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护理】畅通无阻的奥秘——献给在厕所思考人生的你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7 13:18 2

摘要:姜珊(2000—),女,护士,大专,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颈腰椎病区护士,主要从事临床护理。

作者简介 /Profile/

姜珊(2000—),女,护士,大专,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颈腰椎病区护士,主要从事临床护理。

你是否曾在马桶上刷完手机里所有未读消息,却依然等不来那“最终的顿悟”?是否感觉肚子里的“存货”仿佛在度假,迟迟不肯办理退房手续?

这其实是你的肠道在发出“SOS”信号。下面就让我们用一组超实用的“便”利贴士,揭开“畅通无阻”背后的科学奥秘,让你的肠道高速路从此告别堵车!

图源:图虫

省流版

让肠道畅通无阻的知识点

吃对纤维:它是你肠道的“双引擎清洁工”,可溶与不可溶协同作战,物理膨胀+发酵产气,轻松把“存货”推出去;喝够水:别让纤维在肠道里“干搓”,充足的水才是便便柔软顺滑的终极秘诀;动起来:每天30分钟,给你的肠道装上“V8发动机”,告别怠速,启动高速蠕动模式;养习惯:踩个小板凳“捋直”通道,抓住早餐后的“黄金信号”,训练身体养成准时的生物钟。

便秘是什么

便秘(constipation)是一种症状,其背后是复杂的生理学、营养学和行为学原理。根据世界胃肠病学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2%~19%的人口正受其困扰。

肠道,这条约8~9米长的“生产线”,其运输能力依赖于1套精密的系统,我们称之为“胃肠道动力学”。

图源:图虫

神经调控(“智能交通系统”)

肠道拥有独立的“大脑”——肠神经系统,它协同中枢神经,调控肠道的节律性收缩。压力、焦虑会扰乱这个系统,导致“交通信号失灵”。

肌肉运动(“发动机与传动轴”)

结肠通过2种主要运动模式推进内容物:低幅传播性收缩混合内容物,高幅传播性收缩则负责强力、远距离的推进,通常发生在晨起或餐后,是产生便意的关键动力。便秘患者常出现高幅传播性收缩减少或紊乱。

水平衡(“润滑剂黏度”)

结肠黏膜每天会重吸收约1.5升水。若内容物停留时间过长(传输缓慢),或初始水分不足,会导致水分被过度吸收,粪便变得干硬难排。

便秘的本质,是这套系统的任一或多个环节出现了故障。

“便”利贴士“膳食纤维”的双引擎作用

膳食纤维被国际权威机构列为管理便秘的首选方案,它通过2种精妙的机制协同作用,远非简单地“增加粪便量”。

引擎1:不可溶性纤维——物理扩容与湿润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全麦谷物、豆类、绿叶蔬菜的根茎中)本身不能被人体消化。它们就像一块块“小海绵”,在肠道中会大量吸收水分,从而使自身体积膨胀数倍,给肠道提供了足够的“工作量”来推动前进

增加粪便体积和湿度:膨胀后的纤维使粪便量显著增加,质地也更软,不再干硬。刺激肠壁:增多的软便对肠道壁的压力感受器造成更有效的刺激,如同一个自然的信号,触发结肠的“排便反射”,催促你赶紧去厕所。

图源:soogif

引擎2:可溶性纤维——发酵产气与滋养

可溶性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燕麦、大麦、水果、豆类中)是肠道有益菌群最喜爱的“食物”。菌群通过发酵分解这些纤维产出气体和有益物质,正好成了推动粪便前进的“燃料”和“润滑剂”

短链脂肪酸:这是发酵最主要的产物。它直接为结肠细胞提供能量,维护肠道黏膜健康;同时能降低肠道环境的pH,抑制有害菌生长,优化整体菌群环境。气体(氢气、二氧化碳等):这些气体如同天然的“发泡剂”或“膨松剂”,能够温和地扩张肠腔,进一步促进肠道蠕动,让粪便移动得更顺畅。

吃多少?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每天吃25~30克膳食纤维,而中国人平均只吃10.5克,远远不够!

