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标志着一个不平凡的时代,人工智能(AI)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尤其是以GPT和SORA为代表的大模型日益接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实现。然而,伴随这些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在俄乌冲突和加沙地区冲突等国际局势动荡的背景下,人类世界却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挑
2024年标志着一个不平凡的时代,人工智能(AI)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尤其是以GPT和SORA为代表的大模型日益接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实现。然而,伴随这些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在俄乌冲突和加沙地区冲突等国际局势动荡的背景下,人类世界却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如地震、山火和极端天气频发。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现象,实则是人类正面临追求技术突破与自然环境恶化的双重困境。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启示。要理解这两个相互交织的现象,可以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入手。该定律根据熵增原则表明,任何孤立系统都会趋向于熵的增加。然而,地球并不是一个孤立系统,它与外界存在着频繁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著名物理学家伊利亚·普利高金提出,对于开放系统而言,熵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产生这种熵是宏观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必然结果。生命体的存在与维持离不开持续的负熵(秩序)获取和熵排出。这一过程不仅适用于个体生命,也适用于整个生态系统及人类社会。
随着人类社会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加剧,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量的熵产生与资源消耗。简单来说,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增加,虽然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物质文明,却也导致了大量的环境垃圾与二氧化碳排放,进而造成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人类社会的熵累积。人类文明快速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熵的产生与积累,两者之间形成了密切的关系。经济增长(通常用GDP来表示)与熵产生呈正相关,这意味着,越高的GDP往往对应着更多的环境垃圾和污染物排放。城市的发展、资源的过度开采以及人口的急剧增加都在加速放大这一问题,使城市面临垃圾处理与环境污染的困境。
面对垃圾与废物的日益积累,城市通过兴建垃圾处理厂、推行再生利用等方式试图应对,但实际上往往难以扛住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巨大压力。这种情况下,若人类不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反而继续追求高增长,最终将导致生态危机。
奇点的不可避免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韦斯特方程指出,经济增长与熵产生将趋于一个不可逆转的奇点。在这个奇点上,经济活动会快速导致资源的枯竭与环境的崩溃,反映出人类社会发展模式的深层次矛盾,即我们在追求技术进步与经济繁荣的同时,却未能有效应对随之而来的熵的产生和资源的枯竭。
正如韦斯特方程所预言的,当前的技术进步即便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和经济利润的增长,但在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意识到未来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压力将会加剧。这一现状可能会在人工智能技术达成突破的时刻,催化出更加严重的生态危机。
应对危机的东方智慧与自稳态觉醒。在当前全球面临的环境与技术双重危机中,东方智慧为我们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应对策略。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系统和不确定性问题时,东方哲学中强调的和谐、平衡与整体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与东方智慧契合,自稳态觉醒的概念提出了一个构想,即整个地球可以被视为一个互动的、开放的生态系统,形成一个“全球脑”。这个全球脑不仅依赖于各国之间的信息共享、协作与交流,还要求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反馈机制能够迅速调整,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挑战。通过促进地方智慧的结合与全球协调,我们可以形成一种自稳状态,实现熵流和熵产生的速度相匹配,从而减缓环境恶化的步伐。
实现全球合作与创新。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在政策、技术与社会层面进行创新与合作。政府应当采取更具可持续性的发展战略,企业则需要转变传统的增长模式,考虑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公众意识的提升同样不可或缺,要通过教育与宣传促使人们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此外,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应该集中在解决生态危机上,而不仅是提升经济效率。利用AI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监测环境变化等,都是进行自稳态调节的重要手段。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动态变化,也能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展望未来。为应对这一双重挑战,人类社会必须深刻反思经济发展模式,寻求调整与平衡。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应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只有当负熵流的获取与熵的排放达到动态平衡,才能为地球的未来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出一条光明的道路。
总的来看,奇点的临近不仅是技术发展的标志,更是人类面临的深刻危机。应对此种局面,需要在发展与保护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确保人类社会的繁荣与自然生态的永续共存。通过全球合作、政策创新与科技应用,我们有机会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开创人类可持续发展之未来的新局面。
本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