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深化产教融合 助力高质量发展

B站影视 2024-12-10 08:35 2

摘要:产教融合作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联动的有效路径,在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学校与企业协同、培养与需求协同、理论与实践协同,促进企业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的要素融合精准对接,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服务地方经济高

深化产教融合 助力高质量发展

赵莉

产教融合作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联动的有效路径,在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学校与企业协同、培养与需求协同、理论与实践协同,促进企业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的要素融合精准对接,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要根据自身优势特色和定位探索适合的产教融合路径,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优化教育教学结构,提升人才培养精准性。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提升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要面向国家战略,围绕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需求,坚持市场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立足学校发展特色,紧盯市场信号和产业发展的升级障碍、创新瓶颈、技术难题,为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学科专业与产业需求的深度对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跨学科知识融合,形成综合的知识结构,提升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要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优势,将行业和产业的新标准、新要求、新规范、新技艺有机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和学生实习实践中,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贯通融合。高校要充分调研企业需求、发展趋势和技术要求,鼓励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把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充分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包括专业设置优化、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设计实施、实践基地建设等各个环节,要准确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努力把高校的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动能。

聚焦资源双向流通,强化人才培养师资力量。产教融合的关键在于校企供需精准对接,资源共享,务实合作,实现双赢发展。校企双方应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推进要素全方位融合,形成育人合力。一方面推动校企师资双向流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高校教师到企业开展项目合作研究和技术咨询服务,在企业挖掘案例、凝练科研成果的同时,帮助企业改进生产,推动成果转化。也可以通过挂职锻炼、定期研修和行动学习等方式学习提升,促进教学和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建设高校高质量应用型师资队伍。同时,聘请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技术骨干、行业能工巧匠到高校兼职任教,建设企业导师资源库。形成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育人共同体,以高水平师资队伍为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另一方面,重视校企双方资源的优势互补,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健全共建共享机制。校企紧密围绕行业、产业和岗位需求导向,以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胜任能力为重点,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库和案例库,服务教学和企业培训。联合开展科研项目申报、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共享合作典型案例和基地建设成果,努力拓展资源共享价值空间,提升资源共享的社会服务功能,推动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

重视校企联合培养,打造人才培养特色模式。校企双方要深化合作内容,形成系统性的校企全面协同育人机制。高校要重视巩固和拓展校企合作单位,充分发挥实习实践基地的作用进行校企联合培养,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以应用锻炼提升。校企双方共同就学生的实习周期、能力培养目标、实践项目、实践要求、考核评价体系等内容进行具体设计,共同制定学生实习实践学分认定标准,将企业培训课程、相关岗位工作绩效、职业资格认证、技能竞赛、技术发明和改造、科研项目研究等内容协同推进,以成绩合格证书、企业考核结果、相关获奖证书、专利证书等形式进行多样化评价,保证实习实践效果,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配备企业导师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实习实践增强自信,发掘潜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同时,通过构建多元化特色人才共育模式,为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开展定向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设立特色班级,遴选优秀学生,实施校企“双导师”制度,打造人才工作站或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形成紧密的人才供需对接关系;开设企业公开课和就业创业论坛,为学生提供以专业知识、行业前景、职业规划、职业技能等内容为主的精品辅导课程;创建“学院+用人单位供需对接育人”社群,促使学生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明确就业目标,提升就业技能,促进就业岗位精准对接。

作者为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