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坐在他旁边,他低头玩平板,你心里憋着一肚子话,却不知道从哪儿开口——这种沉默,比吵架更伤人。
你家的亲子时间,是不是总在刷手机中悄悄溜走?
别怪孩子不爱跟你说话,是你还没找到打开他心里那扇门的钥匙。
不是没时间陪,是陪得不对。
你坐在他旁边,他低头玩平板,你心里憋着一肚子话,却不知道从哪儿开口——这种沉默,比吵架更伤人。
奉贤有个叫“家+书屋”的地方,没豪华装修,没高价课程,就靠几本绘本,把一家人重新拉回同一个节奏。
不是你读他听,是你们一起翻、一起猜、一起笑出声。
有家长说,读完《小熊维尼找蜂蜜》,孩子突然问:“妈妈,你小时候也怕黑吗?
”——那一刻,他不是在听故事,是在试探你是不是真的懂他。
现在这地方早不是简单摆几本书了。
AR绘本能动起来,节气故事跟着二十四节气换,清明讲纸鸢,冬至讲汤圆,孩子边看边问“为什么古人要这样过日子”,你答不上来?
没关系,书屋有老师带着你一起查。
更狠的是,他们请来了华师大的专业团队,专门给自闭症、多动症的孩子家庭开专场。
不是说“你们要多包容”,是手把手教你:怎么用一本《情绪小怪兽》,让孩子说出“我现在像蓝色的云,想一个人待着”。
最戳心的是那个“阅读顾问”服务。
不是给你推十本书让你挑,是根据你家娃的性格、你俩的沟通模式,定制一份“今晚读什么”的清单。
有妈妈说,顾问推荐了《我爸爸》那本,她念着念着,眼泪掉在书页上——原来孩子不是不爱表达,是从来没人在他面前,这么认真地讲过“爸爸的爱”。
线上也能约。
打开“上海奉贤”APP,点开亲子共读直播间,晚上八点,十个家庭同时在线,听老师讲《月亮的味道》,你家娃一边听一边举手:“我觉得月亮是巧克力味的!
”别的孩子马上接:“不对,是草莓蛋糕!
”——没有评判,只有共鸣。
这事儿最牛的地方,不是它多高大上,是它不逼你当“完美父母”。
它知道你累,知道你忙,知道你偶尔会吼孩子。
它不教你怎么做家长,它只是轻轻递给你一本书,说:“试试看,今晚,别说话,先听他讲。
”
现在,奉贤已经有三个这样的书屋,明年还要孵出一百个“阅读示范家庭”。
不是要你多读几本书,是要你重新学会,怎么和孩子一起,安静地,待一会儿。
你不需要成为教育专家,你只需要,愿意放下手机,翻开一页纸。
来源:哆哆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