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盛集团日前宣布,已达成协议收购风险投资公司Industry Ventures,交易价格最高可达9.65亿美元(约70亿人民币),包括6.65亿美元现金和股权,以及根据业绩支付的最高3亿美元的潜在对价。
“一家25年历史、管理规模达70亿美元、内部收益率18%的老牌VC,最终选择将自己卖给合作了20年的LP——高盛。”
高盛集团日前宣布,已达成协议收购风险投资公司Industry Ventures,交易价格最高可达9.65亿美元(约70亿人民币),包括6.65亿美元现金和股权,以及根据业绩支付的最高3亿美元的潜在对价。
这笔预计将在2026年第一季度完成的交易,背后是华尔街巨头对另类投资市场布局的加速,也折射出全球私募行业分化整合的趋势。
01 交易细节:一场精心设计的双赢安排
高盛此次收购Industry Ventures的交易结构经过精心设计。基础交易金额为6.65亿美元,以现金和股权组合方式支付,同时设定了最高3亿美元的额外对价。
这一额外对价将与Industry Ventures截至2030年的业绩表现直接挂钩。
这种支付安排既确保了交易的公平性,也为Industry Ventures团队提供了未来几年的强劲激励,保证交易完成后业务的持续增长。
Industry Ventures是一家成立于2000年的老牌风险投资公司,目前管理规模超过70亿美元。在过去的25年运营中,该公司进行了超过1000项投资,覆盖风险投资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历史平均内部收益率(IRR)达到18%。
此次收购完成后,Industry Ventures的45名员工将全部并入高盛资产管理部门。公司创始人兼CEO汉斯·斯威尔登斯以及两位资深董事总经理,将以高盛资产管理合伙人的身份加入。
02 战略意图:高盛构建另类投资完整拼图
对于高盛而言,收购Industry Ventures是其扩大在风投和私募市场布局的重要举措。这笔交易将增强高盛在风险投资和成长型投资领域的专业能力。
高盛董事长兼CEO戴维·所罗门表示:“Industry Ventures开创了风险投资、二级市场投资及早期混合基金的先河。随着企业私有化周期延长、投资者寻求新型流动性渠道,这些领域正迅速扩张。”
Industry Ventures拥有美国规模最大的风险投资合伙投资组合之一,覆盖从种子轮到后期增长轮的全阶段。
同时,它还涉及对800多只聚焦风险投资及科技领域基金的投资,这在风险投资领域是难得的优质资源。
通过此次收购,高盛将获得一个成熟的风投平台,并将其在私募股权二级市场、早期科技投资和流动性解决方案方面的能力内部化,进一步丰富其客户的投资渠道。
高盛目前运营着一个价值4500亿美元的另类投资平台,并将其视为业务扩展的“增长引擎”。其目标是通过增加对初创企业的投资,为高净值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投资解决方案。
03 历史渊源:从LP到全面收购的自然演进
高盛与Industry Ventures的合作关系已有超过20年的历史。高盛资产管理公司作为LP投资Industry Ventures的基金已超过20年,这种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此次收购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过去的10年间,高盛一直向客户推介Industry Ventures的相关投资策略。此外,高盛此前推出的Petershill Partners平台,自2019年起便代表基金投资者持有Industry Ventures的少数股权。
这种深度的合作关系使得两家机构的文化和业务模式已经有了深度的磨合,大大降低了收购后的整合风险。
Industry Ventures创始人兼CEO汉斯·斯威尔登斯对此次合并表示乐观:“我们相信,随着科技和人工智能重塑世界,风险投资市场正处于关键的转折点。”
他补充道:“通过将高盛的全球资源与Industry Ventures的风险投资专长相结合,我们将拥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满足企业家、私营科技公司、有限合伙人和风险基金经理日益复杂的需求。”
04 行业趋势:GP整合浪潮已然来临
高盛收购Industry Ventures并非孤例。今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已发生多起GP并购案例,显示私募行业整合趋势正在加速。
今年4月,马来西亚私募股权二级投资机构Bee Alternatives Management(BAM)宣布收购集富亚洲(JAFCO Asia)100%股权。集富亚洲是一家成立于1990年的老牌VC,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曾投资SHEIN、优酷土豆等知名项目。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2022年10月,瑞典私募股权公司EQT(殷拓集团)宣布完成对霸菱亚洲投资基金的100%收购。
总部位于中国香港的霸菱亚洲与EQT亚洲区的私募股权投资团队组成了新的投资平台——BPEA EQT。
另一重磅交易是,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全面收购了独立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公司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GIP),交易总值高达约125亿美元。
海外私募市场已步入整合发展阶段。根据晨壹投资的研究,全球PE/VC管理规模达6万亿美元,催生约4000家机构。在市场高度分散的背景下,通过并购实现平台化成为重要发展路径。
05 中美差异: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生态
与中国市场相比,美国并购基金市场更为成熟。研究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并购基金募资额占私募股权市场总额的67%,规模超2700亿美元,投资额占比近70%,交易额约6900亿美元。
相比之下,国内2024年控股型并购基金募资额不足500亿元人民币,同年我国全市场并购投资交易总额约280亿美元,并购类退出金额占比不足一成。这显示中国并购基金市场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在募资端,美国并购基金LP群体以养老金、大学捐赠基金等机构化长线资本为主;中国当前则以政府引导基金、地方国资平台、上市公司等国资与产业资本为主导。
在退出渠道上,美国股权投资市场以并购类方式为绝对主流退出途径,产业资本并购与其他PE二次收购合计占比超90%。
而中国市场长期依赖IPO实现高回报退出,这种差异也影响了整个投资生态的结构。
06 未来展望:并购基金迎来历史性拐点
根据LP投顾发布的《2025中国并购基金研究报告》,中国并购基金市场正处于历史性拐点。依赖增量培育与上市退出的成长投资模式已接近周期天花板。
随着中国经济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并购基金以内生性运营改善为核心的价值创造逻辑,在经济慢周期中为LP提供了更强的确定性与防御性。
当前,包括上市公司战略整合、跨国公司在华业务分拆、央国企并购重组及民营企业代际传承等在内的多个机遇窗口正在打开,为专业的并购基金通过产业整合推动经济结构优化提供了广阔舞台。
对于私募股权行业而言,GP头部化趋势正在加速,优胜劣汰进程已开启。在未来几年,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类似高盛收购Industry Ventures的案例,行业整合将进一步加速。
Industry Ventures创始人汉斯·斯威尔登斯在解释为何选择此时卖身时指出,随着科技和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世界,风险投资市场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在这样一个转折点,将专业投资机构的经验与金融巨头的全球资源相结合,或许能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对于高盛而言,收购Industry Ventures不只是简单的业务扩张,更是抢占风险投资和另类投资领域制高点的战略举措。
随着更多GP并购案例的出现,私募行业的整合浪潮才刚刚开始。
来源:汉语言文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