,我在楼下碰到了邻居王奶奶,她跟儿媳妇有说有笑地从菜市场归来。

王奶奶如今已年逾七十,跟儿子儿媳共同生活了十余年,彼此的关系宛如亲生母女一般。

王奶奶满脸热情地询问:“周老师,听闻你婆婆来了,她习惯城里的生活不?”

“还可以啦,就是生活习性不太相同。”我含混地回应,内心略微羡慕她跟儿媳的关系。

王奶奶笑着说:“我以前也是从农村来的,最开始也不太习惯。老人不容易,离开住了一辈子的地方,心里肯定没底。就说我吧,要不是儿媳有耐心教我,现在连电视怎么开都不知道呢。”

我轻轻颔首,心里却暗自思忖:那是因为你们家状况不同罢了,你年少时就通情达理,婆婆也和善易处,难道每家每户都能这般和睦美满?

返回家中,竟发现老太太没在客厅里。

通常在这个时段,她总会坐在窗边收看电视节目,即便多数时候她压根弄不明白那些时尚类节目讲的是什么内容。

我把她房间的门推开,瞧见她正静静地坐在床边,翻看着一个老旧的皮箱。

那一刻,阳光穿过窗户,洒落在她的白发上,她看上去那么苍老又孤寂。

“你在寻觅什么呀?”我带着些许不耐烦的语气发问。

老妇人如同闯了祸的孩童一般,急忙关上箱子,说道:“没……没啥,就瞅瞅旧物件。”

她流露出的慌乱神情,让我心生不忍,不过我并未继续追问,而是转身离去。

当晚,老妇人骤然发起了高烧。

国强在加班,而且怎么打电话都联系不上他。

我顿时乱了阵脚,只能亲自照料她。

一整晚都在给她喂药、更换浸湿的毛巾,忙得不可开交。

瞧见老太太在床上翻来覆去,汗水浸透了她的衣裳,我猛然间寻思,要是自己年老体弱、疾病缠身,会有谁这般照料我呢?

临近破晓时分,老妇人最终退了烧,进入了梦乡。

我疲惫不堪,腰都难以挺直,整个人倚靠在她床边的椅子上。

不经意间,我瞧见枕头底下有一角纸露了出来。

缓缓将其抽出,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本薄薄的日记本。

我明白翻阅他人的日记是不妥当的行为,但还是没能克制住自己,将其翻开了。

里面的字迹歪歪斜斜,一眼就能看出是上了年纪的人所写。

“今儿个又给人添乱了,梅子做的饭菜可太可口啦,但我不敢多吃,就怕她嫌我事儿多。国强工作太忙了,我打心眼里疼他。要是我这把老身子骨还硬朗些,也不至于拖累他们……”

外面正下着雨,跟我们村里雨季时的情形如出一辙。也不知道我那块菜地状况如何,秋葵是不是该开花了。城里的菜味道固然不错,可总感觉缺了点什么滋味……

“感觉梅子似乎对我没什么好感。这也正常,城里人和乡下人本就有差异。我会尽量减少外出,少开口说话,免得惹出麻烦。然而独自待在屋里时,对家乡的思念便愈发浓烈……”

刹那间,我的眼眶变得湿润起来。

谁能料到,这位外表看着粗犷的老者,内心竟蕴含着如此丰富且细腻的情感。

她并非不清楚自己给我们添了麻烦,只是实在没有别的地方可去。

次日,趁老太太尚在梦乡,我打算整理一番她的屋子。

在清扫床底的时候,发现了那只她老是翻弄的旧皮箱。

箱子并未上锁,我谨慎地将其打开,只见里面有一叠泛黄的信件,还有几张老照片。

那是一位老妇人在年轻时给国强父亲写的信件。

国强的爸爸在他年纪尚小的时候便离世了,我仅在结婚照片里看到过他,身形又高又瘦,模样和国强极为相像。

信里叙述了她在最为艰难的岁月中是怎样养育五个孩子的,怎样照料患病的公婆,还讲述了她是如何不辞辛劳供国强读书的。

字里字外都彰显出一位农村女性的坚毅与奉献。

……前几天大队分了十斤粮食,我给孩子们留了五斤,剩下的都卖了,攒钱给国强交学费。他学习特别刻苦,老师说他以后能考上大学。我再辛苦也要供他读书,咱们家总得有个有出息的人……

