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白了,这场比赛看着简单,问题却不少。最直观的就是那几个数字:火箭全队只有15次助攻,活塞拿了26次,康宁汉姆一个人就送了9次助攻。数据不骗人——活塞的球更多在走动,更多是在传导,火箭更多是在靠个人单打去硬拼。你想打高水平比赛,不能老靠一两个人去扛,像现在这样
火箭昨天主场以111比115输给活塞,连输了两场。比分不大,但结果尴尬:主场被弱旅逼到最后一刻,球队的短板暴露得很清楚。
说白了,这场比赛看着简单,问题却不少。最直观的就是那几个数字:火箭全队只有15次助攻,活塞拿了26次,康宁汉姆一个人就送了9次助攻。数据不骗人——活塞的球更多在走动,更多是在传导,火箭更多是在靠个人单打去硬拼。你想打高水平比赛,不能老靠一两个人去扛,像现在这样,遇到防守收缩就顶不住。
比赛开头是双方互相试探,杜兰特从头到尾都在拼,他得分、组织、关键回合的防守都能看到身影。要说杜兰特没尽力,那不成立。他把能做的都做了。但问题是,除了他外,球队的球权分配和配合跟不上节拍。活塞这边,康宁汉姆和奥萨尔的传导更顺畅,轮转换位干净利落,能把球送到空位,能制造突破或犯规。这样的打法到了第四节,稳定性就出来了。
中段火箭的进攻更多像散兵游勇,各自找机会。申京和阿门·汤普森原本是内线和侧翼的硬实力,但被拉去当“临时组织点”,他们需要一边照顾内线攻防、一边去串联,这不是他们惯常的事,结果就是串联时显得吃力。替补席上的谢泼德还没撑起组织端的重任,他还在第二年,经验和稳定性都不够,教练组也没法对他寄太大希望。换句话说,火箭的进攻没找到固定节奏,很多回合卡在单人持球上,球不够动,防守方好分析。
下半场分差开始拉开是情理之中。活塞的换位、传球更流畅,助攻数越来越亮眼。康宁汉姆的组织让活塞攻势更成体系,不像火箭那样一股脑儿靠个人去解决。末节火箭靠杜兰特拉分,打出几次关键得分,但活塞的防守补位及时,截断传球也做得好,杜兰特的单打被磨得不那么好用。几次关键回合,火箭要么投篮选择不佳,要么传球决策失误,最后比分停在111比115。
赛后乌度卡并没回避这些问题。他在接受本地播客采访时表示,这些短板赛季初就显现出来了:后卫线上确实有人手不足,范弗里特是队里最可靠的串联者,有季后赛经验,是那种关键时刻能稳住节奏的后卫。所以球队才会把申京、阿门这些并非天生控球的球员拉去填空,但长此以往,他们的表现会受到影响。教练的意思很直白——把不擅长串联的球员当控球点,终归不是长远之计。
说到范弗里特,他还是有亮点,组织和经验是现阶段火箭最靠谱的一环。但单有范弗里特和杜兰特也撑不起一整套攻防体系。活塞的康宁汉姆、奥萨尔在攻防两端都能给火箭制造麻烦,团队配合比靠单兵突击要来得更踏实。乌度卡也提到替补轮换,谢泼德目前没在组织端交出稳定答卷,教练组不会把太多希望都压在他身上。相对的,戴维森可能会得到更多出场时间,教练想看看他在控球和组织上能不能带来变化。说白了,乌度卡是那种上场就调整、边打边看效果的人,这次过后得在出场时间和阵容搭配上动手脚。
从球队构建来看,火箭现在的阵容有脾气,但也有缺陷。签下杜兰特、保留范弗里特,是想把即战力和节奏掌控拼起来。现实是,阵容少了一个长期能稳定串联的首发控卫,这点不是一两场比赛能补上的。开季的几次换位和试验已经把这个短处暴露出来,教练组注意到了,也在想办法改进。不过这种结构性问题,短时间里会带来阵痛。
比赛里也不是没有亮点。杜兰特几次高质量的进攻回合和关键防守让人觉得有机会翻盘,范弗里特偶尔也能把节奏串起来。这些闪光点像零星的火花,问题在于没被连成一片,没能形成持续可控的攻防节律。助攻差距就是明证:活塞26次,火箭15次,这不是小数目。这说明在无球跑动、合理传球以及防守轮转应对上,火箭还不够成熟。
接下来教练要做的是把实战当成试验场。给戴维森更多机会看看他能不能在控球上提供新的可能,继续观察谢泼德的成长速度,同时在战术上减少让不擅长串联的球员去背组织包袱的情况。队里还得磨合,球员分工要更合适一些。赛程紧、对手多,磨合只能在比赛里边打边改,短期内难免有磕绊。
来源:双双球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