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我们还在争论“农户卖粮被骗谁之过”时,韩国已经用包机押解64名嫌犯的场面直播告诉世界:反诈,不是茶壶里的风暴,而是一场国家意志的战争。
当我们还在争论“农户卖粮被骗谁之过”时,韩国已经用包机押解64名嫌犯的场面直播告诉世界:反诈,不是茶壶里的风暴,而是一场国家意志的战争。
------
前文回顾:
柬埔寨电诈园区头目都是些什么人?
你看,韩国财阀千金黄荷娜在柬埔寨金边的豪华公寓里,端着红酒商讨如何为电诈园区洗钱。
你再看,“社会责任典范奖”得主陈志,在太子大厦顶楼俯瞰着他那个日进3000万美元的诈骗帝国。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有很多魔鬼都精心包装成了“模范公民”。
1
电诈园的魔鬼都穿着燕尾服。
看看黄荷娜和陈志这两位“杰出代表”的履历:
黄荷娜,37岁,韩国南洋乳业外孙女。她在美国吸毒被遣返,在韩国逼死影帝李善均,三任男友一死一囚一植物人。够厉害吧?
每一次,财阀的金色盾牌都能让她化险为夷。当韩国警方终于发出红色通缉令,她早已潜入柬埔寨,转型为电诈园区的“洗钱枢纽”。
从吸毒到贩毒,从豪门千金到国际通缉犯,她证明了一件事:富豪阶层的堕落,有时根本不需要理由,只缺一个更大的舞台。
陈志,38岁,柬埔寨“公爵”、首相顾问。这个福建连江的辍学生,用15年时间完成了从网吧少年到跨国犯罪首脑的“阶级跨越”。
他擅长包装,连续两年荣获中国财经峰会“社会责任典范奖”。
他精通绑定,邀请柬埔寨首相为旗下庄园剪彩。
他敢于炫富,6架私人飞机、养着鲨鱼的豪宅。
直到美国没收其150亿美元比特币,世人才惊觉,那些“正能量慈善”的背后,是每天3000万美元的诈骗流水,是电棍下哀嚎的奴工。
你说这些头目是什么人呢?他们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全球化阴影下的政治掮客。
他们的成功秘诀只有一条:将诈骗产业深度嵌入地方权力结构,让犯罪成为大而不倒的经济支柱。
谁都清楚,没有柬埔寨高层明确知情与参与,如此巨额财富不可能在系统中流动。
3
柬埔寨电诈为何屡禁不止?
当我们还在争论“农户卖粮被骗谁之过”时,韩国已经用包机押解64名嫌犯的场面直播告诉世界:反诈,不是茶壶里的风暴,而是一场国家意志的战争。
看看柬埔寨的现实吧!300个诈骗园区、20万奴工,产业规模相当于该国GDP的60%。
当一国经济与犯罪深度绑定,任何局部清扫都注定是隔靴搔痒。这也是为何此前打击行动总陷入“割韭菜”循环。因为只打击流水线上的“螺丝钉”,却不敢触碰流水线的所有者。
犯罪者的“精准避险”能力让人叹为观止。他们深知哪些国家的公民碰不得。
骗韩国人?的确骗过,但现在李在明直接警告“家破人亡”,外交部次官带队跨境执法,以后怕是不太敢骗了。
惹美国人?FBI能跨国没收150亿美元比特币,让罪犯几十年财富归零。
所以,他们接下来会骗谁呢?
犯罪集团非常善于用脚投票的理性计算。在法治薄弱地区,犯罪成本接近于零;而在强硬国家面前,诈骗等于自杀。
所以,他们接下来会骗谁呢?
4
谁是真正的电诈克星?我想在这里说一说韩国总统李在明式的“虽远必诛”逻辑。
李在明的成功,不在于嗓门多大,而在于他真干!
他将公民安全提升为核心国策。当大学生朴珉浩被害,韩国政府反应层级直达总统府。外长召见大使、工作组直飞金边、旅行禁令与金融制裁同步启动……这种“国家机器总动员”的姿态,让犯罪集团意识到:触碰韩国公民,等于向一个国家宣战。
190名警察随机押解、韩方法医参与尸检、冻结太子集团资产…每一个细节都在打破“主权壁垒”。
韩国冻结太子集团资产、英美联合金融制裁,真正打中了七寸。电诈生态的根基是资金流,当犯罪收益随时可能被清零,保护伞也会重新权衡利弊。这等于向柬埔寨精英表明,犯罪免罚权已到期。
5
国民的尊严,取决于国家的底线。
今日的柬埔寨,正在成为全球诈骗经济的“心脏起搏器”。但韩国的案例证明,只要国家展现出“虽远必诛”的决心,犯罪集团自然会重新计算成本。
当李在明说出“让碰韩国人者家破人亡”时,他不是在发泄情绪,而是在宣告一个现代国家的基本责任:国民的生命权,永远高于地缘政治的暧昧算计。
铲除电诈,不需要新式武器,只需要一样东西,就是让每个公民相信,无论身在何处,国家永远是最后一道防线。
已开快捷转载,文章可自由转载
来源:不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