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留洋归来的宗馥莉,作为宗庆后的嫡女,在娃哈哈控制权争夺中看似接连受挫,实则每一步退让都藏着布局。这场牵扯家族亲情与商业利益的内斗,从她递交辞呈引发 “娃哈哈易主” 猜测,到 41 天后以品牌使用权掌控者身份重返视野,剧情反转的背后,是一场关于资本、人心与品牌根
留洋归来的宗馥莉,作为宗庆后的嫡女,在娃哈哈控制权争夺中看似接连受挫,实则每一步退让都藏着布局。这场牵扯家族亲情与商业利益的内斗,从她递交辞呈引发 “娃哈哈易主” 猜测,到 41 天后以品牌使用权掌控者身份重返视野,剧情反转的背后,是一场关于资本、人心与品牌根基的较量。
辞职风波:从 “失控” 到 “示弱” 的 41 天
2025 年 9 月 12 日,宗馥莉的名字从娃哈哈集团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等职务栏中消失。她向集团递交的辞职报告,经过近一个月的流转,最终获得董事会与股东会的批准。10 月 10 日,这则消息经媒体曝光后,外界一片哗然,“娃哈哈不再姓宗” 的论调占据了财经版面的显著位置。
彼时的宗馥莉,正陷入多重困境。三名自称其同父异母弟妹的美国籍年轻人 —— 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已在香港高等法院与杭州中级法院同时提起诉讼,要求分割价值 18 亿美元的家族信托资产与市值超 200 亿元的娃哈哈股权,涉案总额高达 350 亿元。香港法院文件显示,原告方提交了宗庆后 2024 年 1 月底手写的信托设立指示,指控宗馥莉擅自转移账户内 110 万美元资产,申请冻结全部信托财产。官司进展不顺的消息传来,不少人嘲讽她 “辜负父望”,连掌控父辈创立的企业都力有不逮。
经销商群体的焦虑在此时达到顶峰。山东一位与娃哈哈合作 20 余年的经销商透露,那段时间他每天能接到十几个同行电话,大家都在打听 “以后还能不能卖娃哈哈”。更让市场不安的是,宗馥莉控股的 7 家 “宏胜系” 公司于 9 月 12 日联合发布通知,宣称因 “娃哈哈” 商标使用需全体股东一致同意,为规避法律风险,2026 年起将全面更换为新品牌 “娃小宗”。消息一出,部分经销商开始犹豫是否续缴保证金,甚至有区域出现囤货甩卖的现象。
没人注意到,宗馥莉在辞职当日,已安排宏胜集团完成 “娃小宗” 商标的初步审定,涵盖食品、饮料等多个品类,首款凝香乌龙无糖茶也已进入试生产阶段。她对外释放的 “全力打造新品牌” 信号,更像一枚精心设计的烟雾弹,悄然等待着猎物入局。
家族暗流:宗泽后与 “娃小智” 的抢滩战
宗馥莉辞职的消息,让她的亲叔叔宗泽后看到了机会。这位多年来在商业上屡战屡败的宗家子弟,此前因推出 “娃茅酒”“娃窖酒” 碰瓷知名品牌,两次被罚超 80 万元。2024 年宗庆后去世后,他又推出包装酷似娃哈哈 AD 钙奶的 “宗师傅” 钙奶,被宗馥莉要求官方划清界限,两人矛盾彻底公开。
2025 年 10 月 10 日,就在宗馥莉离职消息曝光当天,宗泽后在杭州某酒店仓促召开 “娃小智” 全国招商会。会场门口的海报上,红色大字写着 “买 10 万得区域独家”,下方标注着招商政策:首次拿货不低于 3 万元即可成为经销商,无需缴纳保证金。穿着深色西装的宗泽后并未亲自到场,但其团队成员在介绍时反复强调 “宗氏家族背景”,还直言 “就是要和宗馥莉竞争市场”。
招商现场陈列的 “娃小智” 产品,几乎是娃哈哈的翻版:AD 钙奶的包装仅将 logo 换成 “娃小智”,矿泉水瓶型与娃哈哈纯净水高度相似,甚至八宝粥的罐体设计都如出一辙。工作人员向咨询的经销商透露,“配方和娃哈哈一模一样,价格能低一成”。截至次日,该品牌宣称已签约 153 家客户,主要集中在浙江、湖南等地。
几乎同时,被宗馥莉取消经营权的堂叔宗伟,也在上海推出 “沪小娃” 桶装水。产品宣传页上印着 “至真至纯、同宗同源” 的口号,刻意突出与娃哈哈的关联。超市货架上,“沪小娃” 与娃哈哈桶装水并排摆放,价格便宜 2 元 / 桶,但销量始终低迷。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留言:“换个名字就想蹭情怀,当人傻吗?”
