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26岁进央视,29岁嫁给帅气老公,爱情事业两不误,如今过得怎样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7 18:11 1

摘要:她不是科班出身,却在央视站稳了脚跟——不是靠运气,是靠一本本啃下来的书。

她不是科班出身,却在央视站稳了脚跟——不是靠运气,是靠一本本啃下来的书。

2019年《主持人大赛》拿个银奖,没人觉得她能火。

结果呢?

三年时间,从《典籍里的中国》到《今日说法》,再到春晚,她像被按了快进键。2023年连播四档文化节目,2024年春晚又回来。

不是谁都能在央视这种地方,一年干完别人五年的事。

很多人说她运气好,可你去看看她主持的《诗画中国》——不是念稿子,是真懂诗、真懂画。

她说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不是风景,是逃出喧嚣的勇气。

这话一出口,弹幕全炸了:“原来主持人都能这么讲?

” 她不是在演文化,是在活文化。

最狠的是,她结婚了,老公不是圈内人,长得还行,但没人提。

她也不晒。

可你翻她微博,全是节目宣传,抖音里偷偷录的读书片段,反而火了。

她不靠人设,靠内容。

一个女主持人,不靠颜值博眼球,不靠八卦上热搜,居然还能被观众记住,这才是真本事。

有人说她太安静,不够热闹。

可你想想,现在多少主持人一开口就是“家人们”“宝子们”,恨不得把综艺感焊在脸上。

她不一样。

她说话慢,但每一句都有重量。

你听她讲《中华考工记》里一把斧头的锻造过程,能听出匠人的呼吸。

这种安静的力量,反而让人上瘾。

她没当过主持人专业学生,没上过中传,可康辉、董卿都夸她“有底子”。

底子是什么?

是大学四年每天早起一小时读《诗经》,是半夜加班改稿改到凌晨三点还在查资料,是去国家图书馆做阅读推广时,能跟一个退休老师聊《论语》聊出泪来。

她不制造情绪,但你看了她的节目,心里会安静下来。

在这个人人都在喊“快点、快点”的时代,她像一盏不急不躁的灯。

有人问她怎么平衡家庭和工作?

她没答。

但你看她2023年那场全民阅读活动,穿一件灰蓝色毛衣,头发扎得松松的,手里捧着本旧版《陶渊明集》。

那一刻你就懂了——她不是在主持,是在过日子。

她不完美。

说话偶尔卡顿,镜头前会笑得有点拘谨,微博三年才发一百条。

可正是这种“不完美”,才让人觉得真实。

她不是模板里的优秀主持人,她是活出来的。

现在央视的年轻主持人里,能让人记住名字的,没几个。

她算一个。

不是因为她多漂亮,多会说话,而是因为她知道:真正的影响力,从来不是靠喧哗,是靠沉淀。

来源:简单扑克VP30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