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封锁中国官媒,美日等国已发出请求,急盼摸清PL-15导弹命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8 13:29 2

摘要:近期,南亚局势急剧升温,印巴冲突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这场冲突不仅涉及军事对抗,舆论战与技术博弈也同步上演。5月14日,印度官方封锁了新华社和《环球时报》英文版在社交媒体平台X的账号,理由是传播 “巴基斯坦的宣传内容以及未经证实的信息”。

近期,南亚局势急剧升温,印巴冲突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这场冲突不仅涉及军事对抗,舆论战与技术博弈也同步上演。5月14日,印度官方封锁了新华社和《环球时报》英文版在社交媒体平台X的账号,理由是传播 “巴基斯坦的宣传内容以及未经证实的信息”。

然而,事实是此前《新华社》援引巴基斯坦军方消息人士的话报道了巴方击落三架印军战斗机的消息,《环球时报》也在X平台转发了这篇报道。印度方面对此极为不满,称其为 “虚假信息”。截至 5 月 16 日晚,经在印人士实测,《环球时报》X 账号重新上线,新华社 X 账号仍无法查看。这一事件凸显印度在舆论管控上的强硬,试图借此掌控舆论,避免民众了解战事真实情况,并夸大己方的战果。

历史上,印度政府惯用“精神胜利法”夸大战果。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印度险些酿成“首都保卫战”,中方无疑是胜利者。但印度国内报道多宣称印度获胜,当时民众信息闭塞,部分人至今仍信以为真。毛主席在总结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时指出,此战目的是让尼赫鲁明白武力解决边界问题行不通。他还预估,这一仗至少能保十年边境安宁。事实证明,战后几十年来,中印边界局势总体稳定,达到了自卫反击战的主要目的。

然而,随着经济与军事实力增长,印度蚕食周边领土的野心复燃,五年前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中国军队再次狠狠地教训了印度。如今,印度打着“反恐”旗号蚕食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结果巴基斯坦凭借中国制造的武器击落了法制“阵风”战机,印度还因高价购买“阵风”战机遭到国内民众的反对。不过,印度似乎在此次冲突中发现了一个自认为能“获利” 的点。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巴冲突中,疑似中国制造的 “霹雳 - 15”(PL-15)空空导弹残骸落入印度境内,部分残骸保存较为完整。印度军方迅速封锁现场并回收残骸,交由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分析。起初,印度宣称“霹雳 - 15”不如印度自产的“阿斯特拉”导弹,没什么研究价值。但很快情况反转,“五眼联盟”以及法国、日本等国纷纷向印度发出参与研究PL-15导弹残骸的请求,急切想摸清其命门。

从军事技术层面看,PL-15 绝非普通导弹。它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属全球领先技术,还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和双向数据链,支持“A射B导”,大大提高命中率。其采用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射程可达200公里以上。实战中,巴军歼 - 10C 战机用霹雳 - 15 导弹击落印度空军的 “阵风” 战机,这是 “阵风” 服役以来首次坠毁,震惊西方世界。

美日法等国急于研究 PL-15 残骸,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他们希望拆解分析电子元件、工艺水平及封装方式,逆向推断系统设计思路与优劣,为制定电磁干扰或欺骗手段提供数据支持;另一方面,剖析动力系统材料与结构,有助于了解中国在热防护材料、新一代固体推进剂配方方面的技术水平,评估其作战极限参数。法国的“阵风”战机被霹雳 - 15 击落,急需分析 PL-15 技术弱点,为“阵风” 升级寻找方向,挽回颜面并继续向印度推销 “下一代阵风”。

不过,美日法等国想通过印度手中的残骸研究出 PL-15的命门并非易事。此次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使用的是出口型 PL-15E导弹,设计时已考虑防泄密机制。导弹装有自毁装置,未命中或燃料耗尽后,战斗部会自动引爆,摧毁关键电子部件。而且外贸版 PL-15E性能参数低于中国自用版本,末端机动变轨等核心技术部分可能被简化。从印度媒体公开的残骸照片看,导弹战斗部已损毁,仅剩推进段外壳,而推进段基本就是 “油桶”,难以从中逆推出核心技术。

更为主要的是,现代导弹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软件算法、抗干扰逻辑、弹道规划设计及基础材料工艺等,这些技术很难通过残骸逆向还原。况且,中国军工研发秉持 “服役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 的习惯,外界研究 PL-15 时,中国可能已在推进新一代超视距空空导弹如 “霹雳 - 17” 的研发。

印度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也值得玩味。其一边贬低 PL-15,一边紧抓残骸不放,实际上是将残骸当成外交和军事谈判的筹码,试图借此换取美制F-35发动机图纸或 “阵风” 战机的电子战模块等,借此提升本土武器研发能力,追赶“国产替代”的步伐。不过,印度最终能否如愿,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来源:张殿成军情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