宗泽后似乎对市场反应信心十足。他在朋友圈转发招商捷报时配文:“娃哈哈不是宗家独产,该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 但他没预料到,多数深耕娃哈哈多年的核心经销商并未动摇。山东那位老经销商的话颇具代表性:“做了二十年娃哈哈,靠这个牌子养活一家人,哪能随便换?再说真要换品牌,也得看宗馥莉的态度。”
反转时刻:“娃小宗” 退场与品牌权回归
2025 年 10 月 23 日,距离宗馥莉辞职刚好 41 天,反转悄然发生。山东、北京等地的娃哈哈经销商陆续接到宏胜系业务员的电话,通知其缴纳 2026 年度保证金,明确告知 “明年继续销售娃哈哈品牌产品,不会更换品牌”。
北京丰台区一位经销商向媒体展示了宏胜系发来的书面通知,落款处盖着杭州娃哈哈宏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的公章,这是宗馥莉掌控的核心销售企业。他坦言,接到通知时悬了一个多月的心终于放下,“当天就把 10 万元保证金打了过去”。当天下午,多地经销商在行业群里晒出打款凭证,原本沉寂的群聊瞬间热闹起来。
更具深意的是,有娃哈哈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宗馥莉已回到集团办公,但身份并非此前的董事长,而是以宏胜饮料集团总裁的名义行事。她的两位 “心腹”—— 生产中心总监严学峰与管理中心总监祝丽丹,也恢复了原有岗位,此前因内部矛盾被暂停职务的传闻不攻自破。
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宗馥莉与娃哈哈股东层面的暗中和解。据悉,“娃哈哈” 商标转让受阻是她此前辞职的核心原因 —— 她曾申请将 387 件系列商标转让至其持股 51% 的公司,但因大股东上城文旅提出的收购金额未谈拢而搁置。此次品牌使用权的确认,意味着双方在商标使用问题上达成了新共识。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分析,这更像是一次 “预期管理策略”,既稳定了渠道信心,也测试了各方反应。
市场的反馈立竿见影。娃哈哈天猫旗舰店的 AD 钙奶销量单日上涨 30%,评论区里 “支持宗馥莉”“认准正品” 的留言刷屏。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娃小智” 的招商热度迅速降温。有已签约的小型经销商提出解约,理由是 “核心渠道不认可,货卖不出去”,而宗泽后团队承诺的 “市场支持” 也迟迟未能兑现。
暗线布局:宏胜系的产业根基与底气
宗馥莉的从容转身,并非偶然。她掌控的宏胜集团,早已不是单纯的娃哈哈代工厂,而是建成了覆盖配料生产、装备制造、印刷包装的全产业链体系,拥有 16 个生产基地、44 家子公司,年产能超 4.8 亿箱。2025 年 3 月,宏胜集团还在西安投资 10 亿元建设新基地,配备高速水线、无菌线等核心产线,瞄准西北市场及出海布局。
这种产业实力,是宗泽后等人无法比拟的。“娃小智” 所属的娃小智食品 (杭州) 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仅 500 万元,前身为营养素递 (杭州) 食品有限公司,2025 年 9 月才更名换姓,既无自有生产线,也无成熟供应链,产品需依赖代工生产。有食品行业分析师指出,饮料行业看似门槛低,实则对供应链稳定性、品控能力要求极高,“光靠模仿配方和低价,根本走不远”。
经销商体系的忠诚度,更成为宗馥莉的重要筹码。娃哈哈全国 80 余个生产基地、近 3 万名员工,以及数万家经销商,构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宗庆后时代积累的品牌信誉,让 “娃哈哈” 三个字成为硬通货。宗泽后试图用低价和宽松政策撬动市场,但多数经销商更清楚,失去品牌支撑的 “仿品”,终究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香港的信托官司也出现新动向。宗馥莉方面提交了宗庆后 2020 年签署的遗嘱,其中明确 “境外资产由独女继承,其他子女不得主张权利”,同时申请对宗继昌等人进行 DNA 鉴定。这场涉及巨额资产的纠纷,胜负天平开始悄然倾斜。
10 月底的杭州,娃哈哈总部大楼前的广告牌依旧循环播放着 AD 钙奶、营养快线的经典广告。宗馥莉的车停在大楼门口,身着职业装的她快步走入电梯,脸上没有多余表情。不远处的街道上,“娃小智” 的招商海报被雨水浸湿,边角微微卷起。超市货架上,娃哈哈产品的陈列位置依旧显眼,而 “沪小娃” 的货柜前,鲜有消费者驻足。
来源:夏津资讯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