公公的病情有了好转,这几日已经能够下地活动了。我每日都会为他熬煮小米粥,他吃得很满足,还对我的厨艺赞不绝口。婆婆这几天总是念叨,觉得我把好的食物都留给孩子们,自己却吃剩下的饭菜。我并没有和她发生争执,毕竟年纪大了,思维难免不够清晰,我们年轻人让着点也无妨。

让我最为震撼的是,有一封信里这样写着:“大强呀,你不用为家里操心,孩子们都挺好的。公公的病情有了很大好转,我每天都会给他熬小米粥喝。婆婆有时候会念叨几句,我就当作没听见,只当她是关心我。人这一辈子,总得学会理解和包容,对吧?咱们没读过书,但道理还是明白的。”

刹那间,我感觉手里的信件重若千钧,好似攥着这位老者一生的分量。

在那一瞬间,我对老妇人的观点产生了细微的改变。

在那个下午,小区开展了一场关爱老年人的活动。

我和老太太一同前往。

小区的广场中搭建起一座简易的舞台,现场不仅有歌舞表演,还设有义诊活动,场面十分热闹。

在活动现场,老人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气氛十分欢乐融洽。

只有老太太一人独坐于角落,神色落寞孤寂。

她那双手满是老茧,紧紧揪着自己的衣角,眼神里透着怯意,仿佛不敢置身于这热闹的场景之中。

社区的小张满脸热情地询问:“李奶奶,您要不要去跳个舞呀?广场舞特别容易学,我来教您。”

社区里有位年轻开朗的工作人员小张,他和老人们相处得十分融洽。

“不用啦不用啦,我这腿脚不利索,看看就成。”老太太笑着摆了摆手,“况且我这上了年纪的身子骨,跳什么舞呀,会惹人笑话的。”

“您这话可就不对啦,咱小区有位王奶奶都八十高龄了,跳起舞来比年轻人还带劲呢。”小张紧紧拉着老太太的手,不松口地说道,“来呀,试试看。”

“真的不用啦,我对那些新奇的东西一窍不通。”老太太果断地晃了晃脑袋,接着轻声跟我讲,“梅子,我在这儿坐着瞧瞧就好,你去忙你的事儿吧。”

我对这位执拗的老人有些怜惜,她甚至缺乏融入这个新环境的胆量。

“李奶奶,您儿媳是周老师对吧?”小张转而朝向我,脸上满是敬重,“我读小学那会儿就是她教的,人可和气了。我们班好多同学都特别爱戴周老师,到现在还常常念叨她呢。”

“没错,我家儿媳特别好,当了一辈子老师,教了无数学生,左邻右舍都很尊敬她。”老太太满脸自豪,“国强能把她娶进门,真是他的福分。”

听闻此言,我的内心涌起一股热流。

这老妇人竟在背后对我赞许有加,可平日里我对她都是一副冷漠的态度。

小张满脸好奇地问我:“周老师,您退休之后准备干什么呢?”

“还没拿定主意呢,也许去跳跳广场舞,再找老姐妹们唠唠嗑。”我信口答道。

小张建议道:“您不妨把李奶奶也带上,让她能融入咱们小区这个大家庭。”

我瞧了瞧那位老太太,她脑袋垂着,好像不敢对我的回应抱有期望。

“行呀,等天气更暖和一些,我就带她去。”我应承下来,可心里并没怎么重视。

在返家途中,老太太行进速度迟缓,我只好放慢步伐等着她。

“梅子,你先离开吧,别管我了,我随后就到。”她气喘吁吁地说道。

“没关系,我不着急。”我像是被某种神秘力量驱使般伸手扶住她,“您这腿脚不太灵便,得去医院检查检查。”

“用不着,老毛病啦,吃点止痛药就成。”她摆了摆手,“花那没必要的钱干啥,留着给孩子们用。”

