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1—25日,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CCSN 2025)在郑州市举行。10月22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邢昌赢教授作大会报告。详情如下。
10月21—25日,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CCSN 2025)在郑州市举行。10月22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邢昌赢教授作大会报告。详情如下。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邢昌赢教授
一、糖尿病肾脏病的概念演进与流行病学特征
自1949年ZinsEI首次提出糖尿病肾病(DN)概念以来,DN的概念不断精细化。2025年,ADA指南提出“DM-CKD”新分类:糖尿病直接导致的肾脏病(CKD in DM);糖尿病合并其他原发肾脏病(DM with CKD)。
全球数据显示,糖尿病是CKD首要病因(占42%),远超高血压(18%)和肾小球肾炎(18%)。而亚洲2型糖尿病患者白蛋白尿检出率高达56%,高于白种人(41%)。亚洲患者肾脏事件风险比欧美高73%。中国数据显示,DKD占新增终末期肾病(ESRD)的21.54%,40%糖尿病患者会进展至CKD,其中10%发展为ESRD。
二、发病机制
DN发病机制包含代谢紊乱(直接损伤肾小球基底膜)、血流动力学异常(滤过损伤)、炎症与氧化应激(加重足细胞损伤)与纤维化通路(肾间质纤维化)。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糖尿病诊断标准
(ADA 2025)达到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随机血糖标准之一即可确诊。分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GDM)。
(二)糖尿病肾脏病的诊断
标准(ADA 2025)糖尿病患者出现eGFR<60 ml/(min•1.73 m2)或UACR>30 mg/g是诊断的必要条件,建议CKD患者每年监测1~4次UACR和eGFR。
(三)病理分级(RPS标准)
肾小球病变分4级(光镜+电镜),K-W结节是DN典型标志;肾小管损伤早期即可出现,标志物如NGAL、KIM-1较UACR更敏感。
(四)鉴别非糖尿病肾病(NDKD)
指征包括糖尿病病程<5年即出现蛋白尿;活动性尿沉渣(红细胞/细胞管型);无视网膜病变的1型糖尿病患者;eGFR快速下降,每年超过5 ml/(min•1.73 m2)。
四、治疗进展:多靶点药物与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方面,PREDIMED研究证实地中海饮食能够降低32%DKD进展风险。此外,建议精准限盐、限蛋白饮食,适当控制饮水量[每日50~55 ml/kg,eGFR>60 ml/(min•1.73 m2)者]与中等强度运动(每日30 min)。
药物治疗方面,除降糖、降压治疗外,SGLT2抑制剂[eGFR≥20 ml/(min•1.73 m2)即可使用]可降低ESRD风险40%(CREDENCE试验),独立于降糖作用;GLP-1受体激动剂可减少UACR 15%~30%,适用于CKD G1~G3期;FIDELIODKD试验显示非甾体MRA(如Finerenone)能够延缓eGFR下降每年1.5 ml/(min•1.73 m2);其他治疗方式包括调整肠道菌群失调和干细胞治疗。
五、小结
早期筛查:糖尿病确诊即监测UACR/eGFR,尤其关注亚洲人群高风险特征。
精准分型:结合临床(视网膜病变、蛋白尿程度)与新型标志物(如HuR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区分DKD与NDKD。
多靶点治疗: RAS抑制剂(最大耐受剂量)为基础;SGLT2i+GLP-1RA+MRA三联方案为核心;维生素D补充(低水平者进展风险增加2.4倍)为辅助。
来源:在车里的十指相扣说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