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淹了粮坏了不用慌?2025这几手兜底招,农民损失有处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2 22:58 2

摘要:河南开封的辛小闯最近总算松了口气,他家5亩多花生赶上连阴雨,不少都发了霉、生了芽,正愁得睡不着觉,保险公司就送来了预赔付资金,还给了台谷物干燥机。同样踏实下来的还有蓄滞洪区的农户,今年新施行的补偿办法明确了损失咋算、钱咋领,中央财政还承担七成补偿资金。2025

河南开封的辛小闯最近总算松了口气,他家5亩多花生赶上连阴雨,不少都发了霉、生了芽,正愁得睡不着觉,保险公司就送来了预赔付资金,还给了台谷物干燥机。同样踏实下来的还有蓄滞洪区的农户,今年新施行的补偿办法明确了损失咋算、钱咋领,中央财政还承担七成补偿资金。2025年汛期和秋汛过后,不少农民都遇到了地里减产、家里受损的难题,但国家这几套组合拳下来,损失有了实实在在的弥补门路。

先说最受关注的蓄滞洪区补偿,这可是今年刚由国务院公布施行的新规,谁能领、补多少、咋申请都写得明明白白。不是所有受灾农户都能享这个政策,得是国家蓄滞洪区里有常住户口的居民,或者在这儿正经种地、搞养殖的农业生产者,住房的所有权人也包含在内。简单说,就是实实在在在这儿生活、靠土地吃饭的人,才能拿到这份补偿。

补偿的范围也挺具体,地里的农作物、搞专业养殖的鱼虾牛羊、经济林被淹了能补;房子被水冲坏了能补;那些没法及时转移的拖拉机、播种机这些农业机械,还有家里的冰箱、洗衣机这类耐用品,以及饲养的畜禽被淹了,也能算在补偿里头。但有几种情况不给补,比如该退田还湖却不退,或者接到转移命令能搬走却不搬,导致东西被淹的,这些都不在补偿范围内,毕竟政策得给守规矩的人托底。

补多少钱是农户最关心的,这里面有明确的计算标准。农作物按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50%到70%补,专业养殖和经济林是40%到50%,具体比例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定。打个比方,要是某地玉米前三年平均一亩产1000块,那最多能补700块。房子按实际水毁损失的70%补,农业机械和家电这些,2000块以下的全补,超过2000不足4000的补2000,超过4000的按50%补,这个标准既兜底又合理。

更让人安心的是资金来源,中央财政承担七成,地方出三成,而且还能申请预拨款。要是损失严重,不等最终方案定下来,省级政府就能先申请一部分钱发下去,让农户能及时买种子、修农具,不耽误下一季耕种。申请流程也不复杂,县里会组织人逐户登记损失,村里张榜公示没异议后建档,最后核查完把钱直接打到农民银行卡上,全程公开透明。

除了蓄滞洪区的专项补偿,普通受灾地区的农户还有农业保险这个靠山。今年国务院常务会特意强调,要用好农业救灾资金,做好保险理赔,减轻农民损失。现在的农业保险跟以前不一样了,不仅能保洪水、倒伏这些显性灾害,不少地方还加了旱灾、病虫害保障,连阴雨导致的粮食发芽、发霉这些隐性损失也能赔。

山东菏泽的种粮大户张五雷对此深有体会,他承包的1500亩玉米因秋汛减产两成,靠着玉米完全成本保险,拿到了8万多预赔款。他给算过一笔账,一亩地保费44块,自己只掏8块8,剩下的80%都是各级财政补贴,这次的赔款刚好cover了额外的收割和烘干成本。而且现在理赔特别快,河南要求达成协议后十天内必须赔付,陕西的理赔周期直接缩短了10天,覆盖了七成多受灾区域。

为了让定损更准更快,保险公司还用上了黑科技。河南的保险公司出动565架次无人机,拍出来的影像能形成旱情—长势—灾情分级地图,哪块地受了灾、受了多严重的灾,一目了然,不会漏了农户的合理诉求。山东更是搞了无人机航拍加人工测量的组合模式,农户不用跟着跑,坐在家里就能等定损结果,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针对今年秋汛里突出的抢收和烘干难题,国家还专门给了专项补贴,河北、山西、江苏等7个省份的农户都能享受到。履带式收割机跨区作业的,进省就能领燃油卡,作业面积300亩以上的还能拿1000到2000块的补贴;农户自己烘干潮粮的费用能报销,农田排涝也有专门补贴。这些补贴虽然不多,但都是雪中送炭,正好能补上抢收抢种的额外开支。

申请这些补贴的流程也不繁琐,农户只要向村委会提交身份信息、土地承包证明和受灾说明就行,村里公示完报乡镇审核,最后由县里公示后拨款。现在各地都在简化手续,有的地方甚至能在村里的服务点一站式办理,不用农户来回跑腿,真正把方便留给了农民。

不过政策再好,农户自己也得注意几点。投保农业保险要赶在播种后20天内,小麦一般是10月15日截止,而且必须有土地承包合同,没合同可没法理赔。受灾后要及时报案,最好拍些现场视频和照片留作证据,这样理赔时能少走弯路。申请蓄滞洪区补偿时,要配合村里的登记核查,公示时仔细看自己的信息对不对,有问题及时提,避免后续麻烦。

从蓄滞洪区的专项补偿到全域覆盖的农业保险,再到抢收抢种的定向补贴,2025年的这些政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兜底体系。它不是说能把所有损失都补回来,毕竟农业生产本身就有风险,但至少能让农民不至于一年白干,能有本钱继续搞生产。

这些政策实施下来,也有农户提出了新期待,比如希望保险能覆盖更多作物,像大豆、花生这些经济作物也能有完善的保障,还有人盼着能推出收入保险,不管是减产还是降价都能有兜底。这些诉求其实也指明了政策优化的方向,让保障更贴合农民的实际需求。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身边有人已经领到这些补偿或补贴了吗?流程顺不顺畅?对于农业受灾保障,你还有哪些更实在的建议?欢迎在评论区聊聊,让这些政策能更精准地帮到辛苦的种地人。

来源:柚点小脾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