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有一天会骂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8 14:30 2

摘要:我开始写稿的时候,这一季的豆瓣评分是 5.2 ,按照目前的下降速度,这很可能还不是最低的分数,我也不知道发文的时候会是多少,你们到时候可以留言说。

我开始写稿的时候,这一季的豆瓣评分是 5.2 ,按照目前的下降速度,这很可能还不是最低的分数,我也不知道发文的时候会是多少,你们到时候可以留言说。

在聊这一季问题出在哪里之前,我们得先明白我们到底对这个系列在期待什么?

它是后人类主义视角的佳作,这个 “后人类主义”我们用片名来解释其实就很好理解。

爱和死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要素,是为人的特征之一,但机器人是未来产物,来自于人类,也正在接近于人类。

这三者组合在一起,指向的是一种人类的未来焦虑 ——当机器人的智能时代来临,人类开始启动对自己的改造,机器人和人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什么才是人”这个从启蒙运动时代就确立的命题,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冲击,大家不得不给出自己的回答和选择。

这就是《爱死机》这个系列的大命题,你回头去看每一集,基本都是在围绕这种焦虑去讲自己的故事。

而又因为制作人蒂姆 ·米勒选择了分派创作的模式:将故事版权和创作自由交给全世界的各种独立工作室。导致最终大家给出的答案、以及这个答案的表现形式非常多元化,有深有浅,非常有趣。

有深入哲学层面的《齐马蓝》《巨人的尸体》《恰似机器脉冲的颤跳》,也有纯粹戏谑的《三个机器人》《迷你亡灵之夜》,甚至还有从未来女性困境角度考虑这个问题的《桑尼的优势》

甚至这个剧集本身就是其中一个答案 —— 技术应该永远服务于故事,创作者应该紧贴故事需求去展开技术的变革。

最典型的就是第三季的《吉巴罗》,手绘笔触叠加数字化技术,达成了一种有机自然又融合机械感的主体风格。还有明明是 3d 动画但因为使用了 2d 动态相关技术,实现了 3d 动画中的油画感,色彩的溅射效果可以加强士兵在冲向女妖时的癫狂。

总结来说,这个系列在做的事情: 就是用新的方式,去发现新的问题,或者用新的方式,去重新回答旧的问题。

所以,只要把上面这些优点和系列存在的意义代入这一季,大家不满意在哪里,其实很显而易见了。

一.

纯粹的炫技变得频繁,故事被弱化了,本末倒置。

这是这一季最明显的问题,比如第一集。

用提线木偶的形式,重现了殿堂级摇滚乐队红辣椒 2003 年的某一场演唱会现场,没有故事,就是一首歌的时间。

我个人倾向于这一集就是纯粹的炫技,而非一些人解读的用提线木偶,是批评流行文化都是资本的操控巴拉巴拉的。

这种批判太粗暴也太一概而论了,按这个逻辑,摇滚乐等各种流行文化都将毫无意义,因为他们本身无一例外就是资本产物,没有资本的传播你也听不到他们,没有这些精神文明人类的世界也会失去色彩,这是非常幼稚和浅薄的讽刺,我不觉得这是这一集要表达的意图。

而且这一集在技术上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可以说无懈可击, 木偶的光影的细节程度和以及新加入的动态感,远高于当年真人在这场演唱会能产生的冲击力,都是创作者精心设计的。

但我反而看得更生气了,这和《爱死机》这三个字毫无关系,它很好但不应该出现在这里,技术再怎么被尽心设计,如果只是停留在炫耀,那没有任何意义。

还有第八集,这集的技术亮点是在二维动画中对色彩和光影的结合,故事色彩是被简化的,只有在涉及到光影的部分,会有复杂的色彩块出现,尤其是在枪战部分,枪火的光亮会在人脸上变幻各种色彩。

这个想法当然是好的,但这个故事是被技术过度左右了的 ——因为技术体现主要在枪战部分,所以这部短片枪战部分占了太高的比例。

这是一个二战时期的故事,讲纳粹德国在教堂召唤堕天使参与战争,一伙盟军的飞机遭遇了堕天使,在飞机狭窄的空间里发生了枪战,最后用十字架杀掉了天使,故事结束。

明明是充满神秘主义色彩的故事,却一点留白和反转都没有,剥离掉宗教背景,它就是一个枪火动作片。百分之 80 都在动作场景里进行炫技,故事一目了然。

我看到后面其实已经很疲惫了(技术不可能一直吊住观众的眼睛),用十字架斩杀恶魔又是被用了上百遍的老转折,把这点作为片子的高潮段落,使其落入了很大的叙事窠臼里。

这最终带来的问题,就是这一季的解读空间,讽刺力度,隐喻丰富程度,都因为给技术让位而变得非常小。

我最讨厌的一集就是用 AI 生成的家用电器的吐槽,抛开这本质上就是短视频段子不说,这集在讽刺什么?

