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其回忆,手机很可能是在跑动过程中从口袋滑落。既焦虑行程延误,又担心手机里的个人信息与支付安全,女孩立即向民警求助。
手机早已成为集通讯、支付、个人档案于一体的“必需品”。
近日,一名准备前往天津上学的女大学生在太原南站检票乘车前,突然发现手机不翼而飞。
眼看列车即将发车,她急得当场落泪。
据其回忆,手机很可能是在跑动过程中从口袋滑落。既焦虑行程延误,又担心手机里的个人信息与支付安全,女孩立即向民警求助。
了解情况后,民警第一时间拨打电话,但无人接听。
为尽快找回手机,民警调取车站公共视频排查,可站内人流量大、手机体积小,画面中难以捕捉线索,常规排查陷入僵局。
民警随即转换思路,启用手机定位追踪。
尽管电话仍能拨通却无人应答,定位数据却提供了关键信息:手机正快速向北移动,不到一分钟,已从太原南站移至太原火车站。
根据移动轨迹与速度,民警判断手机很可能已被他人带上列车。
锁定方向后,民警一边持续发送短信,表明警察身份,并告知对方捡拾他人物品若拒不归还,可能构成违法甚至涉嫌犯罪;一边迅速联系列车乘警,详细说明情况并请求协助。
乘警立即在车内广播寻物通知,明确告知手机遗失的时间、地点与特征。
在多方协作下,一名旅客主动将手机交至列车工作人员手中。
从报警求助到手机找回,仅用半小时,手机便“完璧归赵”。
太原南车站派出所民警以高效务实的行动,生动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成为旅客出行路上最可靠的“安心后盾”。
太原广播电视台法治事业部《并州之剑》栏目想和您说:
列车发车前的紧急时刻,太原南车站派出所民警用半小时完成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寻物行动 —— 从视频排查遇阻到定位追踪破局,从短信普法警示到联动乘警协作,每一步处置都透着高效与专业。
这场看似寻常的寻物,实则藏着多重意义:对急哭的女大学生而言,寻回的是承载个人信息与出行便利的手机;对广大旅客来说,民警的行动更像一颗“定心丸”,印证了“遇事找民警”的可靠;而短信中 “拒不归还有违法风险”的提醒,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了法治观念。
基层警务工作的温度,往往就体现在这样的“小事”里。太原南站民警用务实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承诺,也让每一位途经此处的旅客感受到:平安出行,始终有“安心后盾”在守护。
声明: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来源:太原广播电视台法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