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雷在河南周口郸城县种地。他用的是北斗导航的深耕机,误差不超过两指宽。无人机飞过能画出播种地图,智能灌溉系统比老办法省六成水。去年冬天,听说县里开了高素质农民培训课,他跑去学了半个月,才知道什么叫变量施肥、精准施药。
王雷在河南周口郸城县种地。他用的是北斗导航的深耕机,误差不超过两指宽。无人机飞过能画出播种地图,智能灌溉系统比老办法省六成水。去年冬天,听说县里开了高素质农民培训课,他跑去学了半个月,才知道什么叫变量施肥、精准施药。
政策补贴了不少钱。王雷指着仓库里落灰的拖拉机说,现在县里给买农机能补三成,良种便宜一半。他手机里存着农技专家的微信,有啥问题随时问。以前种地全凭经验,现在数据说话,连地里肥力高低都能看屏幕。
不过村里老把式总嘀咕。六十岁的张叔说:“我看这机器没你人眼准。”王雷没反驳,只在试验田里悄悄对比。今年麦子收成显示,用数据指导的地块多打了一成半粮。
他想再买个田间传感器。这种设备能测土壤湿度和病虫害,省城研究所的专家推荐的。王雷盘算着贷款,说要建个真正的数字农场——数据不仅能浇水施肥,还能预报风险。
前阵子碰见县农业局的人,问要不要试点新麦种。王雷答应了。他说本地土质偏沙,得挑抗旱又高产的品种。现在每天盯着手机,哪块地缺水,哪块要打药,全靠后台数据提醒。
有时候也烦心。传感器贵,数据安全没人管,遇到极端天气设备容易坏。王雷找农业大学学生帮忙写代码,想把故障率调低点。
最近在谈合作。省农科院愿意派专家驻点,免费提供五种新麦种试种。王雷在田头支了监控,准备录视频给其他农户看效果。
晚上他常在地头待到八九点。看星空的时候总琢磨,真能用数字守住粮仓吗?
来源:酒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