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今天讲话不开场白,也不想叠套话。咱们开这个全体大会,就是想直面一个问题——课堂效率不够、学生反馈偏弱、长期教学成果出现摇摆,归根到底,和一个老话题有关——备课到底有没有走心。
《十备、五环节、六步诀,彻底解决备课难题》
---教学副校长在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讲话不开场白,也不想叠套话。咱们开这个全体大会,就是想直面一个问题——课堂效率不够、学生反馈偏弱、长期教学成果出现摇摆,归根到底,和一个老话题有关——备课到底有没有走心。
我们过去常讲什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话在当下并不过时。尤其是在目前双减背景下,我们40分钟课,实实在在要跟学生完成认知转换、思维迁移,如果平时没把备课当回事,那上课时只能靠“蒙”、“扔”、“靠经验”。靠得住吗?靠不住。
这几年,我见过太多“教案写得好,课上讲得稀”的现实,也听过不少老师反映说“我怎么讲学生都没反应”,那我们得反问一句——你那节课到底备到什么深度?有没有真正走到学生认知里去想问题?
今天我们就不说表层标准,我们说说怎么把“备课”这件事,从一次“形式动作”转换成我们真正教学生的“教学锁钥”。我今天讲三个部分:十备、五环节、六步骤,不做口号,不贴标签,每一句都说实在的。
一、不是把内容写完整就是“备课”,而是要把结构、学生和教学逻辑真的吃透
我先从我们大家可能最熟、也是最容易“应付了事”的‘十备’讲起。
这个‘十备’说起来条数多,但它绝不是走流程,它是从教学逻辑与课堂实操角度层层递进的。这东西,不是用来看考核的,是我们每一堂课能不能上出“真质感”的前提。
01|第一备:备课程标准
我想很多老师可能“默认”了这一项——总觉得我专业教了十几年,还不懂课标?但我想提醒大家一句,课标是活的,每轮教材修订都有隐性更新,每年考试导向也在调整,如果只记住自己理解的一点死标准,就容易“错教”或者“误偏”。
你要清楚你这节课、这一单元,实际所对标的那个学习目标、能力点是什么?比如数学“函数的本质”,它背后对应的是建模思维,不是只解三道题就完事;语文讲《藤野先生》,那核心就是“人物塑造+文化冲突”两线并进,不了解课标任务,仅靠课文本身,你是讲不出深度的。
02|第二备:备教材
教材就是我们的“武器库”,不是“念稿本”。
备教材该备啥?该备“这节内容在整个单元、整个学段、整本书所处的功能定位”,我们很多人备课太容易陷在一个细节、一个题目、一段课文里头走不出来。
我想提醒大家,编教材的人不是随便凑点内容拼一拼,他们是有布局、有呼应、有能力递进安排的。如果我们讲起来永远是“就题论题”或者“议文就是感情”,你永远站不到“统筹”与“积累”的层面。
03|第三备:备教学目标
这一块我希望教研组之间重视起来。
不是每一节课都要“新颖”、每节课都一定要拔高。关键是:你清不清自己这一节到底想让学生“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
别拿“知识点”当目标,那是“内容点”;我们的目标得是“表达分析能力提升”“对比阅读能力建构”“数据解释能力形成”这种“能力线+素养线”的双向指标。
04|第四备:备学生
说实话,我们最容易“跳过”的就是这一步。
咱们都讲为了学生课堂服务,可是真正在下笔备教学设计的时候,有多少人真正翻过上次月考成绩的分析?有多少人真正去查过这个班上节课的课堂笔记?有多少人能说出“我这个班最容易在哪个类别的问题上出错”?
你教的是人,不是课;你面对的是学习习惯、语言系统、知识断层共同作用的人群。备课不备学生,肯定是无的放矢。
05|第五备:备学法
很多人一提“学法”就抄教法书上的几句话:“自主学习、小组提升、问题引导”——问题是:这一套真的适合你讲的这一节、这个内容吗?