讽刺单身女人用淋浴喷头自慰?讽刺有人买了烤饼机一次没用过?老天啊,这真的是《爱死机》要负责干的事情吗?

二.

表达形式上的陈旧重复。

我们开头说了我对《爱死机》的要求,要么用新的方式,去发现新的问题,要么用新的方式,去重新回答旧的问题。

这俩的重叠之处在于 “新的方式”,这是一个必要的前提,但这一季很多集都是对前几季,甚至曾经的经典作品的重复。

比如《迷你近距离接触》,这个是《迷你亡灵之夜》续集,续集当然没问题,第三季《三个机器人》的续集就做得很好。

但这集的创作者好像误解了这个系列的 “新和旧”,之前那个迷你亡灵之夜的新不在于前面的故事主体,那本身就是一个丧尸围城人类灭亡的旧故事,重点是最后的那个屁,讽刺地球的爆炸也不过是银河系里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屁。

但屁再香,用过一次它也不是新的了啊!这一集导演好像觉得前面重写就是新,但前面依旧是一个很老套的因为执政执法者的傲慢,导致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要看执政者的傲慢, 我上新闻看看特朗普不就够了,为什么要在这里看这么老套的东西。

旧方法,加旧问题,出来的就是一个很无趣的体验。

还有这一季对猫的利用,也是同样的重复又偷懒。

这一季里猫不像前几季里是讽刺工具,而更像个工具补丁,需要有什么动物毁灭世界,猫上;需要有什么动物保护人类,猫上;需要画一只可爱的太空宠物,好,让它像一只猫。

不够,那就再加一个电动猫砂盆吐槽猫在它嘴里拉屎。

我们看前几季猫是怎么正确用猫的,《三个机器人》两集里都用到了猫,第一次是说人类因为过渡以来技术导致毁灭,但猫因为慵懒,没有复杂的生存需求和野心而存活下来,不战而胜,成为地球的最终统治者,是很好的利用了猫的特性做的讽刺。

第二次是第三季的《三个机器人》续集里猫用来完成最后的反转,在末日地球旅行的机器人发现几百年前人类居然没有完全灭亡,有一颗火箭飞往了火星,镜头一转,宇航服里是一种猫。

对着镜头反问观众 “你期待看到什么,埃隆·马斯克?”。

又承担讽刺,又负责完成反转,这点多有意思呀!

这一季全片就是在反复拍对猫的刻板印象,让猫变成人,会说话,观众当然知道猫开口会是什么,会称呼人类什么(奴隶),因为过往我们日常的玩笑,类似的宠物动画早就给了大家这个刻板印象,一切观众都猜得到,那做什么都没有意义。

三.

去民族化语境的失败。

在科幻语境里讲去民族化的故事当然是一件好事情。

因为在未来世界或者星际空间,用多元化的语言和文化去讲故事,有一个很大的好处是能构建一个没有民族国家分隔的未来世界,然后进一步讽刺当下世界的因为政治和民族带来的仇恨。

这个也确实是《爱死机》这个系列一直都在做的事情。

比如第一季的《祝有好收获》,用中国文化融合蒸汽朋克,用一个聊斋志异式的故事去反殖民和反歧视,虽然台词是英文,但从古典配乐,到对狐狸精这个传说的理解,再到再造,都建立在非常充分的了解和尊重之上。

还有上一季我因为太喜欢而专门写了一篇文的《恰似机器脉冲的颤跳》,在一个木星求生背景的故事里,用大量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诗人的诗歌,去完成整体的隐喻。

这些正确的案例,都有一个前提,你需要先对你所用到的文化,有足够的了解。

但这一季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糟糕,里面有一集通篇几乎都是汉语,但却连对汉语最基本的书面语和口头语的断句念白方式都没有了解。导致整一集你也分不清到底是旁白还是有人在说话。

故事本身就是已经被拍烂了的罗马斗兽场的故事,只不过是搬到了太空,哪怕在这一季里这个故事质量都是平均以下的,整体也看不到任何在这一个故事里用到中国文化的必要性,只有创作者非常沉浸其中,用了大量用错的东方文化梗,连 “我操”都是被误解的,最灾难是最后突然念了一首李白的诗,自然也还是用错的。

这一集给人整体的感觉就像是老外在身上文了一个中文文身,自己觉得是艺术品,但其实文的是 “宫保鸡丁”。

写在最后

当然,开头也说了《爱死机》最大的特点是分派创作,这个方法也算一个保险,一季下来不可能全部都很糟糕,总归还能挑出个别能看的。

这一季我自己觉得能到上一季及格线的是第四集和第六集,大家可以品品,收工。

来源:老夏看商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