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抢着买单到集体骂街!小米到底做了啥?老米粉晒出十年收藏:再也不见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7 12:45 1

摘要:评论区里,一位晒出小米 1 到小米 17 全套手机的老米粉阿凯留言:“当年抢小米 1 要定闹钟拼手速,现在看小米发布会得带放大镜 —— 不然根本找不到藏在角落的‘免责小字’。”

雷军最近不好当。

曾经被捧为“营销教父”,如今却被老用户骂“耍小聪明”“毫无敬畏”。这不是黑粉攻击,而是信任的崩塌。

过去,小米靠“性价比”和“发烧友文化”起家,一句“为发烧而生”,让无数人甘愿排队抢购。

可现在,同样的套路,却换来满屏差评。为什么?

浙江金华车主10 月 12 号刚提的小米 YU7,两天后就发现地板隆起,拆开竟掏出个 “不明物体”,找售后要说法,对方只敢口头敷衍,连份书面检测报告都拿不出。

评论区里,一位晒出小米 1 到小米 17 全套手机的老米粉阿凯留言:“当年抢小米 1 要定闹钟拼手速,现在看小米发布会得带放大镜 —— 不然根本找不到藏在角落的‘免责小字’。”

这话戳中了无数人的心,那个喊着 “为发烧而生” 的品牌,怎么就成了网友口中 “玩文字游戏的高手”?

要说最让消费者窝火的,当属小米 SU7 的 “尾款门”。杭州一位用户 2024 年 4 月交了 5000 元定金订车,原计划 7 月提车,结果当年 12 月突然被通知 “7 天内必须交全款,不然定金不退”。他乖乖交钱后,车却推迟到 2025 年 4 月才到,足足等了 9 个月。

更荒诞的是博主 “徐里里” 的遭遇,他明明申请了 360 天延期提车,2025 年 1 月却被强行催缴尾款,没按时交,订单直接作废,5000 块定金打了水漂。小米客服还嘴硬:“流程各地不同”,可翻开《车辆购买协议》才发现,早就埋了坑 ——“就算车没下线、交付延迟,尾款逾期仍不退定金”,这条款还必须勾选同意才能下单。

这边定金纠纷没平,那边 SU7 Ultra 车主又炸了。5 月提车的高先生花 4.2 万选装 “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拆开一看当场懵了:宣传说 “复刻纽北原型车散热设计”,里面竟是泡沫填充,连导流槽都没有。有博主拿鼓风机测试,对着 “风道” 吹风,纸巾纹丝不动,“这哪是性能件,分明是最贵的装饰品”。

更气人的是 “马力锁喉” 操作。宣传的 1548 匹最大马力,居然藏在 “排位模式” 里,想解锁得先去官方赛道刷圈速,日常只能用 900 匹。300 多名车主联合录视频维权,有人晒出血检报告:“等车 4 个月熬出甲亢,结果等来个半成品”。

老米粉们最寒心的,是小米态度的转变。2011 年小米 1 发布时,1999 元的高配机让年轻人疯狂,论坛里全是米粉自发研究的刷机教程,用户提的续航建议,一周就会出现在系统更新里。那时候小米有个规矩:“用户骂得对,工程师就得改”。

可现在呢?雷军 9 月的年度演讲上,对着巨幕讲 “团队拼到凌晨三点”,台下却响起嘘声,直播间弹幕全是 “别灌鸡汤,说提车要等多久”。阿凯盯着屏幕气得手抖,他从小米 1 用到小米 17,家里还摆着初代纪念版,“以前出问题雷军会鞠躬道歉,现在只会说‘这是设计目标’”。

这种 “小聪明” 早就有苗头。小米 17 Pro 宣传 “逆光之王”,海报大字震天响,右下角却藏着 3 毫米小字 “产品设计目标”。网友扒出一堆套路:“地表最快” 是 “目标速度”,“百公里加速 1.98 秒” 不含起步时间,罗永浩都忍不住吐槽:“这哪是广告,分明是免责声明合集”。

更可笑的是 “16.8 亿种驾驶模式” 的闹剧,后来才露馅:是把加速、转向等十几个参数反复组合出来的。有网友调侃:“按这逻辑,我家电饭煲能算 10 亿种煮饭模式 —— 放水多一勺少一勺都算新花样”。

让人费解的是,小米汽车销量还在涨。2025 年 Q2 单月交付就破 8 万台,累计交付超 30 万台,汽车业务毛利率高达 26.4%,实际汽车毛利率可能近 30%,快赶上全球第一水平了。可销量越火,骂声越凶,投诉量暴涨 23%,六成都是因为 “宣传不符”。

对比其他车企,小米的操作显得格外苛刻。特斯拉、蔚来都是 “验车后付款”,唯独小米逼着用户没见车就交全款,还把所有风险甩给消费者。董明珠直接点名小米 “低价搅局”,特斯拉一年三次降价应对 SU7 冲击,可小米赚着高端车的钱,却连基础品控都兜不住。

3 月那场小米 SU7 高速碰撞爆燃事故,更让信任裂痕雪上加霜。调查显示涉事车有电子门锁失效问题,可小米迟迟拿不出让人信服的解决方案。直到 6 月雷军才表态要 “重塑安全标杆”,可股民不买账,他演讲次日,小米股价暴跌 8%,一天蒸发几百亿市值。

“我花 50 万买的是性能车,不是贴了碳纤维的泡沫玩具”“我不需要补偿,就想知道那个多余零件会不会影响安全”“以前信雷军,现在信他不如信广告里的小字”…… 维权群里的这些话,道出了核心诉求。

老百姓对企业的要求从来不是 “便宜”,而是 “安心”。汽车载着一家人的性命,家电关乎日常安全,这些都不是财报上的数字,而是实打实的责任。当年小米靠性价比起家,可现在毛利率都快 30% 了,还在用 “低价” 当挡箭牌,用 “隐藏条款” 坑人,早就忘了 “国民企业” 该有的样子。

有老米粉把收藏的小米手机挂到二手平台,备注 “再也不见”。从抢着买单到集体骂街,小米只用了十几年。其实用户要的真不多:承认泡沫机盖是失误,说句对不起;把提车时间讲明白,别画大饼;把藏在角落的小字换成台面上的真诚。

可小米现在忙着在手机、家电、汽车三条战线开火,却忘了最该守住的底线 —— 信任。

雷军曾说“站在风口,猪都能飞”。
现在风还在,可猪已经落地了。
接下来,拼的不是谁嗓门大,而是谁更踏实、更负责、更值得信赖。

别再耍小聪明了。
老百姓要的,从来不是“便宜”,而是“安心”。

来源:特别读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