举个最现实的例子:你要讲“数据性质”,如果学生连基础函数还没掌握,你就让他归纳规律,他归纳个啥?反而容易形成错误理解。
也就是说,选择什么学法,必须是紧贴认知起点和目标路径的。
06|第六备:备教法
教法本身是手法,不是价值本体。只是为了服务学法。
也就是说,你前面脑子里想清楚了“学生怎么学”,你才配得上给自己做“怎么教”的设计。
你要知道自己该当“引导者”还是“讲授者”还是“陪伴者”,不是觉得“讨论好”“小组好”“视频炫”就一股脑往课堂里加,什么教学方式都讲究“合适”二字。
07|第七备:备教学流程
简单点说,就是把自己每天的教学“排个技术动作表”。
从导入,到讲解,到巩固,到拓展,不是按顺序来,是按课堂节奏来。
有的班听课专注度15分钟,有的可以连打30分钟案例,你不提前调好“呼吸”,课堂一乱就全部乱。
08|第八备:备教学问题
我总觉得提问是最容易检查出一个老师备课深不深的“照妖镜”。
你问出来的问题既不出挑,也不设钩子,也不引认知张力,那学生要你提问干嘛?
比如你教物理的,如果问“这个结论怎么得的”,不如问“如果这个数是负的,结果有啥意义?”更能触动学生脑子。
语言老师提问“你读懂没”不如问“这个角色最让你记住的一句话是哪句?为啥?”更有效。
09|第九备:备板书与媒介
PPT、板书、教具、实验,大都是见证教学“思维展开线”的关键桥梁。
很多课上得混乱,就是因为媒介没先想好,或者就用了默认模板。
我建议各教研组明确“板书一定不是满版内容”,而是“逻辑线+关键词+仪式感”的融合设计。
10|第十备:备预设与生成
最后一点,我也知道很多老师“讲归讲、变化随时来”,但这恰好是我们“要备”的东西。
什么地方学生可能听不懂?哪里他们会提新问题?怎么接?怎么转?怎么稳?
讲课不是硬背,是预演,是彩排,是“内容互动实践”。
这也是一名“觉醒状态下的教师”最显功力的部分,你能不能在教学中长出弹性,那全看你有没有提前推演过变化。
二、不是程序走完就行:“五环节”是课堂播放流畅度的真实节奏
略
《教学副校长(教学主任)讲话材料汇编》(百篇版)具体目录如下,需要的朋友私信:
教学副校长(教学主任)讲话稿相比校长讲话来说,应更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当然,追求业务性更强的校长也完全可以使用!
一、《教学副校长(教学主任)讲话材料汇编》(上)
01.《新学期教学工作规划与期望》
02.《提高教学质量,要从五方面下功夫》
03.《精研教学之道 共筑教育新程》
04.《实干 干实 促实效》
05.《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学生成长》
06.《从春晚到课堂,8 招提升教学质量,改变学生命运》
07.《备教学评 教学相长》
08.《试卷讲评以“3避3优”为支点,将试卷讲评转化为“能力进阶的阶梯、思维生长的课堂。”》
09.《提升教学质量的“五抓”行动纲领》
10.《实施三精三实质量提升行动,打赢攻坚战》
11.《让作业讲评“活”起来的3个避开和3个升级》
12.《聚焦“2458”工作思路,提升教学质量》
13.《解锁教学提质密码,4321集体备课法》
14.《以 “四抓” 为锚,夯实教学质量》
15.《抓实课堂质量,掌握“三大”能力》
16.《构建三学三导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17.《教师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
18.《深耕教学五认真,点亮教育新光芒》
19.《携手共进,全力提升教学质量》
20.《打造好课需聚焦“五大”着力点》
21.《落实 “2574”,迈向教学新高度》
22.《从 1 到 N,教师要做好日常行为规范》
23.《提升质量的六个关键策略》
24.《提升教学质量的六点建议》
25.《如何上好课》
26.《一节好课的5 大着力点》
27.《精准施教 赋能学力》
28.《掌握作业设计五字诀》
