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由我作,福自己求:顺逆皆航道,积善是风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8 07:05 1

摘要:《了凡四训》中的警世箴言“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如一道划破宿命长夜的闪电,照亮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觉醒之路。它向我们揭示:命运如同浩瀚星河,既有既定的轨道,也有凭借自身力量挣脱引力、焕发新光的可能。而这份力量,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皆可求之于己,那便是——积

《了凡四训》中的警世箴言“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如一道划破宿命长夜的闪电,照亮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觉醒之路。它向我们揭示:命运如同浩瀚星河,既有既定的轨道,也有凭借自身力量挣脱引力、焕发新光的可能。 而这份力量,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皆可求之于己,那便是——积善行德。

了凡先生被算定一生命运后,最初在“顺境”中消极等待,又在知晓命运后的“逆境”中奋发改变。他的一生证明:顺境是修德积善的良田,逆境是淬炼心性的道场。

顺境时,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此时行善,是“锦上添花”的从容,更是“未雨绸缪”的智慧。它为我们积累福报的资本,筑牢命运的堤坝,以备不时之需。《周易》有云:“君子以居贤德善俗。”在安稳时培养贤德、转化风气,正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深远布局。

逆境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此时行善,是“雪中送炭”的温暖,更是“逆水行舟”的奋进。它能在至暗时刻为我们点燃心灯,扭转颓势。了凡发誓行善三千,正是在人生看似走入死胡同的“逆境”中,硬生生开辟出一条新路。这印证了“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的真理——当善行积累到极致,命运的既定轨迹也将为之改变。

真正的改命,不在于处境的顺逆,而在于心念的转向。了凡提出“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顺境中不忘反省,方能持盈保泰;逆境中勇于改过,方能破茧成蝶。

1. 顺境中的谦德:江海处下,百川来归
江阴张畏岩的故事是顺境转逆、再以德回天的典范。他本有才学,身处“顺境”预期,却因傲慢而遭遇“逆境”。经道人点拨“心平气和,方能载福”后,他放下身段,谦卑修德,终返荣耀。这深刻诠释了《道德经》的智慧:“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在顺境中保持水的谦下与利他,才能避免妒恨,吸引福缘。

2. 逆境中的仁爱:暗夜举烛,终成星河
北宋范仲淹一生坎坷,幼年丧父,家境贫寒,身处巨大“逆境”。但他“断齑画粥”,苦读不辍,更立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宏愿。发达后,他设立千亩义田,供养族人。这份在逆境中孕育、在顺境中扩大的仁爱,不仅照亮了他人,更泽被后世,成就了家族百年不衰的佳话。这正如古训所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无论顺逆,只要方向是善,每一步都算数。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更能体会顺逆的交替无常。但《了凡四训》的智慧告诉我们,顺逆不过是生命的两面,而积善是穿透这两面的永恒之光。

在顺境中,善行是远见与格局。 如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企业如日中天时,始终秉持“敬天爱人”的社训,将利润回馈员工与社会。当企业后来遭遇危机,正是这份在顺境中积累的信任与善意,凝聚了全体员工共渡难关的力量,实现了“爱人者,人恒爱之”的良性循环。

在逆境中,善行是韧性与希望。 想想那些在自身困难时仍向他人伸出援手的人们。一个自己收入微薄却坚持资助学生的老人,一个在灾难中不顾自身安危抢救他人的志愿者。他们的行为,完美诠释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另一层含义:在命运的逆流中,每一次善行,都是一次有力的划桨,推动我们驶向光明的彼岸。科学也佐证了这一点,利他行为能激活大脑的奖赏区域,产生“助人快感”,提升心理韧性,这本身就是逆境中最重要的内在资源。

《了凡四训》留给我们的,不是点石成金的法术,而是一把在任何境遇下都能开启命运转机的钥匙。它告诉我们:

顺境是福报的显现,逆境是积善的良机。

当我们明白了“命由我造”的真谛,便不会再怨天尤人,也不会得意忘形。无论在风和日丽还是暴风骤雨中,我们都能专注耕耘自己的心田——种下一个善念,收获一份心安;传递一份善意,积累一份福田。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这重生的力量,就蕴藏在每一个当下的选择里:顺境中,不忘播撒善种;逆境里,依然守护心光。如此,我们便真正成为了自己命运的雕塑家,在生命的顺逆流中,活出那份“我心由我,自在从容”的笃定与辉煌。

来源:今律说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