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力支持办好楚商大会、大健康博览会等活动,积极宣传推介湖北,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在鄂聚集,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今年 1 月20 日,作为楚商联合会执行会长的雷军,和会长陈东升等人,在座谈会上,面对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
▲小米武汉总部
“全力支持办好楚商大会、大健康博览会等活动,积极宣传推介湖北,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在鄂聚集,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今年 1 月20 日,作为楚商联合会执行会长的雷军,和会长陈东升等人,在座谈会上,面对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殿勋“扎根湖北、深耕湖北,持续扩大在鄂投资布局”的殷殷嘱托作了郑重表态。
也是在这一天,小米智能家电工厂在武汉光谷完成结构性封顶。
座谈会后释放的信号让楚商信心倍增,小米智能家电工厂的结构性封顶,更是为招商引资注入了强心剂。5 天后,一纸关于“楚商回乡”的通知,由湖北省政府正式下发。随后,在春节期间,根据部署,关于“楚商回乡”的工作紧锣密鼓的推进。一时间,蛇跻新程展宏图,楚商回乡正当时。
8月18日,金山武汉软件园在光谷开园,雷军再一次兑现了“楚商回乡”的诺言。8年前,雷军资智回汉,许下“在武汉建立万人研发中心”的宏愿此时已经近在咫尺。
回望 8 年激情奋斗:雷军给予了家乡最珍贵的礼物——产业投资、资本回汉、智慧归乡;8 年光辉岁月,荆楚大地也终成小米的理想之城:小米武汉总部、小米科技园、小米智能家电工厂、金山武汉软件园的楼宇拔地而起;顺为资本、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的真金白银不断浇灌着荆楚大地;与 10 多所高校签署校企合约,“在武汉建立小米万人研发中心”的雄心壮志掷地有声。
速度与激情
这是一场小米和武汉双向奔赴的约定,上演了现实版招商引资的速度与激情,充斥着英雄城市硬核的发展美学。
2017年,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的浪潮席卷江城,雷军和陈东升等人一起被聘为武汉市首批“招才顾问”,意在带动百万大学生回汉留汉创业兴业,以“人才”战的方式,落实招商引资。自此开始,雷军躬身入局,小米拉开了投资湖北的序幕。
2017年5月,小米公司与长江产业基金共同发起募集规模为120亿元人民币的长江小米产业基金,聚焦半导体、物联网芯片等领域,截至目前,已投资近百家企业,如安凯微电子、睿芯微电子。值得一提的还有顺为资本,在武汉落户以来,已投资了10多家企业,其中美菜网、易点租等公司在武汉成立了第二总部。
2017年6月,小米武汉总部在武汉挂牌,同年11 月18日,三家雷军系公司——小米、金山、顺为在光谷金融港B24栋举办入驻办公仪式。对于武汉东湖高新区来说,这三家公司的入驻是吸纳高科技企业“第二总部”的标志性事件,对光谷后来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次年8月,小米武汉总部在东湖高新拍地成功,11 月正式奠基,2019年12月,建成开园。“1个月完成选址拿地、5个月完成结构封顶”的节奏,刷新了武汉速度。
“当时奠基时,自己都不相信,结果却远超自己预期。这样的速度,以前在深圳听说过,现在在湖北、在武汉实现了。今天武汉非常不一样,在武汉发展大有可为。”在当年第四届楚商大会上,雷军发言时特别强调了“武汉速度”带给自己的震撼。
如今的小米武汉总部大楼名为「光BOX」,是光谷的地标之一,总投资3.4亿元,可容纳约2400名至 3000名员工,2018至2024年,小米武汉总部累计贡献营收1100多亿元。
三年特殊时期,小米步履不停。
▲小米武汉科技园
2022年,小米科技园一期开工建设,半年完成封顶,2024年开始入驻。该园区总投资16.2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6.9万平方米,计划打造一个以研发、产业园区和智能制造为主的超大研发中心。其中,已建成的一期,小米汽车交付中心、空调实验室及配套将在这里布局,用于研发、生产、制造小米智能硬件产品。
2024年,英雄的城市焕发新生机,小米开启新布局。当年8月,小米智能家电工厂签约落户武汉,2025 年1月20日封顶,计划11月正式投入运营,初期生产空调,预计2026年实现年产300万台空调,2030年产值目标100亿元。这是小米集团在全国继汽车超级工厂、手机智能工厂后的第3座智能工厂。
▲雷军出席武汉金山软件园开园仪式