29.《精研细管 1234 工程,筑牢教学质量根基》
30.《以考为翼,翱翔学海》
31.《一节好课的 5 大着力点》
32.《五维驱动,赋能新课程落地》
33.《信息化 2.0 时代:借技术赋能,守教学温度》
34.《教师如何上好试卷评讲课》
35.《“四抓四教”提分法》
36.《善析善进,砥砺前行》
37.《教师提升班级平均分的秘诀就一个字:缩》
38.《试卷检查要保持“三心”》
39.《制约质量前行的瓶颈和障碍》
40.《探寻打造 “三度” 好课的路径》
41.《教学改进的攻坚措施》
42.《不磨不成课,优化教学质量的关键指引》
43.《四个关键问题,解锁高效课堂》
44.《聚焦四研,破解教研困局》
45.《大单元教学困境,刺痛前行之路》
46.《深悟“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47.《掌握课堂 “五度” 教学法》
48.《浅谈试卷讲评课的几点思考》
49.《做好教导主任的四大核心密码》
50.《守正创新促,提质增效》
二、《教学副校长(教学主任)讲话材料汇编》(下)
01.《教学工作展望》
02.《稳中提质抓课堂,聚力赋能促发展》
03.《聚焦教学核心,聚力成绩提升》
04.《深耕课堂沃土,让教学研究接地气》
05.《提质•增效•赋能•发展,开创新局面》
06.《提质•增效•赋能•发展——携手开启高质量教学新局面》
07.《立足学生视角,深化教学反思》
08.《以素养、情感、数字绘就教学新篇》
09.《一切从课堂出发,一切向学生落地》
10.《新学期,要在“细节”里把质量立起来》
11.《三项机制破质量短板,三风建设立教学根本》
12.《让每节课成为师生携手走过的成长时光》
13.《破悬浮之弊,立课堂之本》
14.《破茧与新生,从课堂“困局”到育人“新境”的深度求索》
15.《破茧与新生,集体备课的范式重构与实践突围》
16.《三个转向破解教研悬浮,让课堂成为研究主场》
17.《三力聚合驱动集体备课,构建教学质量新生态》
18.《三维突破——破局•重构•跃升》
19.《三问课堂革命:如何让45分钟迸发育人能量?》
20.《守牢“六线”基准,激活课堂新动能》
21.《深耕课堂沃土,点亮育人之光》
22.《深耕课堂沃土,点亮育人之光》
23.《立足新课标 精耕复习田》
24.《巧施4个锦囊,凝心聚力迎期末》
25.《深耕沃土,培育新苗》
26.《以实干铸品质》
27.《深耕“博爱”沃土 筑牢质量根基》
28.《深耕课堂主阵地,激活教学新动能》
29.《扎实耕耘育桃李,匠心筑梦待花开》
30.《课堂提质的破与立》
31.《三大破局思路,四个实干方法》
32.《想清楚、说明白、能听懂》
33.《抓四要落细校本教研,教学提效这样实现》
34.《课堂管理,让学生学会自己管自己》
35.《“四要四戒”聚力课堂提质,共推教学高质量发展》
36.《好课六维,育人六力》
37.《四个关键问题,解锁高效课堂》
38.《怎样做到教学评一致性》
39.《以六“有”筑根基,为好课赋新能》
40.《以班级为阵地,以成长为任务,做初中关键期的守护者》
41.《以“六有”课堂立根,以创新赋能提质,共建高效好课堂》
42.《以“六有”备课为抓手,开启高质量课堂的新篇章》
43.《以“六有”备课为钥,开启优质教学与教师成长新程》
44.《听好每一节课,走好专业每一步》
45.《守好课堂主阵地,用好教材生命线,育出善思考的未来新人》
46.《守好教材 “主阵地”,育出会思考的学生》
47.《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师生共赴的成长之旅》
48.《锚定三维目标,优化教学路径,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49.《课堂 “五度” 教学法,让沉闷课堂瞬间逆袭》
50.《课改先行守常规,规范赋能提质量》
来源:学校工作材料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