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美财长贝森特在接受 ABC 电视台采访时称,根据谈判结果,中国打算推迟一年实施针对稀土元素的出口管制措施,还提到中国曾威胁要实施全球稀土出口许可制度,现在会暂时重新审议该制度,推迟一年执行。
近日,美财长贝森特在接受 ABC 电视台采访时称,根据谈判结果,中国打算推迟一年实施针对稀土元素的出口管制措施,还提到中国曾威胁要实施全球稀土出口许可制度,现在会暂时重新审议该制度,推迟一年执行。
10 月 26 日,今年第五次中美经贸会谈在马来西亚落下帷幕。从现场观察来看,双方在会后的表态都透着积极氛围。中方在发布会上明确表示,中美双方进行了建设性的探讨,这一表述直接传递出会谈的正向基调;而在美国方面的发布会上,财政部长贝森特也用 “constructive” 一词形容本次会谈,双方罕见地在评价上达成一致,让外界对会谈成果多了几分期待。
从权威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这一轮会谈确实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除了就 301 关税、芬太尼监管、船舶收费等此前争议已久的议题进一步交换意见,双方还在部分领域达成初步共识,为后续合作搭建了基础框架。不过,会谈中并非没有分歧,尤其是在关键的经贸领域,双方仍存在需要进一步磨合的地方,只是相较于以往的剑拔弩张,此次会谈的沟通氛围更为务实,也让外界看到了中美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经贸会谈与此前引发关注的中美稀土管制谈判紧密相关。对于贝森特提到的,中方打算推迟一年实施针对稀土元素的出口管制措施,中国会暂时重新审议全球稀土出口许可制度,结合此次经贸会谈中中方的态度不难发现,这种推迟并非妥协,而是基于建设性对话的阶段性安排。李成钢在发布会上强调 “中方维护利益坚定”,这一表态不仅适用于经贸议题,同样是中方在稀土管制问题上的核心立场。
要知道,稀土作为制造芯片、新能源设备等关键产品的重要原材料,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占据关键地位,而美国长期依赖中国稀土供应,却又在半导体等领域对中国实施禁令,这种 “一边要求中国放松稀土管控,一边对中国下黑手” 的双标做法,始终是双方博弈的焦点。
为什么美国会这么双标?从原因来看,美国想维持在高科技领域的霸权地位,半导体是其重要抓手,所以通过禁令限制中国发展;但同时,美国自身产业又离不开稀土,所以急着让中国放松出口管制,本质上就是想既占中国的便宜,又遏制中国的发展。
此次第五次经贸会谈中,中方虽然与美方进行建设性探讨,但在维护自身核心利益上从未松口 —— 愿意推迟稀土管制,是为了给全球产业链稳定留出缓冲空间,也是基于中美对话的诚意,而非对美方压力的妥协。
正如之前在中美稀土谈判相关分析中提到的,美方若以为中方推迟稀土管制就是 “让步”,甚至想借此继续在半导体等领域遏制中国,显然是高兴得太早。这次经贸会谈的积极信号,更多体现的是中美双方愿意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的态度,但不代表中方会在核心利益上妥协。
美国此前与越南、印尼、菲律宾签订的稀土合作协议至今毫无进展,足以说明其短期内无法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而中方在稀土管制问题上的 “推迟”,本质上是掌握主动权后的策略选择,而非被动退让。
从整体来看,第五次中美经贸会谈的积极表态,与稀土管制谈判的阶段性结果,共同构成了当前中美经贸博弈的缩影:双方都意识到对话比对抗更有利,愿意在部分议题上寻求共识,但在涉及各自核心利益的领域,仍保持着坚定立场。
中方始终以建设性态度参与会谈,同时明确维护自身利益的底线,这种 “谈则有进、斗则能守” 的姿态,既是对中美经贸关系的负责,也是对自身发展权益的捍卫。未来,随着双方后续沟通的推进,稀土管制、关税减免等议题还会继续成为博弈焦点,但可以肯定的是,中方不会因会谈的积极氛围就放弃核心利益,美方若想通过经贸谈判实现 “占便宜” 的目的,恐怕只会落空。
目前,中美虽然在稀土出口管制上达成暂时的推迟共识,但核心的半导体禁令分歧仍在,未来双方的博弈还会持续。这次谈判的初步成果,不是因为美方 “松口”,而是现实逼着美国不得不坐下来和中国谈 —— 美国需要中国的稀土,却又无法在短期内找到替代来源。但美方要是以为中国推迟稀土管制就是妥协,想继续一边施压一边占便宜,那显然是高兴得太早了。中国在维护自身利益上的坚定态度不会变,美国若不改变双标的做法,双方很难在关键议题上真正达成共识。
来源:科技生活快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