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精神永无终点——记民盟中央委员、悉尼奥运会跳水冠军李娜

B站影视 2024-12-10 09:58 4

摘要:在北京体育大学西南门,有一条被称为“冠军之路”的林荫道。凡是在该校读书工作的奥运冠军,都会在这里留下脚印。其中也包括在这里工作的悉尼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冠军李娜。

在北京体育大学西南门,有一条被称为“冠军之路”的林荫道。凡是在该校读书工作的奥运冠军,都会在这里留下脚印。其中也包括在这里工作的悉尼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冠军李娜。

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央妇女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社会委员会副主任、民盟北京市委会体育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政协委员;亚洲游泳联合会跳水技术委员会主席、世界泳联跳水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海南国际学院常务副院长……每一个角色岗位上,李娜都像当年站在10米跳台上一样,目标明确、竭尽全力、干净利落,直指目标中心。

冠军之路充满挑战,但李娜是接受挑战并勇往直前的人。

李娜在2023年世界游泳锦标赛上。

勇闯十米台 圆梦悉尼奥运

李娜出生在体育世家,父母曾是优秀的田径运动员。在家庭的影响下,她4岁开始练习技巧运动。

良好的身体素质、超凡的体育天赋,再加上李娜从小天不怕地不怕的闯劲儿,她仿佛是天生的冠军候选人。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跳水运动员伏明霞和孙淑伟初露锋芒,8岁的李娜被这项极富观赏性的运动吸引,告诉父母,“我也想练跳水,当奥运冠军为国争光!”

1993年,李娜进入北京市跳水队练习跳水。当时已经9岁的她在同一批受训队员中年纪不算小。当别的队员每天进行100次基础训练的时候,李娜需要300次。在跳水队教练陈琳的一对一指导下,李娜进步飞快。

这一年夏天,师徒俩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北京申办2000年夏季奥运会。

“教练当时对我说,好好练,你是有希望获得这一年奥运会冠军的。”这句话像一粒火星,点燃了李娜跳水生涯的引线。

1998年,14岁的李娜进入国家跳水队——这个让李娜梦想逐步实现的地方。这一年,她获得全国跳水锦标赛女子单人10米跳台金牌,这是属于她的第一个全国冠军;15岁,她获得自己第一个世界冠军——第11届世界杯跳水赛女子双人10米跳台金牌;16岁,她在悉尼奥运会上与队友桑雪赢得女子双人10米跳台金牌,实现了8岁时的愿望。

一路星光并不代表一路坦途,对冠军的考验永远不会少。

1998年曼谷亚运会前,李娜在做向前翻腾三周动作时狠狠摔在网上,“当时腰一下都动不了了”。可亚运会在即,如果要参加比赛,她就必须每天坚持训练。在经过医生检查治疗后,李娜咬牙重新投入日常训练。

由于腰部关节错位以及肌肉粘连,每天训练前,教练都需要帮李娜压腿,进行压体前屈,否则她的手是碰不到脚的,更不用说完成各种高难度的跳水动作。最终,她带着伤病,在这届亚运会上获女子10米跳台亚军。

李娜获得悉尼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金牌。

李娜职业生涯中,更令大家惋惜的,还是悉尼奥运会上错失女子单人10米跳台金牌,在此前整个奥运周期里,李娜没有输过一场比赛。

“奥运会有时就像人生一样,起起伏伏就在一瞬间。”李娜很少提及这场比赛的遗憾,只是再接再厉又参加了一届奥运会。

随着退役生活的到来,过往种种伤病、遗憾甚至是荣誉,都被李娜尘封在过去。“人生不是完美的。但正是这样的不完美造就了现在的我。”对李娜来说,重要的永远是明天。

投入新角色 因热爱留在故土

每次学习跳水新动作的时候,李娜都要挑战自己的极限。“当你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时,你会发现自己还是挺有潜力的,且远比你想象中的要强大得多。”

在李娜的思维习惯中,“困难”一词很少被大脑记起,她也很少会说起“困难”二字,取而代之的是“挑战”,“你只要按照对的方法、对的路径走,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2005年,李娜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工商管理专业。国家体育总局委派她作为奥运冠军参加当年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世界体育交流活动,但告知她没有随身翻译员,她需要独自前往并完成一次英文演讲和问答。这对当时的李娜来说有难度,但她向来不会过多沉浸在情绪中——遇到问题,那就解决它!

李娜是风风火火的行动派,她第一时间请来外教老师,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外教帮助她反复练习演讲内容,并进行口语交流。后来的日本之行十分顺利,这也为李娜在2010年至2012年作为体育文化交流大使公派留学英国利兹大学打下了基础。

正是性格里的这份无畏底色,让李娜在面临转型时没有过多迷茫,全身心投入新的角色。2005年10月,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后,李娜正式退役。在跳完最后一个动作,向裁判致意、观众致谢的时候,李娜迎来了她跳水生涯的完美句点。全场观众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她。她说:“谢幕的感觉也挺好的!”

