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路•援疆情 | 在边疆热土上书写司法为民答卷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7 19:16 1

摘要:“初到新疆已是晚上,天上还飘着零星雪花。我怀揣着热忱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更带着作为一名援疆干警那份沉甸甸的责任,踏入这片光荣的土地。”——绥北人民法院法官许海龙

“初到新疆已是晚上,天上还飘着零星雪花。我怀揣着热忱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更带着作为一名援疆干警那份沉甸甸的责任,踏入这片光荣的土地。”

——绥北人民法院法官许海龙

初见巴区法院感受“兵团精神”

“这就是巴区法院……”我满怀好奇和期待地望去,一幢庄重、威严的办公楼矗立在眼前,这就是我即将工作的地方。据了解,巴区法院成立于1984年5月,在建立之初就与农垦中院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是一个仅有30余人的基层法院,法院下设和什托洛盖人民法庭和白沙湖生态环境保护巡回法庭,管辖五个团场和师煤矿,最远的团场距法院200余公里,辖区范围可谓“点多、线长、面广”。

在热情的援疆干部欢迎会上,我见到了巴区法院的同事们,他们中大多数来自各个省市,有的是兵二代,有的是随父母工作调动或谋生来到北屯,有的是毕业就来到巴区法院工作。他们十分团结,精神饱满,踏实又内敛,交流中透露着亲切,行动中充满着干劲。他们扎根边疆、奉献青春,每每看到他们,我的脑海里都会浮现一个词,那就是“兵团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他们的精神让我敬佩、让我感动,他们的真诚和热情让我倍感亲切。我喜欢十师的生活环境,更喜欢这里的工作氛围。

涉少数民族案件调解促多民族一家亲

在一起代牧合同纠纷的案件调解中,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少数民族当事人对援疆干警的信任。原告是养殖农民合作社,被告是一名哈萨克族牧民,双方约定牧民为合作社代牧三十余头牛,到期后牧民交还一定数量的牛,同时约定了违约责任。合同到期后,牧民无法向合作社交付符合数量的牛,虽承认自己违约,但认为双方在数量计算上有出入,表示违约责任过高,与签订合同时约定不符。承办法官多次调解无果,案件久拖不决。此时,初到巴区法院的我,就被临时受命担任本案的合议庭审判长,与承办法官共同处理此案。

本案由于双方当事人争议较大,个别事实也无法查清,一纸判决不能实现案结事了,所以我尝试做双方当事人的调解工作。为了使调解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我们驱车来到养殖农民合作社所在的一八二团场,在综治中心与合作社负责人见面。起初合作社负责人抗拒调解,但当得知我是援疆干警后,说话态度有所缓和。我与同事从情理法角度,耐心地为合作社负责人分析利弊,经过近两个小时沟通,合作社负责人表示愿意作出让步,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调解方案。

我们趁热打铁,立即来到哈萨克族牧民家里做调解工作。牧民一家对我也格外热情,倒奶茶、拿出包尔沙克、奶疙瘩等小吃。由于文化差异和沟通障碍,我们邀请了牧民的朋友向牧民解释调解方案。经过沟通,牧民表示除了给付时间需要商量外,其余调解意见均同意。看到双方握手言和,我感受到群众对法院的信任和对公平正义炽热的渴望。我深刻地意识到,法治的传播不仅是条文的宣讲,更是心与心的交融。

“模拟法庭”为未成年人播下法治的种子“现在开庭!”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响起,一场围绕因校园暴力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件的“模拟庭审”正式拉开了序幕。这是我参与指导,兵地两家法院及司法所联合举办的以“法暖童心——今日我是小法官”为主题的“青少年模拟法庭+线上直播”活动。现场30余名师生集体观摩,5000余人通过抖音号、微信视频号平台同步观看。活动中,学生们扮演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公诉人、被告人、辩护人、证人、法警等角色,整场庭审紧张有序,从宣布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后陈述到评议宣判,环环相扣,高度还原了真实法庭审理案件的全过程。本次活动让学生们通过“沉浸式”庭审,切身感受法律的威严,让法治种子在每个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此次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们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还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活动结束后,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待长大后,共同维护家乡这片土地的和谐与稳定。新疆有广袤的戈壁滩一直延伸到远处的雪山,在湛蓝如宝石的天空下显得那么美丽,干燥的风裹挟着独特的异域气息,令人沉醉其中。在这里,我看到了新疆在法治建设道路上的飞速发展,看到了民族团结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灿烂绽放,看到了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幸福的笑容洋溢在各族群众的脸上。作为一名农垦法院的援疆干警,我将来自黑土地的坚韧、务实与司法智慧,融入了天山脚下的法治实践,能用自己的专业与热血,为新疆法治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是我此生最大的荣光。

来源:黑龙江省农垦中级法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