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后总心慌吗?别让焦虑偷走你的光明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7 18:50 1

摘要:当心慌、手抖、呼吸急促来袭时,试着对自己说:“这是焦虑在作祟,不是我真的不行。”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给情绪命名能激活大脑的理性区域,降低杏仁核的应激反应。可以准备一个 “情绪日记”,记录焦虑发作的时间、触发点(比如 “看到康复进度缓慢”“听到他人议论”),慢慢

四步 “拆弹法”:把焦虑从生活里挪开
1. 给情绪 “贴标签”:先看见,再化解
当心慌、手抖、呼吸急促来袭时,试着对自己说:“这是焦虑在作祟,不是我真的不行。”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给情绪命名能激活大脑的理性区域,降低杏仁核的应激反应。可以准备一个 “情绪日记”,记录焦虑发作的时间、触发点(比如 “看到康复进度缓慢”“听到他人议论”),慢慢就会发现其中的规律,找到应对密码。
2. 用 “微小掌控” 重建信心
康复专家建议,从能自主完成的小事做起:用辅助工具自己喝水、练习轮椅上的转向、打理一盆绿植。这些 “微小成功” 能逐步重建对生活的掌控感。就像克里斯托弗・里夫,在严重脊髓损伤后从转动手指开始练习,最终不仅实现部分功能恢复,更成为脊髓损伤研究的推动者 —— 改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每一步微小进展都在对抗焦虑。

3. 撬动 “社会支持网”:你从来不是一个人
向家人 “精准求助”:与其默默承受,不如明确表达需求,比如 “明天想请你陪我去公园晒晒太阳”“康复训练时能不能多鼓励我几句”。家人其实很想帮忙,只是需要明确的方向。加入病友社群:和有相似经历的人交流,能获得 “被理解” 的治愈力量。有位病友说:“在病友群里看到有人用嘴咬着画笔作画,我突然觉得自己的焦虑太矫情了。”别怕麻烦专业人士:如果焦虑持续超过两周,影响睡眠和进食,一定要寻求心理医生帮助。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调整负面思维,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就像在黑暗中找到明灯。

4. 让身体动起来:运动是天然 “抗焦虑药”
柏拉图说 “身体教育和知识教育必须平衡”,对脊髓损伤者而言,运动更是情绪的 “调节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高位损伤者可做床上肢体被动训练、呼吸肌锻炼;低位损伤者能尝试轮椅篮球、游泳等运动。运动时分泌的内啡肽,能直接对抗焦虑激素,更能在逐渐恢复的功能中重拾自信。

来源:日常生活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