这句话再度拨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某根心弦。

这位老者一生都心系他人,总是将自身需求置于末尾。

春节即将来临,国强表示要带着老太太回故乡过年。

国强关切地对梅子说道:“要是你不想去,就待在家里好好休息。我明白你对农村的环境不太喜欢。”

由于学校组织了退休教师的联谊活动,我未能一同前往。

在送他们上车的那天,老太太把一个小布包塞到我手里,说道:“这是我亲手做的饺子馅料,你独自在家时,要是想吃饺子,就自己包几个。”

我从对方手里接过布包,一股清幽的香气扑鼻而来,那是老太太晾晒的香菜与葱花散发出来的味道。

“多谢,您路上留意安全。”我生硬地讲。

待他们离去,家中蓦地变得空落落的。

我已然适应了清晨从厨房传来的动静,适应了老妇人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口音,就连她那些絮絮叨叨的言语我也都适应了。

有个人独自坐在沙发里,电视虽开着,却无人关注,房间安静极了,连时钟的滴答声都清晰可闻。

刹那间我有所察觉,在这段日子里,老人的存在已然悄然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找出旧相册,瞧见一张结婚时候拍的照片:身旁站着年轻模样的老太太,咧着嘴笑得十分灿烂。

那个时候,她刚过五十岁,头发依旧乌黑。她特意从乡村赶到城市,为我们的婚事忙前忙后,还带了她亲手缝制的被子。

她表示那床被子是用她攒了好多年的棉花制作而成,既柔软又暖和,冬天盖着不会受冻。

一张纸条被压在照片下方,上面写着:“梅子,大强不太会表达情感,可他打心底里敬重你。你们要好好过日子,要是遇到事儿了就回家里,家永远都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我突然泪如雨下。

这些年来,我确实太过自私了。

刚好同事王丽打来电话,提及她母亲离世一事:“要是能多花些时间陪陪她就好了,只可惜没这个机会了。都怪我,那时候一门心思忙工作,没照顾到她。现在回想起来,心里满是懊悔。”

挂断电话后,我打定主意:到农村去看望老太太。

在腊月二十九这一日,我整理好行囊,拿上为老太太购置的新衣以及几盒她钟情的点心,搭乘上前往乡村的长途客车。

透过车窗向外望去,冬日的旷野显得格外冷清,唯有远方的山峦依旧留存着一丝绿意。

这是我头一回一个人前往乡村,内心既怀揣着期待,又有些许紧张。

大年三十的中午时分,我总算抵达了国强的家乡。

那是一处极具代表性的北方乡村,泥土路、砖砌房、石头院墙,所有景象都流露出质朴与亲和。

刚一推开院门,就瞧见一位老太太坐在炕上,正手把手教着邻居家的小孩折千纸鹤呢。

日光穿过窗户倾落在她身上,她的面容洋溢着我于城市中未曾目睹过的惬意与欢畅。

“梅子!你怎么来了?”国强带着惊喜从灶房奔出来,手上还附着面粉。

“挺惦记你们的。”我微笑着将手中物品搁下,回身面向老太太道,“妈,我给您购置了新衣裳,新年穿新衣,图个吉利。”

老妇人呆住了,眼眶瞬间变得湿润,说道:“你从那么远的地方赶来,受累了。”

“没啥辛苦的,这不赶上过年了嘛。”我走到她身旁,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说:“妈,咱们回家过年去。”

老妇人满脸狐疑地望着我,问道:“这儿不就是家嘛?”

“咱们在城里的地方也是家。”我语气坚决地说道,“那儿有您儿子,还有您儿媳,那就是您的家。往后咱们就一块儿住,我教您跳广场舞,您教我包饺子,成不?”

