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3日,来自多个发展中国家的28名气候与标准化官员走进成都温江“最美乡村气象小院”,在这座融合传统川西民居与现代气象科技的特色院落开展了一场生动而深刻的国际研修。作为基层气象服务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典型,这座小院以“气象+”为核心,推动“文商旅体养”深度
人民网成都10月28日电 (记者宋豪新)10月23日,来自多个发展中国家的28名气候与标准化官员走进成都温江“最美乡村气象小院”,在这座融合传统川西民居与现代气象科技的特色院落开展了一场生动而深刻的国际研修。作为基层气象服务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典型,这座小院以“气象+”为核心,推动“文商旅体养”深度融合。
在现场参访中,各国官员实地考察了气象观测站点标准化建设,亲身体验了“人影高炮互动”“气象灾害体验馆”等沉浸式课程,并对中国在基层气象服务与气候适应能力建设方面的实践表现出浓厚兴趣。
作为沉浸式乡村气象文化体验空间,温江气象小院在1000平方米的川西院落中,创新构建了“政—村—企—研”共建机制,整合政府、乡村、企业与科研院校资源,推动气象服务从“防灾减灾”向“产业赋能”转型。
院内设有“听风观雨台”“星空露天台”“风雨后庭院”等特色场景,将专业气象设施与主题餐饮、文创体验融为一体。游客可在品尝“局部阵雨咖啡”“节气冰淇淋”的同时,学习气象知识,参与手工制作,体验特色文创产品。这种“科普+文创+旅游+餐饮”的全链条模式,不仅提升了公众气象素养,更带动周边农家乐与农产品销售增长约20万元,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面对基层气象科普资源分散、服务不均的挑战,温江区气象局以入选国家标准化试点为契机,率先构建覆盖资源建设、活动实施、传播推广与效果评估的全链条标准体系。项目计划在两年内建成一套气象大科普标准体系,研制《气象科普进校园活动规范》等一批具有温江科普特色的标准,推动气象科普从“软任务”全面转化为精准高效的“硬措施”。
温江的科普实践建立在成熟的“一场一馆一课程”体系基础上。该体系将气象观测、文化体验与20余个精品研学课程有机结合,截至目前已开展活动百余次,覆盖超过4万人次,助力多所小学获评市级科普示范校,并激发了众多青少年的科学梦想。这套体系也为标准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与源头活水。
据介绍,以此次国际交流为新起点,温江区气象局正加快推进国家标准化试点建设,目标在2027年形成成熟定型、可推广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服务模式。
来源:金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