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十五五”:这几类人才将成“香饽饽”,缺口大、薪酬看涨!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7 20:21 1

摘要:各位关注职场赛道、手握股市仓位的朋友,今天这篇文章,既是给择业期的年轻人指条“踩在时代风口上”的明路,也是给咱们投资者扒透“十五五”里藏着的“确定性红利”——毕竟,人才的流向从来都是产业景气度的“先行信号灯”,而产业的景气度,直接决定了咱们持仓里那些股票的“钱

各位关注职场赛道、手握股市仓位的朋友,今天这篇文章,既是给择业期的年轻人指条“踩在时代风口上”的明路,也是给咱们投资者扒透“十五五”里藏着的“确定性红利”——毕竟,人才的流向从来都是产业景气度的“先行信号灯”,而产业的景气度,直接决定了咱们持仓里那些股票的“钱景”。

前几天随手记了张笔记(就是你们看到的这张图),主题是“十五五”的紧缺人才,后台瞬间炸了:“这些人才到底是啥?和我买的新能源/AI股有啥关系?”“我儿子刚高考,选啥专业能蹭上这波红利?”

今天咱们掰开揉碎了聊——从“十五五”人才缺口的底层逻辑,到每类人才对应的产业赛道、股市机会,再到普通人怎么“要么成为香饽饽,要么拥抱香饽饽”,一次性讲透。

01 为什么“十五五”会出现在大规模人才缺口?——这是产业升级的“必经阵痛”,更是投资的“黄金信号”

要聊人才,得先聊“十五五”的底色:这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数字强国+绿色强国”的关键五年。

咱们先对比下“十四五”和“十五五”的核心差异:“十四五”是“补短板”——比如芯片卡脖子、新能源基础产能、数字经济框架,都是“从0到1”搭架子;但“十五五”是“锻长板”——要在高端制造、数字融合、双碳落地这些领域,实现“从1到100”的全球竞争力。

这种“从跟跑到领跑”的切换,直接导致了人才结构的“结构性缺口”:过去我国的人才供给,是匹配“中低端制造、传统服务业”的,但现在产业要往“高端、智能、绿色”走,原来的人才不够用了——不是总量缺,是“高技能、高研发、跨领域”的人才严重缺。

举个直观的例子:“十四五”期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能翻了3倍,但能做“机器人系统集成+产线调试”的工程师,供给量只涨了40%;2024年光伏装机量突破400GW,但能设计“高效储能配套系统”的研发人才,缺口直接拉到了20万+。

而对投资者来说,“人才缺口”本质是**“需求>供给”的产业扩张信号**:当一个行业连“人才”这种“核心生产要素”都供不应求时,说明它正处在“高速扩张期”——企业愿意花高价抢人,恰恰是因为这些人才能带来更高的营收(比如一个AI算法工程师能帮企业把生产效率提30%),最终会转化为企业的利润增长,而利润,正是股价上涨的“根”。

“十五五”的紧缺人才不是“泛泛而谈”,而是精准对应国家战略赛道——每一类人才的缺口,都绑定着一个能涨3-5年的行业,咱们一个个说:

紧缺岗位: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工程师、高端数控机床调试师、航空航天精密零部件工艺师

缺口核心原因:“十五五”要把高端装备国产化率从现在的28%提至50%——比如高端数控机床,过去依赖德国、日本,但现在汽车、军工、半导体产线都要“国产替代”,对应的企业(比如科德数控、汇川技术)都在扩产,光2025年上半年,头部机床企业的招聘需求就涨了60%。

和股市的关联:高端制造是“十五五”的“硬主线”,政策给的研发补贴、税收优惠能直接降企业成本。比如某头部机器人企业,2025年招了200名系统集成工程师,薪资成本涨了15%,但这些工程师落地的产线帮企业拿下了特斯拉的10亿订单,最终净利润反而涨了22%——对应的股价,半年内从30元冲到了58元。

职场红利:现在工业机器人工程师的应届生起薪是25-30万,3年经验的能到60万+,而且根本不用“内卷”——企业HR说“只要能独立调试产线,简历投过来当天就能发offer”。

紧缺岗位:AI行业算法工程师(比如工业AI、医疗AI)、数据治理专家、工业互联网架构师

缺口核心原因:“十五五”要让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从41%提至50%——不是“只搞互联网”,而是“每个传统行业都要数字化”:比如纺织厂要用AI优化织布工艺,煤矿要用工业互联网搞“智能开采”,这些领域以前没有数字人才,现在每个企业都得配3-5个数字专家,缺口直接破了100万。

和股市的关联:数字经济是“长坡厚雪”的赛道,尤其是“数字+传统产业”的融合方向。比如某做工业AI的企业,2025年招了100名算法工程师,专攻“钢铁厂能耗优化”,帮客户降了20%的电费,订单直接排到了2026年,对应的股价从20元涨到了45元;而数据治理对应的企业(比如中科星图),因为政府、国企的数字化订单暴增,半年营收涨了40%。

职场红利:医疗AI算法工程师的薪资涨幅是近年最高的——2024年起薪30万,2025年直接涨到了38万,而且很多企业还会给“项目分红”(比如新药研发AI模型落地后,能拿销售额的1%)。

