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怪鱼横行!美国联手加拿大疯狂灭杀吸血灯笼蛇,渔业濒临崩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7 14:37 1

摘要:夜色下,密歇根上半岛的森林里,只有头灯和残月照亮泥泞的河岸。美国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季节工Ally Porter,顶着两条紧密的麻花辫,穿着深绿色DaddyGoFish防水裤,轻盈地踩进齐腰深的急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夜色下,密歇根上半岛的森林里,只有头灯和残月照亮泥泞的河岸。美国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季节工Ally Porter,顶着两条紧密的麻花辫,穿着深绿色DaddyGoFish防水裤,轻盈地踩进齐腰深的急流。她手里提着塑料瓶,沿着两根系在河岸的荧光棒之间来回穿梭,时不时将瓶口探入水中,收集样本。河岸上,蚊虫肆虐,我只能屏住呼吸,生怕吸进什么不该吸的东西。

Porter兴奋地喊着:“有条可爱的鱼住进了水下的树洞!”但她已是连续第四个夜班,凌晨前都要在各条河流与湍急水流搏斗。她的临时基地,是一辆停在密歇根州Wyman苗圃泥路上的18英尺拖车,改造成了移动化学实验室。她一边卸下水样,一边,半英里外的汽油泵正疯狂地把一种亮黄色的毒药从55加仑垃圾桶里抽出来,通过水下的喷洒管道均匀释放。毒雾在水下弥漫,白天看去,整条河像流动的“雪碧”。

Porter和她的美国同事,以及加拿大渔业与海洋部(Department of Fisheries and Oceans)的伙伴,只有一个任务:杀死入侵的海灯笼蛇(sea lamprey)。这种长得像水蛭的怪物,三亿年前就停止了进化,身体细长,嘴巴像吸盘,布满尖牙。它们会死死吸住其他鱼,用锯齿状的舌头切开鱼肉,慢慢吸干血液和体液。一条灯笼蛇一年能毁掉约40磅鱼,比美国人均年食量还多一倍。

这种怪鱼原本只在大西洋活动,那里有天敌。几千年来,被尼亚加拉大瀑布挡在五大湖之外。但十九世纪的航运运河打通了屏障,到了1940年代,灯笼蛇已遍布五湖。二十年内,商业鳟鱼捕捞量暴跌98%,密歇根湖更是从600万磅直接归零。渔民们惊呼,湖边支流里灯笼蛇密密麻麻,水面像煮熟的意面。钓上来的鱼不是满身咬痕,就是还挂着吸血怪。甚至有杂志画出“血腥湖噩梦”的漫画封面,描绘游客被灯笼蛇攻击(其实它们不咬人)。

1955年,美加两国成立了五大湖渔业委员会(Great Lakes Fishery Commission,简称G.L.F.C.),誓要根除“吸血鱼”。几十年下来,依靠每年投毒和持续研究,灯笼蛇数量被砍掉九成以上,挽救了如今价值60亿美元的渔业经济。

但政府项目往往有个悖论:做得越好,越没人意识到威胁,预算反而更难保住。G.L.F.C.主席Ethan Baker坦言:“大家都忘了危机,预算一紧就没人愿意拨钱。”

今年初,美国新设的“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DOGE)大刀阔斧裁员,被内部戏称为“情人节大屠杀”。灯笼蛇项目直接被砍,12名试用工被炒,其中不少是刚转岗的老员工。其他资深员工也纷纷自愿离职。每年最关键的25名季节工,因特朗普政府冻结招聘,根本无法上岗。联邦信用卡消费被限制到“1美元”,连差旅都报不了。

G.L.F.C.并非政府部门,而是美加双边条约组织,需依赖美加联邦雇员执行任务。委员会和当地居民纷纷向国会求援。2020、2021年疫情期间,因旅行限制,投毒作业锐减,灯笼蛇数量暴涨。安大略湖一年没处理,数量直接翻了十倍。

最终,灯笼蛇项目获豁免,得以恢复招聘。但关键的投毒时间已错过,早期评估也被迫缩减——讽刺的是,这些评估本可让投毒更精准高效。全国范围内,类似项目和背后的科研都在被“流血式”削减,数十亿美元预算一刀切。

五大湖有5000多条支流,约十分之一被灯笼蛇攻陷。每年只能处理四分之一的重灾区。今年最大规模的投毒在密歇根上半岛的Manistique河系统,灯笼蛇蔓延300英里。两轮为期一周的清剿,杀死了约100万条幼虫,耗资140万美元。整个项目一年花费约2000万美元。

要精准投毒,工作人员得先找出灯笼蛇藏身之处。他们在浅滩支流来回踱步,用手持电击棒“电鱼”,泥里的灯笼蛇若在,就会被电得钻出来。之后,必须让河流在九小时内保持恰到好处的毒药浓度,既能杀死灯笼蛇,又不伤其他鱼。每条河都要重新建模,哪怕新出现一个海狸坝,水流就全变了。项目主管Lori Criger说:“这次我们运气不错,刚好赶在下雨前完成。”

