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上流传胡福明教授给毕业生写的三个“千万”的留言:千万不要怀疑政治的残忍,千万不要低估知识分子的无耻,千万不要忘记群众之愚昧。对于起草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老教授,胡福明教授确实值得人们非常尊重。只是,这三个“千万”的留言,传播者没有留下更多的信息。
网上流传胡福明教授给毕业生写的三个“千万”的留言:千万不要怀疑政治的残忍,千万不要低估知识分子的无耻,千万不要忘记群众之愚昧。对于起草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老教授,胡福明教授确实值得人们非常尊重。只是,这三个“千万”的留言,传播者没有留下更多的信息。这是胡福明教授什么时候写的? 有什么样的由头? 留言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他为什么要留言这三个“千万”? 究竟是什么因素触发胡福明教授的思虑? 这些疑问都没有留下任何线索。所以对于这三个“千万”的留言,不可能不让人产生某种疑惑。
胡福明教授是我们都非常尊重的哲学老师。当年,他起草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在全国都起到了振聋发聩的影响。所以对他给学生的这三个“千万”的留言,我们也需要认真思考和琢磨的。
假定这三个“千万”确实都是胡福明教授写的。那么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这三个“千万”都要说明什么更为深刻的思想。
第一个“千万”,千万不要怀疑政治的残忍。政治残忍吗? 这要看人们是如何定义政治这个概念的。恩格斯说,任何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政治这个概念,那么政治确实很残酷。因为阶级斗争就非常残酷。阶级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怎么可能不残酷? 一个阶级要打倒另一个阶级,一个阶级甚至要消灭另一个阶级,其中的残酷性不言而喻。至于说到残忍。这倒不好给出一个定论。从某种意义上说,残酷本身就包含着残忍。只是残酷主要是针对事实或者事物而言,而残忍则包含着更多的主观意识。例如,我们在五十年代镇压反革命,这就是残酷的阶级斗争,但这场斗争并没有体现有多么残忍。而国民党反动派在屠杀共产党人的时候,用过极为惨烈的酷刑,使用很多非人的手段来折磨革命者。这就不仅仅是残酷,同时也是残忍。
因此,说政治的残忍究竟指的是什么,这一条留言中没有说明。这可能涉及到政治的其他概念或者其他定义。例如在统治者之间的争权夺利,所用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这其中就包括着残忍的手段。吕后把戚夫人四肢砍掉,制成所谓人彘。这绝对就是残忍了。那么胡福明教授在这里说到政治的残忍,难道是指的这种统治阶级之间争权斗争中所使用手段的非人道,或者极其凶残吗? 那么这句给毕业生的留言究竟是要说明什么问题? 是在告诫毕业生什么道理? 是不是要提醒毕业生,一定不要涉足政治?
第二个,千万不要低估知识分子的无耻。如果这确实也是胡福明教授的留言,那么这这里所指的那一类无耻的知识分子应该不是指知识分子的全部或者整体,是指知识分子中的某一部分个体。
对于什么是知识分子,一直没有特别明确和精准的定义。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能读过完全小学的人都有可能被称为知识分子。现在你就是读到大专,也未必会被认为是知识分子。笼统说来,是否能够把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人称为知识分子,倒是可以考虑。然而,按照毛主席的观点,知识分子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知识分子是依附于不同阶级的。剥削阶级有剥削阶级的知识分子,工人阶级也有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这里所指的那些无耻的知识分子,他们中有很大一批人就属于剥削阶级的知识分子。今天的所谓公共知识分子,就是这样一类人。他们为少数剥削阶级服务,为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发声,他们仇视社会主义,仇视党的领导,他们说的话,做的事,有许多确实非常无耻。
有人做过统计,在出席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出身于北京大学的代表,要么后来成为叛徒,要么后来犯了错误,被清除出党。而出身于师范学校的代表,要么英勇牺牲,成为了革命烈士,要么坚持走革命道路,最终走到了革命胜利的那一天。这个事例就很能够说明知识分子确实隶属于不同的阶级。
今天的某些知识分子,其无耻之处还在于,在学术方面很不老实,要么剽窃,要么抄袭,要么做假,只为争得那么一点虚假的地位和职务。那么,胡福明教授的留言,不要低估知识分子的无耻,到底是要提醒毕业生要注意什么? 因为留言太过简单,很难让人能准确地了解其中的用意。是指某些无耻的知识分子,为了个人的利益,会在自己的同学、同事身上捅刀子? 还是说为了自己向上爬,而排斥异己,或者踩着别人的头顶,甚至不惜下黑手? 这一类的丑事、恶事,有些无耻的知识分子是干得出来的。
第三个,千万不要忘记群众之愚昧。从历史与现实中来看,群众中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愚昧,这无须遮掩。群众本身也是划分为阶级的。群众中文化程度不齐,文化素质也有高低之分。问题在于,为什么胡福明教授要提醒毕业生,不要忘记群众的愚昧。这其中又有什么用意? 是说因为群众中存在着愚昧,所以就不要轻信群众吗? 或者还有什么其他的理由或者原因?
只是毛主席说,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忽视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了。
毛主席肯定也知道在群众中存在着愚昧的现象,但是毛主席还是要坚持认为,我们应当相信群众。因为在毛主席看来,共产党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群众,而且还必须依靠群众。如果群众中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愚昧现象,那么我们就需要教育群众,而且通过共产党人对群众的教育,进一步动员和组织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这样的做法,如果长期坚持下来,那么就能够逐步克服群众中存在的愚昧现象。
共产党人做什么工作,都必须而且只能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因为人民群众的力量最强大,共产党人如果不依靠群众,那就是什么事都做不成。然而我们要依靠群众,就要把我们要做的工作,要完成的任务,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人民利益的。在工作中,在群众工作中,我们要把这一点必须清清楚楚,完完整整地告诉群众。要让广大群众都明白,共产党人所做的事情都是对广大人民群众有利的。这样,群众就能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为完成党所提出的任务而努力奋斗。我们革命的胜利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我们新中国的建设,我们今天国家的发展、进步和强大,也是这样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我们为群众办事,群众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奋斗,党的群众始终保持坚强的一致性。这就是我们取得胜利和成功的法宝。
所以,所谓不要低估群众的愚昧,这一点不是共产党人做群众工作的重点。做群众工作的重点在于,我们必须了解群众需要什么,他们的生活存在什么样的困难,我们所提出的工作任务能否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我们需要做什么和怎样去做,才能把群众动员起来与组织起来,和党一起共同完成这个任务。所谓群众中存在的愚昧现象,只是我们需要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当中的一部分。
今天的人民群众,可能还会存在某种程度的愚昧现象,但是我们更要看到,我们的人民群众,文化程度在逐渐提高,文明素质也在逐渐提高。今天中国的建设与发展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各类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第三条的所谓不要忘记群众之愚昧,给人一种要与人民群众划清界限,要与人民群众做一个明显区隔的意思。这不像是共产党人的思想观点,这本身就是认为自己比群众更有智慧,甚至高人一等。这样的观点与共产党人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格格不入的。
胡福明教授留言中的这三个“千万”,从某种程度上看,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对于具体背景不太清楚,也不便过多地揣测。或者胡教授本人经历过一些事情,或者他与他的学生们也共同经历过一些事情,这才会让他有感而发。而外人看到这三个“千万”,可能会产生各个不同的联想。这也是无法避免的。只是我以为,对于这三个“千万”,不要单纯从抽象的角度来看待。那样的做法可能会让人产生不必要的误读和误解。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