紧缺岗位:高效光伏电池研发工程师、储能系统安全设计师、碳资产管理师

缺口核心原因:“十五五”要让非化石能源占比从17.5%提至25%——这意味着光伏装机量要再翻2倍,储能电站要建1.2亿千瓦,而现在能搞“钙钛矿电池研发”“长时储能系统设计”的人才,全国加起来不到5万,缺口至少30万。

和股市的关联:绿色低碳是“政策+市场”双驱动的赛道,人才缺口直接反映了行业的“高景气”。比如隆基绿能2025年招了300名钙钛矿研发人才,投入10亿搞研发,而他们的钙钛矿电池转换效率突破了32%,订单直接覆盖了欧洲、东南亚的电站项目,净利润涨了28%,股价从40元冲到了62元;储能领域的阳光电源,因为储能设计师紧缺,直接把薪资涨了40%,但对应的储能系统订单涨了70%,利润反而更高。

职场红利:碳资产管理师是“新风口”——现在每个高耗能企业都要配碳管师,帮企业算碳排放量、拿碳配额,月薪直接到了2-3万,而且考个证就能入行,门槛不高但需求极大。

紧缺岗位:ADC药物研发科学家、临床CRO专员、罕见病药物研发工程师

缺口核心原因:“十五五”要让创新药的国内市场占比从25%提至40%——过去我国靠仿制药,现在要搞“全球新”药物(比如ADC、双抗),而能做“ADC偶联技术”的科学家,全国只有不到1000人,而头部药企(恒瑞、百济神州)的研发团队要扩3倍,缺口直接到了5万+。

和股市的关联:创新药是“长期刚需”赛道,人才缺口意味着“研发管线在扩张”。比如荣昌生物2025年招了50名ADC研发人才,他们的新ADC药物针对乳腺癌,临床数据超过了进口药,上市后半年销售额就破了8亿,股价从80元涨到了150元;而CXO企业(比如药明康德),因为临床CRO专员紧缺,把薪资涨了35%,但对应的临床实验订单涨了50%,净利润涨了25%。

职场红利:临床CRO专员的需求是“爆发式”的——现在每个创新药项目都要做临床实验,专员负责对接医院、整理数据,应届生起薪20万,有2年经验的能到40万,而且出差补贴、项目奖金都很高。

很多朋友会问:“人才缺就缺呗,和我买股票有啥关系?”

“十五五”的政策(比如高端制造国产化、双碳目标)是“指挥棒”,企业看到政策红利,会扩产能、搞研发,而产能和研发都需要“人才”——这是“需求端”的启动。

企业愿意涨薪资,是因为这些人才能带来“超额收益”:比如一个储能设计师能让储能系统的寿命从10年提到15年,帮企业多拿30%的订单;一个AI算法工程师能让产线效率提20%,帮企业省10%的成本——所以“薪资成本上涨”是“良性上涨”,不是“拖垮利润”。

当人才把“技术、效率”转化为订单和利润,企业的财报会变好,而财报是股价的“基本面”——比如2025年上半年,高端制造板块的净利润平均涨了25%,对应的板块指数涨了30%;创新药板块的净利润涨了22%,指数涨了28%,这都是“人才红利”转化来的。

反过来,如果你看到某个行业的“人才招聘量连续3个季度下降”,那大概率是这个行业的景气度在下滑——比如2023年的房地产行业,建筑设计师的招聘量降了50%,对应的地产板块指数跌了20%,这就是“人才信号”的提前预警。

如果你是应届生/想转行,优先选这四类人才对应的岗位:

优先选“研发+技能复合”的岗位(比如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既懂技术又懂产线),这类岗位缺口最大,薪资涨得最快;

不用怕“门槛高”:比如碳资产管理师、数据治理专员,现在有很多“职业培训课”,考个证就能入行,而且企业愿意招“零基础但肯学”的人;

盯着“头部企业”投简历:比如高端制造的汇川、数字经济的科大讯飞、新能源的隆基,这些企业的培训体系完善,能帮你快速成长,而且薪资福利都是行业顶流。

如果你是投资者,要抓的是“十五五”的“长期确定性赛道”,而不是“今天涨明天跌的热点”:

优先选“行业ETF”:比如高端制造ETF、数字经济ETF、新能源ETF,这些ETF覆盖了赛道里的核心企业,能分散风险,而且能吃到整个行业的增长红利;

关注“企业招聘数据”:这是比财报更“先行”的指标——如果某头部企业连续2个季度扩大“研发岗位”的招聘,说明他们在搞新业务/扩产,未来业绩大概率会涨,可以逢低布局;

别追“高估值”:再好的赛道,估值太高也会跌,比如某AI企业的市盈率到了100倍,就算人才缺口大,也可能回调,要等“估值合理”的时候再进。

结尾

“十五五”不是“遥不可及的规划”,而是“正在发生的机会”——对职场人来说,它是“不用内卷就能拿高薪”的岗位;对投资者来说,它是“拿着能睡好觉”的持仓。

不管是择业还是投资,都要“结合自己的情况”——职场要选“自己能做且喜欢做”的岗位,投资要选“自己能看懂且承受得起风险”的标的。毕竟,时代的风口再大,也要“自己站得稳”,才能接住红利。

来源:星愈情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