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盯核聚变?永鼎、精达、上海电气谁更值等?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8 08:36 1

摘要:最近总有人问我,2025年想关注核聚变相关的公司,永鼎股份、精达股份、上海电气这三家到底该怎么选,谁更值得花时间等。其实选这类公司真不能看“沾了核聚变的边”就动心,得掰开揉碎了看它们在这个领域到底干了啥、干得怎么样,现在的业务能不能撑得起长期期待。今天就用大白

最近总有人问我,2025年想关注核聚变相关的公司,永鼎股份、精达股份、上海电气这三家到底该怎么选,谁更值得花时间等。其实选这类公司真不能看“沾了核聚变的边”就动心,得掰开揉碎了看它们在这个领域到底干了啥、干得怎么样,现在的业务能不能撑得起长期期待。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聊透,没那么多专业术语,都是能听懂的实在话。

先说说永鼎股份,不少人知道它是因为“超导带材”——这东西对核聚变来说是刚需,核聚变装置得靠强磁场把高温等离子体“困住”,而超导带材就是做这种强磁体的核心材料。永鼎在这一块不是炒概念,是真有实打实的东西。

首先看技术硬不硬,它做的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有个关键指标叫“临界电流”,这个数跟国际最顶尖的水平差不多,而且成本比国外的低不少。这一点很关键,因为核聚变未来要真能商业化,成本控制是绕不开的坎,谁能把材料成本降下来,谁就有竞争力。现在它的良品率能稳定在90%以上,这可不是小作坊水平,是能稳定给下游供货的级别——要是良品率忽高忽低,下游项目根本不敢用,毕竟核聚变设备容不得半点马虎。

再看实际进展,2025年它已经拿到了超过2亿元的核聚变相关订单,还进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供应链。ITER是全球最大的核聚变项目,能进去就说明它的技术被业内认可了,不是自己说行就行。而且它已经建了年产200公里的生产线,后续还计划扩产,这都是在为未来的需求做准备,不是嘴上说说“要布局”。

不过也得客观说,现在永鼎的核聚变业务占总营收的比例还不大,短期内想靠这个业务让公司业绩“飞起来”不现实。但反过来看,这也意味着增长空间——要是未来核聚变项目落地速度加快,它的订单和营收占比肯定会往上走。所以要是你想找一家在核聚变核心材料上有真技术、有实际订单,愿意等长期成长的公司,永鼎可以重点琢磨。

再讲精达股份,这两年有不少声音把它跟核聚变绑在一起,但我得跟大家说清楚,它跟核聚变的关联度其实没那么高,别被市场传言带偏了。

精达主要做的是特种电磁线,比如给新能源汽车电机、工业精密电机供货的那种。之前有人说它有“3万吨超导电磁线产能”,但实际上那是普通的特种电磁线,跟核聚变需要的超导电磁线根本不是一回事。核聚变用的超导电磁线,得在极端低温、强磁场下稳定工作,技术要求比普通的高太多了,精达现在根本没涉及这块。而且公司自己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也明确说了,没有研发核聚变专用电磁线的计划,2025年半年报里也没提任何核聚变相关的订单,研发投入全是围绕传统电磁线,跟核聚变没沾边。

简单说,精达的业务重心还是在传统电磁线领域,跟核聚变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基本不搭边。现在市场上把它归为“核聚变概念股”,更多是概念炒作,没有实际业务支撑。要是你想盯真正做核聚变业务的公司,精达可能不太值得等,别浪费时间在没实质内容的标的上。

最后看上海电气,这是三家里面最“根正苗红”做核聚变设备的,属于行业里的“大块头”,但也有自己的小问题。

上海电气的优势在于它做的是核聚变的核心设备,比如堆本体里的纵场线圈原型件、真空室这些关键部件,不是做简单的配套材料,属于“核心层”玩家。2025年它的核聚变相关在手订单已经超过12亿元,还中标了CFETR(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的多个项目,甚至承接了BEST装置的总装调试服务。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大项目,不是小打小闹的订单,能看出它在行业里的地位——毕竟造这些大设备需要多年的高端制造经验,不是随便哪家公司都能搞定的。

而且它舍得在研发上花钱,2025年上半年光核聚变专项的研发费用就花了3.2亿元,还拥有12项跟核聚变相关的核心专利,比如真空室制造技术,这些都是硬实力,不是靠嘴说的。可以说,国内核聚变项目要推进,离不开上海电气这样的设备供应商,它的技术和产能是行业里的“压舱石”。

但也要注意,上海电气整体体量太大了,核聚变业务占它总营收的比例还不到1%,所以短期内就算核聚变业务增长,对公司整体业绩的拉动也有限。而且它是传统的重装备企业,资产负债率、运营效率这些传统问题也存在,不会因为核聚变业务就一下子改变。不过要是你追求长期稳定,想找一家在核聚变核心设备领域有垄断性优势、能跟着行业一起成长的公司,上海电气是比较稳妥的选择,就是得有耐心等行业慢慢放量。

总结一下,这三家公司各有特点:永鼎在核心材料上有技术有订单,适合等长期成长;精达跟核聚变关联度低,不值得重点盯;上海电气在核心设备上有优势,适合长期稳健布局。

最后得提醒大家,核聚变行业现在还处于研发和试验阶段,离真正商业化还有不少距离,不管选哪家,都得有长期持有的心态,别想着短期赚快钱。而且投资前一定要自己看公司公告、财报,把业务逻辑搞清楚,比如看看公司到底有没有相关订单、研发投入是不是真的用在核聚变上,别光听市场传言,只有自己弄明白的投资,才不容易踩坑。

来源:莓烦恼一点号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