2025年8月18日,武汉金山软件园在光谷开园。该项目总投资40亿元,最多可容纳9000人同时办公,是金山办公的最大研发基地,涵盖金山云、金山世游等业务。在武汉建立万人研发中心——这是雷军作为武汉“招才大使”的初心,在此时俨然胜利在望。对于武汉而言,这是产业回归、智慧归乡的双重加码,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持续活力。
除了武汉,雷军在家乡仙桃,亦频频出手布局:2017年,小米便与仙桃市政府及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携手成立产业基金,首期规模达5亿元,旨在吸引小米供应链中的优质企业落户仙桃。
此外,小米在仙桃成立了小米旗下的多个分公司,促成了工匠派汽车、慧达电子、汉米科技等一大批小米生态链企业落户仙桃。
荆楚大地,理想之城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仙桃少年雷军在武汉大学求学,并自此开启了热血创业的一生,在电子一条街广埠屯,20出头的他和同学们创办三色公司,靠写软件收获第一桶金。
广埠屯见证了少年风华,也留下了他的失意,随着公司失败,雷军北上加入金山,后创办顺为,小米,并将小米打造成了世界500强。
在2017年的资智回汉活动,雷军回顾青年往昔,说:“我对武汉大学,对武汉有非常深的感情,一直希望有机会能为武汉做点事。”
就像好的恋爱一样,一往深情是远远不够的,武汉市亦拿出最好的家底和诚意,拥抱归来的楚商。
区位优势、产业生态、营商环境、人才创新这四个维度的因素最终决定了小米的选择。
作为中部大省,湖北有着先天的区位优势,武汉更是素有 “九省通衢” 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具有较强的经济辐射能力和市场潜力。除了港口、铁路公路交通的老牌优势资源,近年来新开通的中欧班列,鄂州花湖机场,极大地为小米的国际业务提升了竞争力。
在产业生态方面,武汉在光电子信息、芯片、超级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产业领域均有重大战略布局。而小米也充分借助产业资源,向产业链靠拢,华星光电与天马微电子等小米的供应链核心企业均位于东湖高新区; 武汉拥有完整的家电产业生态,TCL、美的、格力、海尔、创维等家电龙头企业,以及美芝威灵、黄石东贝、小华半导体、三花、武汉新芯、武汉建成电气等家电上游零部件企业集聚于此,对小米发力家电智造形成了助力。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最大的底气。“其实全国有很多城市都向小米发出了邀请,但创始人雷军很快就做出在武汉设立第二总部的决定,武汉也拿出极高效率,迅速推进。”在 2017 年小米武汉总部入驻仪式上,时任小米资深副总裁祁燕致辞时说。小米建楼,不停刷新拿地到竣工的速度,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效率为营商环境做了最好的注解。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武汉作为知名的“大学之城”,90余所高校和100多家科研院所,每年输送大学毕业生40万,这与小米的发展方向高度匹配。现在,小米已与10多所武汉高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与招聘、项目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与武大、华科共建实验室,设立奖助学金支持人才培养,尤其2024年在武汉大学开设“雷军班”一度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武汉为小米储备人才,小米消化城市人力资源,这种双向哺育的模式为招商引资提供了一种新样本。
▲雷军说:“我对武汉大学,对武汉有非常深的感情,一直希望有机会能为武汉做点事。”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动能,“楚商具备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形成了独特的楚商文化,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一代人的理念、精神和文化乃至经验传播给年轻人。”雷军曾在第四届楚商大会上表示,他将持续支持年轻人创新创业,在楚商这个平台上找到归属感,利用楚商平台拓展业务,共享资源。
而“楚商向新同行 回乡共建支点”作为本届楚商大会的口号,正是湖北与雷军等归乡楚商形成的高度共识。
今天的雷军,是楚商榜样,其创新实干的楚商精神,与湖北武汉这座英雄城市,在双向奔赴中实现深度携手,是“楚商回乡、共建支点”实践的生动案例。今日之湖北,正以开放姿态,拥抱更多归来的楚商。
榜样引领前行,未来值得期待。
来源:湖北画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