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医说,是基因突变;中医说,是阴阳失衡;风水师说,是宅相不和;佛家说,是因果业报。
文|吴钩随笔
一个人得病,有多少种解释?
西医说,是基因突变;
中医说,是阴阳失衡;
风水师说,是宅相不和;
佛家说,是因果业报。
不同的体系,看到的是同一场病的不同面相。
有人治肉体,有人调气机,有人改环境,有人劝放下。
但归根到底,所有的解释都指向了同一个源头:人心。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疾病,是在情绪崩溃之后爆发的?
有人心里郁结,久而久之开始脱发、掉秤;
有人长年压抑,一朝松懈便高烧不止;
有人表面风平浪静,其实内在千疮百孔,一碰即碎。
其实病,往往不是从身体开始的,
而是从一个心结、一句委屈、一次放弃里悄然萌生的。
所谓“病由心生”,不是迷信,而是人的身心本就相通。
你压抑,你愤怒,你不说话,你不表达,
情绪就会转身变成一场场头疼、胃痛、失眠、低烧……
告诉你:该修心了。
那天,朋友钱大哥和我聊起一个细节。
他说每次出差坐高铁,三小时能看完一本书,
可在家里,书翻到第二章就放下了。
我笑着回应:“我也一样。你知道为啥吗?”
因为在高铁上,你是被动“限自由”的:不能刷手机、不便走动,连喝水都嫌麻烦。
但也正因为空间有限,杂事清空,反而静得下心,看得进书,思得出路。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问题:自由真的是越多越好吗?
自由不是想干嘛就干嘛。
一个从不设边界的孩子,很难建立起专注力和耐心。
一个凡事随心所欲的大人,很难走出混乱与疲惫。
太多的选择,反而让人逃避选择;
太大的空间,反而让人丧失方向。
就像檐角的蒲公英,
风来,它便随风而去;
风停,它便就地落根。
它从不试图抗拒风,却也从未放弃扎根。
这,就是顺势而为中的定力,也是被动之中的主动。
修心,不是宗教化的修行。
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内在工夫,一种自我对话的过程。
修到喜乐:不为小事焦虑,不为旧事挂心;
修到接纳:别人怎么看你,与你无关;
修到松弛:不急不躁,顺其自然;
修到觉知:知道什么是你的,什么该放下。
当你的心安顿好了,人生就不那么容易摇晃。
不需要斩断因果,只要修好当下的自己。
这个时代,我们习惯“输入”:刷新闻,看短视频,听播客……
但我们太少“输出”:没有静静独处的时间,没有向内观照的片刻。
茶,就是最好的输出练习。
烧水、冲泡、等待、呷饮……
每一个步骤都在安放你焦躁的心。
茶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人也不必活成爆竹式的人设,
在平凡如水的日子里,活出一点“静水流深”。
真正成熟的人,
不是冷眼旁观一切、置身事外;
而是以身入局,却能不迎不拒、处之泰然。
不是没经历风雨,而是在风雨中站住了脚;
不是看破红尘,而是看淡得失后还能热爱生活。
你不慌,世界便不慌;
你若平静,岁月便无声。
杨绛先生曾说:
“不要慌,太阳落山有月光,月亮落下有朝阳。”
心定了,气才顺;
气顺了,病才散;
病散了,人就自在了。
所以,人生没有非要赢的局,
但你必须是那个能坐下来、喝口茶、看着阳光慢慢落下的人。
浮生一日,当如蜉蝣,
不为明日忧,不被昨日困。
修心,是最深的养生;
也是最暖的自救。
感谢你读到这里。
愿你在这短短片刻中,感受到一点点宁静,一点点力量。
如果此文对你有一丝治愈,欢迎关注【吴钩随笔】,
与你共饮一盏清茶,共走一程山水。
来源:吴钩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