不留恋过往,她永远以最饱满的热情面对未来。退役后,李娜收到了许多国外俱乐部、校队的邀请,但她还是选择留在国内读完大学,并进入北京体育大学工作。她说:“国家培养我很不容易,我还要为中国的体育、教育事业尽一份力。”

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李娜作为嘉宾解说跳水比赛。

接下来的日子里,虽然已经告别跳台,但李娜的工作始终与跳水有关:参与2006年多哈亚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及2020年东京奥运会等国际大型赛事的跳水项目解说,考取国际跳水裁判资格。

2016年,32岁的李娜当选亚洲泳联跳水技术委员会主席。在国际体育组织中担任要职,意味着一份不同寻常的责任。今年3月,在菲律宾举行的亚洲分龄游泳锦标赛上,菲律宾组委会把“中国台北”直接写成“台湾”,李娜发现后第一时间同组委会交涉,并要求将所有文件中的英文拼写和广播英语发音全部更正,同时她同组委会再一次强调一个中国原则。

心系青少年 让体育精神鼓舞更多人

2014年入职北京体育大学至今,李娜就没再离开过校园。在北京体育大学10年间,她先后在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负责各级各类教练员岗位培训。2017年她被派到游泳学院主抓学校大学生体育游泳项目的训练和竞赛工作,并带领队伍在2023年获得3枚世界游泳锦标赛金牌、5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金牌、3枚亚运会金牌,为国争光。北京体育大学游泳队作为北京市代表团游泳项目主力团队,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会上取得5块金牌、5块银牌、9块铜牌,为学校体育发展贡献了力量。

与学校的渊源让李娜更加关注校园体育运动的开展。

10多年来,李娜始终积极参与奥运冠军进校园公益活动,足迹遍布青海、新疆、西藏、云南、四川、贵州、内蒙古等地,用她的亲身经历诠释体育精神,鼓舞更多学子。

2015年8月,李娜加入民盟。2018年,李娜被推荐成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在2019年召开的北京市政协会议上,她提交了青少年体育运动如何在校园开展的提案,获评当年北京市政协优秀提案奖。2021年,她撰写的有关北京冬奥会筹办的相关建言获评2021年北京市政协年度优秀提案奖。

近些年,作为民盟北京市委会体育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李娜深度参与了民盟北京市委会关于高校评估体系建设的课题,还多次参加民盟北京市委会举办的奥运冠军进校园活动,向孩子们宣讲,与孩子们谈心,在他们心中播种奥林匹克的种子。

“从1984年中国跳水队拿到第一块奥运会金牌算起,今年巴黎奥运会后,中国跳水队已拿到55枚金牌。看到年轻一代跳水运动员陈芋汐、全红婵崭露头角,成为万千青少年的榜样,我作为跳水‘梦之队’的一员也十分骄傲和自豪。跳水对我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把年轻一代运动员培养好,把体育精神带给更多青少年。”李娜说。

风起海之南 深耕教育创新试验区

2022年,李娜在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管理局挂职时开展调研活动。

“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要付出100%的努力”,这是运动员时期就刻在李娜骨子里的人生信条。2020年9月,李娜响应中共中央号召,前往海南支持自由贸易港建设,在海南自贸港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以下简称“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管理局挂职,担任综合办公室副主任。

初到黎安时,尚未投入建设的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滨海永久校区还是一片空旷的泥土地,办公条件有限,生活环境艰苦。但建设的步伐不能因此放缓,李娜作为综合办公室副主任与同事一道,围绕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建设和教育创新岛重点工作,完成了重要文件起草、建章立制、会议组织、调研接待等各项工作。她还担任园区宣传大使,参与录制央视节目,向更多人推介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身体力行地参与到每一项工作中。

在海南期间,李娜的战场不是最熟悉的跳台,也不是工作了十余年的北京体育大学的办公室,而是全新的工作环境,她辗转于办公室、会议室、施工现场,踩遍了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的每一寸土地。

“试验区建设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这些开创性的工作没有标准答案,对我来说有挑战,也有思考。”在海南挂职的两年间,李娜对试验区教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是试验区的先天优势。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以后会吸纳很多优秀学生,多学科交叉的价值将来会更加凸显。”

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快速推进建设,李娜的工作也得到中共海南省委、省政府、海南省教育厅和海南自贸港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管理局的高度肯定。

时隔两年,今年12月,李娜又背起行囊再赴海南,这次她要担任的是北京体育大学海南国际学院常务副院长。

回到她熟悉的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布局北京体育大学海南国际学院的相关工作,让李娜觉得仿佛回到了两年前。

“海南是片热土,这里有无限的可能。我们完全有可能在这里打造一个南方体育训练基地,辐射东南亚。”李娜说。

往前走,李娜从不畏惧。

(蒋天羚)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