老妇人的泪水瞬间夺眶而出,她紧紧握住我的手,嗓音发颤:“好,真好啊。”

在那个大年三十,我们于老房子中享用了一顿丰盛的团圆饭。

尽管菜品并不丰富,却能给人带来温暖且安稳的感觉。

老妇人取出收藏许久的陈酿,为在场众人各斟了一小盏。

“嘿,新年到啦,一家人聚在一块儿,干一杯。”她端起酒杯,眼眸中洋溢着幸福的神采。

在那一瞬间,我体会到了许久未曾有过的家的气息。

回到城里之后,我们对生活进行了重新规划。

我向老太太传授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她开心得如同孩童一般,只因这下终于可以跟乡下的老姐妹们进行视频通话啦。

“梅子,你瞧瞧我这么操作对不?”她轻手轻脚地触碰着屏幕,唯恐把这宝贝玩意儿弄坏了。

“没错,就是这样,再点击一下这个图标。”我悉心地指导她,望着她全神贯注的模样,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感。

老妇人同样拥有她的“拿手本领”。

她指导我制作布老虎,这布老虎曾是她在年轻时为国强制作的玩具。

“这虎头得再多缝几针,弄结实些,不然孩子一拉扯就会坏掉。”她边穿针走线,边给我传授经验。

我俩凭借一针一线,竟缝制出一只模样颇为像样的小老虎。

“妈,您这技艺着实高超。”我发自内心地称赞,“如此精细的活计,您眼神竟这般好。”

“咱乡下人没多少文化,就剩下这点本事了。”老太太带着些羞涩地笑了笑,“年轻那会家里穷得很,没钱买玩具,只能自己动手做。”

这可是个难得的宝贝技术,如今城里人都不会这项技艺了。您务必教教我,等以后我也能传授给我的孙子。

听闻我说起孙子,老太太顿时两眼放光:“没错没错,得传承下去。你说说,小军啥时候能添个孩子呢?我这把年纪了,可得赶快见到重孙子哟。”

“肯定会有的,别急嘛。”我面带笑容宽慰着她,然而内心却暗自嘀咕:这老妇人,心心念念的依旧是家中的传宗接代之事啊。

在周末的时光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餐食。

李小军和他的妻子回来看望奶奶,一家人在饭桌上共享温馨时刻。

小军夹了一筷子萝卜丝炖肉送进嘴里,品尝一番后,满脸赞叹地对奶奶说道:“奶奶,这菜是您做的吧,吃着有咱家乡的味儿!”

“这是你妈妈跟我一块儿弄的。”老太太笑着说,“我负责出主意,她负责动手做。你妈妈这手艺,可比我厉害多了,我那都是乡下的粗糙活儿。”

我于厨房中忙个不停,耳畔传来外面的欢声笑语,内心满是温暖。

国强托着盘子走进来,轻声跟我说:“梅子,多谢你。这阵子,我母亲精气神好了不少。”

“不用客气,咱们都是一家人。”我笑着把一碗汤递到他手上,“端给你母亲喝,能暖暖胃。这天气冷,老年人容易受寒。”

凝视着他离去的身影,我蓦地领悟:原来,家是这般通过无数细微之事逐渐搭建起来的。

真挚的情感,最终能战胜所有的隔阂与误解。

我回忆起老太太日记里的一句话:“人这一辈子,总得学会包容与理解。”

的确,理解与包容,这难道不是家人之间最为宝贵的情感吗?

黄昏时分,一位老妇人坐在阳台上,望着夕阳渐渐西沉。

我偷偷地走过去,与她并排坐下。

夕阳散发的余晖倾洒在她那布满皱纹的脸庞上,为她增添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刹那间,我蓦地发觉,她竟是如此的漂亮。

“妈,您在琢磨啥呢?”我轻声开了口。

“哎呀,仔细想想,人活这一辈子,到最后才明白,其实什么都没那么要紧,只有家人是真正重要的。”她扭过头看着我,眼中闪烁着光芒,“梅子,我呀,真是有福气,能有你这么好的儿媳妇。”

我攥住她满是茧子的手,体会着其中的温热与力量。

这双曾养育了五个子女、照料了两代长辈的手,如今已融入我的生活。

“妈,是我有好运气。”我小声说道,“您让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家。”

我们一同望向窗外逐渐暗下来的天色。

世间的市井生活气息,也不过这般罢了。

许多年里,我们都在心里竖起了屏障,却没意识到,屏障之外就是家。

国强,你还记不记得我刚嫁给你的时候,你妈妈说过的话呀?

来源:刘闯闯借钱拉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