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核聚变?先看这3点:上海电气的单、永鼎的件、精达的产能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7 13:16 1

摘要:2025年下半年,核聚变突然成了资本市场的“香饽饽”——国家立法支持、200亿产业基金落地,连国际上都有商用电站动工的消息。这时候,永鼎股份的核心件、精达股份的产能、上海电气的研发团队,成了不少人盯紧的目标。

2025年下半年,核聚变突然成了资本市场的“香饽饽”——国家立法支持、200亿产业基金落地,连国际上都有商用电站动工的消息。这时候,永鼎股份的核心件、精达股份的产能、上海电气的研发团队,成了不少人盯紧的目标。

但千万别被“终极能源”的热度冲昏头,核聚变商业化至少还得十几年,现在布局更像“提前卡位”。这三家公司看似都站在风口上,实际玩法差得远:有的卖核心材料,有的靠参股布局,有的做大型设备。谁能真正熬到兑现期、谁只是蹭热度?今天用大白话拆透,帮你看明白谁值得等。

先理清:核聚变炒的不是“现在”,是“产业链卡位”

首先得明确一个关键认知:现在买核聚变概念股,赚的不是“当下的利润”,是“未来产业链分工的预期”。核聚变装置就像个超级复杂的“人造太阳”,从材料到设备再到工程,每个环节都有极高的技术壁垒,谁先拿到入场券,未来就可能分走最大块的蛋糕。

目前整个产业链里,超导材料和核心设备是最先落地的环节。因为不管是中国的BEST装置,还是国际的ITER项目,都在加速推进工程验证,对这两类产品的需求已经从实验室走向了量产订单。这也是永鼎、精达、上海电气被关注的核心原因——它们刚好踩在了这两个关键赛道上。

但同样是卡位,深度天差地别。有的是“亲自下场做产品”,有的是“参股蹭赛道”,有的是“全链条布局”。下面逐个拆,看谁的底气更足。

上海电气:20年积累的“设备一哥”,订单已经落地

先看上海电气,它的标签是“国家队级的工程设备龙头”。很多人只知道它有200人的研发团队,但真正的核心是“20年的技术沉淀+到手的真订单”,这在核聚变赛道里是稀缺的“确定性”。

它的优势体现在两个硬指标上:一是技术壁垒够高。2025年10月刚交付了CRAFT项目的环向场磁体线圈盒,这个400吨的大家伙比国际ITER项目的产品还大20%,精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光攻克的技术难题就有14项,直接打破了国外垄断。而且它不是只做一个部件,从真空室到杜瓦再到线圈盒,核聚变装置的核心设备基本都能造,是少数能承接全链条设备订单的企业。

二是订单已经兑现。今年聚变业务收入直接翻了4倍,还成了新成立的中国聚变公司核心供应商,手握400亿元级的订单储备。要知道,核聚变领域大多是“实验室订单”,像这种百亿级的工程订单,说明它的技术已经通过了国家级验证,不是停留在研发阶段。

更关键的是,它的新业务占比已经冲到53.9%,早就不是靠传统电力设备吃饭的老厂了。对于想长期布局的人来说,上海电气的优势是“稳”——有技术、有订单、有国资背景托底,就算商业化来得慢,也能靠现有项目维持业务增长,不会被短期波动打垮。

永鼎股份:高温超导带材“先锋”,踩中技术主线

再看永鼎股份,它的核心是“核聚变的核心材料——高温超导带材”。这东西有多重要?相当于“约束聚变火球的绳子”,磁场强度直接决定了聚变装置的效率,而且是BEST装置“紧凑高场”技术路线的刚需材料。

永鼎的优势很明确:技术路线对了,产品能落地。它控股的东部超导主营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这种材料能让聚变装置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3,大幅降低成本,是现在最被看好的技术方向。更实在的是,它的产品良品率已经达到90%,还通过了国际学术大会的验证,说明技术成熟度足够,不是实验室里的样品。

不过它的短板也很明显:业务占比还不高。高温超导带材目前主要应用在医疗核磁和核聚变两个领域,其中核聚变相关的收入还没成为主力。而且它的客户集中在国内项目,国际订单的突破还需要时间。

但从赛道前景看,永鼎选对了“卖铲人”的角色。磁体是核聚变装置成本占比最高的环节(超过50%),全球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能到89亿元,年增速超70%。只要它能维持技术领先,未来随着装置量产,材料需求会爆发式增长,这是它的长期看点。

精达股份:参股布局的“追随者”,潜力看关联公司

最后看精达股份,它的逻辑和前两家不一样,是“通过参股上海超导切入赛道”。它持有上海超导18.29%的股份,是最大股东,而上海超导是国内高温超导带材的重要玩家。

它的优势是“低成本卡位”。不用自己从零搞研发,靠参股就能分享超导带材的行业红利。上海超导的带材已经供应给联创超导,还做出来世界首台兆瓦级超导加热装置,技术有一定竞争力,而且一期扩产已经在释放产能。对精达来说,这相当于“用小钱占了个赛道位置”,风险相对较低。

但短板也很致命:话语权不够,业绩联动弱。毕竟只是参股,不是控股,上海超导的技术路线、产能规划,精达说了不算。而且目前上海超导的营收规模还不大,就算盈利,分到精达身上的利润也有限,短期内很难对精达的业绩产生实质影响。

简单说,精达更像“核聚变赛道的影子股”——行业涨的时候能跟着动,但要是行业回调,它的支撑力也最弱,因为没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和订单。

实操指南:3类投资者,对应3种选择

搞懂了三家公司的差异,就知道该怎么选了。不同风险偏好的人,适合的标的完全不一样,分三类说清楚:

1. 保守型投资者(想稳赚行业红利,能等5年以上)

优先选上海电气。理由很简单:它是目前少数能靠核聚变业务赚钱的公司,400亿订单在手,业绩有支撑。而且它的研发和产能都是服务于国家级项目,不会因为短期技术路线变更而被淘汰。对于不想冒风险、又想布局核聚变的人来说,它是“安全牌”。

2. 成长型投资者(能承受波动,赌技术爆发)

可以选永鼎股份。它踩中了高温超导这个核心赛道,产品良品率高,技术壁垒实实在在。虽然现在业务占比不高,但随着BEST装置2027年发电演示临近,材料需求会逐步释放。只要能接住国内项目的订单,未来成长空间比上海电气大,当然,波动也会更大。

3. 投机型投资者(想短期蹭热度,快进快出)

谨慎碰精达股份。它的逻辑最“虚”,靠参股关联,没有自己的核心业务支撑。要是核聚变板块热度起来,它可能跟着涨,但一旦热度退潮,跌得也最快。如果真想参与,必须严格控制仓位(不超过2成),并且盯紧上海超导的产能和订单进展,一旦不及预期马上止损。

最后提醒:核聚变是“耐心游戏”,别追短期热度

最后必须说句实在话:核聚变商业化至少要等到2035年以后,现在的行情更多是“政策和技术突破驱动的预期炒作”。不管选哪家,都得有“拿住5年以上”的耐心,别想着短期内赚快钱。

还有三个坑一定要避开:一是别信“技术马上突破”的噱头,就算实验室有进展,到量产还有十万八千里;二是别买“纯概念股”,那些连材料、设备都不沾边的公司,涨起来是泡沫,跌下去是深渊;三是别满仓,再好的赛道也有波动,留足仓位应对调整。

总结一下:上海电气是“稳中之选”,永鼎股份是“成长之选”,精达股份是“投机之选”。想清楚自己能承受的风险和能等的时间,再动手——在核聚变这个长赛道里,选对标的重要,熬得住更重要。

来源:沐南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