便便“神器”推荐:

西梅:富含山梨糖醇,有天然渗透和刺激效果,轻松促排便。奇亚籽:超强吸水变成凝胶,让便便更软滑、更容易排出。

“便”利贴士喝水,便便的“顺滑开关”

水是“润滑剂”

光吃膳食纤维就像只准备了面粉,如果没有加足够的水,得到的只会是一团干硬的面疙瘩,更难排出,甚至可能堵塞。当膳食纤维遇到充足的水分,它们会结合形成一种光滑的“凝胶”。这种凝胶能极大地软化粪便,让它变得柔软顺滑。这样一来,肠道肌肉只需花费很小的力气,就能轻松地推动便便前进和变形,让它顺利滑出。

图源:soogif

喝多少?

通用建议:男性每天应摄入约2.5升水,女性约2.0升。这包括了饮用水、饮料以及食物(如汤、水果)中的水分。重点提示:如果您正在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来改善便秘,就必须喝比平时更多的水!否则高纤维饮食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起到反作用。

“便”利贴士运动,肠道的“超级发动机”

动起来,肠子才能跟着动

当我们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时(如快走、慢跑),神经系统也会给肠道发出“开工”的信号,并利用身体的振动物理刺激肠道,增强它的蠕动力量。这对于促进餐后和早晨起床后这2个黄金排便时段的感觉尤其有效

间接润滑:运动是天然的“减压神器”,能有效缓解焦虑和压力。这是因为肠道健康与大脑情绪紧密相连(称为“脑-肠轴”),心情放松了,肠道功能也会跟着改善。

图源:图虫

动多少才有效?

每天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就能显著改善慢性便秘患者的症状,让排便更轻松、更规律。

运动推荐: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都是绝佳的选择。重点是每天坚持,把它变成像刷牙一样自然的习惯。

“便”利贴士习惯与姿势

抓住“黄金排便信号”

我们的身体自带一个智能功能,叫做“胃结肠反射”。当您进食后,特别是享用完早餐,胃部被食物充盈,就会向结肠发送一个强烈的信号:“有新的燃料进来了,快把仓库里的旧货清理出去!”。这时结肠会产生强有力的蠕动,是便意最强烈的时刻。

请务必重视早餐后的便意!即使只有一点点感觉,也最好去厕所尝试一下。长期坚持,就是在训练您的身体在这个固定时间点“上班”,从而形成规律的“体内生物钟”,告别便秘的困扰。

解锁“顺畅排便姿势”

您知道吗?坐马桶的姿势也有讲究。现代坐便器的设计其实并不完全符合我们的人体解剖结构。

最佳姿势:只需在脚下踩1个小板凳(高度约20~30厘米),让双腿抬高,身体前倾。这个姿势可以模拟自然的蹲姿,能有效“捋直”肛直角,减小排便阻力,让一切变得更加顺畅省力。

运用以上“便”利贴士,告别马桶上的“哲学沉思”,迎接顺畅自如的每一天!

参考文献:

[1] 王佩佩,罗雯,禹铮,等.慢性便秘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3):370-374.

[2] 夏源,谭韡,罗和生.肠道微生物相关的结肠动力学机制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23,32(2):121-125.

[3] 林杨凡,林炫财,孔晶晶,等.短链脂肪酸调控肠道健康研究进展[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2,27(4):520-524.

[4] 阮喆.便秘了该吃还得吃[J].健康博览,2022,(6):11-11.

[5] 汪晨瑜.膳食纤维:肠道健康的好帮手[J].漫科学(新健康),2024,(6):43.

[6]孙继兰.好习惯预防便秘[J].饮食科学,2020,0(1):29-29.

[7]梁家琪,刘恒旭,阳金鑫,杨椅,邓旭辉,谭明健,罗炯.运动与肠道菌健康效益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3,27(8):1292-1299.

[8]黄敏,陈继红,谭诗云,罗和生,Jan D HUIZINGA.胃结肠反射的研究概况[J].胃肠病学,2016,21(8):505-508.

[9]谢丹丹.基于人体工程学的便池设计评价及改进[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7,24(8):114-115.

来源:要健康要活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