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忽视这3个信号,医生提醒:或与糖尿病有关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5 09:03 1

摘要:以下3个日常信号,并不等于确诊糖尿病,但与血糖异常相关性较高;出现后宜尽快做规范检测并咨询医生。早识别、早管理,往往能把后续麻烦挡在门外。

这些小变化,很多人会当成“上火、熬夜、天气热”。可如果它们持续或反复出现,别硬扛——有时是在提醒:去测一次血糖,更安心。

以下3个日常信号,并不等于确诊糖尿病,但与血糖异常相关性较高;出现后宜尽快做规范检测并咨询医生。早识别、早管理,往往能把后续麻烦挡在门外。

1)总想喝水、尿多,夜里起夜比以前频繁

天气热、喝水多、睡前喝茶咖啡,都会让人更爱上厕所;部分老人前列腺问题也会夜尿增多。可如果“口干想喝、尿也多”一起出现,尤其夜里明显,比以往改变大,就值得警惕。公共卫生机构把“多饮、多尿”列为常见提示信号之一。

2)伤口愈合慢,或皮肤/口腔/生殖部位反复瘙痒、霉菌(念珠菌)感染

高血糖环境会影响皮肤屏障和微循环,伤口更难收口;也更容易出现反复的霉菌感染(如外阴阴道念珠菌、口角炎、脚癣等)。这类情况不罕见,但反复出现或疗效短暂,就该把“血糖”排查列入清单。

3)视物忽明忽暗、看近看远一天里变来变去

长时间用眼、干眼、散光或新换眼镜也会看不清。但若短时间内视力波动(有时清楚、有时模糊),特别是伴随口干多尿,可能与血糖波动有关:血糖升高会改变晶状体含水量,引起暂时性屈光变化;长期失控还可能伤害视网膜。

证据怎么说(简要)

权威机构把“尿多、口渴、视物模糊、伤口愈合慢、感染增多”列为常见提示信号,出现时应检测血糖。关于反复霉菌感染与血糖控制:近年综述提示,糖代谢控制差与念珠菌等真菌问题更相关。关于眼部风险:国家眼科研究所提示,糖尿病相关眼病可致视力受损,尽早发现并管理更重要。

可能的机制(通俗版)

当血糖处于高位时,超过肾脏“重吸收能力”的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在此过程中会带走更多水分,引发渗透性利尿。于是,人便会产生口渴之感,且频繁有如厕需求。高糖环境会对局部免疫和血供造成不良影响,降低机体抵御感染的能力,使伤口愈合速度减慢,进而大大增加了感染的风险。这些机制并非诊断标准,但解释了为何上述信号常与血糖问题“结伴”。

行动建议(可操作)

什么时候去测?

以上任一信号持续≥2周或反复出现,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做血糖相关检测;老年人或本就血糖偏高者,不要拖。

测什么?

常见有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必要时医生会安排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家庭血糖仪可用于初步观测血糖情况,为日常健康管理提供一定参考。不过,若要获取精准可靠的结果,仍应以医院专业的化验检测为准。

谁更该留意?

有超重/肥胖、腹型肥胖、家族史、高血压或血脂异常、妊娠期糖尿病史/巨大儿史、久坐少动者。筛查起始年龄各国指南略有不同:ADA建议≥35岁即可常规筛查并按结果每1–3年复查;我国2020版指南一般建议≥40岁或高危人群更早,具体以当地与医师意见为准。

日常怎么做?(不替代医学治疗)

饮食:主食定量、少含糖饮和精致甜点;蔬菜足量、优先高质量蛋白。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快走、骑行等),分散到每周3–5天更易坚持。体重:围度与体重缓慢、持续下降更可取(避免极端减重)。睡眠与压力管理需遵循规律之道。规律的睡眠和稳定的情绪,对维持血糖平稳至关重要。若情绪波动剧烈,极易干扰血糖的正常水平,故应尽力保持身心的节律与平和。

易错点与就医边界

易混淆:夏天大量饮水、睡前大量喝茶咖啡、利尿剂、怀孕、前列腺增生都会“多尿”;干眼/用眼过度也会“模糊”;皮炎、接触性过敏也会“瘙痒”。出现信号并不等于糖尿病,关键在于持续性与组合出现。

何时尽快就医/急诊?

视力突然明显下降或眼痛、足部伤口红肿热痛伴发热、极度口渴合并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嗜睡等——及时就医,避免耽误。

照顾健康,很多时候只需要“三步”:留意信号—做个检测—坚持小改变。不夸大、不恐慌,把握节奏、尽早行动,你就走在了长期健康的快车道上。本文系健康知识科普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具备诊断效力,亦不提供相关保证。鉴于个体差异,具体健康状况及诊疗建议,请以医生当面诊断意见为准。

来源:烟博士说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