灯笼蛇项目全球唯一采购的一种毒药,叫3-三氟甲基-4-硝基苯酚(3-trifluoromethyl-4-nitrophenol,简称T.F.M.或lampricide),1956年在密歇根下半岛北端实验室被发现。危机加剧时,各大化工公司纷纷寄来新化合物,甚至有国防部用牛皮纸包着送来“试试这个”。实验室用“泡菜罐”测试,把灯笼蛇、本地鱼和化学品一起泡一夜,第二天记录结果——通常是“鳟鱼死了,灯笼蛇也死了”,偶尔“鳟鱼死了,灯笼蛇还活着”。

直到一个八月早晨,五年五千次尝试后,实验员Cliff Kortman(原本只是清洁工,后来成了投毒专家)发现了不同的结果。他用铅笔写下“特殊”。这款来自西德化工公司的化合物,能杀死灯笼蛇却不伤本地鱼。两年后,T.F.M.正式投入河流,渔业很快复苏。

但依赖毒药的项目总有隐忧:目标生物会不会进化出抗药性?九月,Manistique河东北35英里处,生物学家Nick Johnson在皮卡车尾板上展示了一张实验图表。他和同事测了近9000条灯笼蛇幼虫在T.F.M.水中的死亡时间,几乎都在九小时内死掉,但也有极少数“漏网之鱼”,点在图表最右侧。

Johnson是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研究员,G.L.F.C.很多科研都靠他们。他说:“如果灯笼蛇真抗药了,我们就得找新办法。”五大湖支流上的水坝曾是天然屏障,阻止灯笼蛇上游产卵。但许多水坝年久失修。Manistique河本来没灯笼蛇,直到2000年代,钓鱼人发现鱼身伤口增多,水下摄像头才拍到废弃大坝裂开,怪鱼趁机溜进来。如果所有水坝都失效,T.F.M.投毒成本可能直接翻倍。

为防新危机,Johnson和团队正在测试新技术,包括AI智能水坝,可以扫描鱼群,自动放行本地鱼,拦住灯笼蛇;还有用灯笼蛇信息素诱捕,用“死灯笼蛇研磨液”(Johnson称为necromone)驱赶怪鱼。

我们来到偏僻的Furlong溪,Johnson团队今年春天拉来一拖车金属电极,沿河岸布线,水里通上弱电流,造出水下“电网”,阻止灯笼蛇逆流而上。五个月后,他们用电击棒检查,泥里没发现残留,实验初见成效。

G.L.F.C.的成果如此显著,连我都没在野外见过成年灯笼蛇。最后一天傍晚,Manistique酒店停车场,通讯官Zak Allan打开皮卡后备箱,灰色冷藏箱里装着活灯笼蛇和冰块。他总带着几条怪鱼,随时给人科普。

我伸手捞起一条,竟比想象中还滑腻,差点抓不住,只能像哑剧演员一样“拉绳子”般追着它。灯笼蛇全身都是肌肉和软骨,没有骨头。它不会咬人,但吸盘嘴能死死吸住任何东西。Allan拿出最小的一条“室友”,让我体验吸力。我深吸一口气,把手掌递过去,怪鱼猛地吸上来,发出气泵般的“咕哧”声,吸力惊人,必须用力掰开才能脱落,顿时明白鱼为什么毫无还手之力。

G.L.F.C.主席Baker开玩笑说:“要是预算有危险,我就带一大缸灯笼蛇去国会或议会办公室放生,保证吸引眼球。”正因如此,项目资金一直能保住。大多数入侵物种治理项目都没这么“抓马”的敌人。比如入侵贻贝每年给五大湖地区造成约10亿美元基础设施损失,但美国政府自2010年起只投了1400万美元研究治理(有些人甚至夸贻贝能净化水质,让湖水清澈见底)。

目前,G.L.F.C.的灯笼蛇项目在2026年联邦预算案中全额获批。但项目仍可能被政府大幅削减波及。G.L.F.C.大部分不直接雇佣科学家和杀鱼工,而是依赖美国地质调查局和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的联邦雇员,而这两家机构正面临大规模裁员。G.L.F.C.秘书Gaden说:“如果没了这些员工,我们也没法雇人。”此外,项目还要腾出几百万美元应对新毒药关税——T.F.M.虽在美国生产,但原料来自中国。

十月,美国政府关门,Johnson和地质调查局团队被迫停工。更糟的是,联邦刚宣布下财年将裁掉五大湖科学中心近八成员工,Johnson实验室大部分科学家都来自这里。Baker无奈表示:“我们所有的电网实验、智能技术都是最前沿的,但现在都岌岌可危。”

联邦政府作为全美最大雇主,裁员被包装成“民意选择”。但即使在上半岛,乡间遍布“特朗普2028”标语,灯笼蛇治理队却被当地人视为英雄。许多治理点都在私人土地上。Furlong溪电网实验,Johnson去年敲开一户农舍大门,说明要借电、存拖车,还要搭电网拦怪鱼。屋主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最近回访时,屋主戴着Ace五金卡车帽,穿着本地工程租赁公司T恤,隔着鸡网和Johnson打招呼,正忍着肩伤种南瓜。他指着河岸新铺的石子说:“今年我给拖车铺了点碎石。”

Johnson连声道谢。屋主淡淡说:“这是好项目。”

来源:世新杂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