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15日,由中国教育部举办的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湖北武汉举行,国内外教育部门负责人、教育机构代表、国际组织专家以及教育数字化研究领域学者齐聚一堂,一场关于“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全球对话正在展开。
2025年5月15日,由中国教育部举办的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湖北武汉举行,国内外教育部门负责人、教育机构代表、国际组织专家以及教育数字化研究领域学者齐聚一堂,一场关于“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全球对话正在展开。
经教育部教师司层层选拔,银川市第十五中学案例《从经验直觉到教育罗盘——教师专业的二次成长》从全国53个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大会主场展示。兴庆区教师高银莉代表中国在大会平行会议做现场分享,向全世界介绍智慧教育的实践应用。这不仅是兴庆区深化教育数字化改革成果的展示,更象征着“西部教育”从“技术洼地”到“创新高地”的跨越。
课堂变革:从“一支粉笔”到“全息互动”
兴庆教师高银莉在三尺讲台耕耘了14个春秋,亲眼见证了兴庆教育从黑板粉笔到智慧教室、从书山题海到精准作业、从我讲你听到人机协同的巨大变化。
“如今在我工作的每一天,我和同事们都深刻体会到智能技术给教师带来的帮助。”高银莉分享,以前她主要是靠教学经验来设计教案,有时候摸不清学生的真实水平和需求。在“数据”的帮助下,她将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分析学生学情——优化教学设计”的备课模式作为教学常态,通过开展虚拟实验、利用传感器、AI答疑、学生创新实验等多种形式,精准地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实现教得更高效。
“从以前每天埋头批改作业,到现在有更多时间专注于研究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从而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实现‘一生一作业’,离不开‘智慧作业’这个得力助手。”高银莉介绍,银川市第十五中学引入“智慧作业”后,已实现全校师生覆盖应用。厚重的作业本“装”进了一块小小的屏幕,人机共阅减少了教师至少一半的作业批改时间,实时生成的作业报告极大提高了作业反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还能利用Deepseek等AI工具来快速分析作业中的学情,精准定位每个学生的特点。每科的薄弱点是什么,易错题有哪些?打开学校发的平板电脑,每个学生也都能看到自己的学习状况。
从“一支粉笔”到“全息互动”课堂变革的实现,离不开兴庆区推行数字化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的久久为功。近年来,兴庆区抢抓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机遇,践行宁夏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计划,紧抓教育厅揭榜挂帅项目契机,持续深化教育数字化与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改革,大力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建立标杆校项目示范、教师研训一体化等16项机制,创新教师“345”一体化研训新模式,借助“标准链为本、数据链为要、人才链为助、传播链为促、评价链为导”的“五链融合”模式,蹚出了一条以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打响了“首府教育在兴庆”品牌影响力。
师资赋能:从“传统漫灌”向“智能滴灌”
随着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需要优质师资支撑起更多的优质学校。如何利用“互联网+”推动优质师资扩大辐射范围?面对这个问题,兴庆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2025年4月26日,兴庆区高校专家工作站及银龄名师工作室授牌仪式在兴庆区未来教育创新学院举行,向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黄涛、北方民族大学副教授张乐、银龄名师工作室代表马晓农授牌。华中师范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单位领导专家,以及兴庆区教育系统各中小学书记、校长齐聚一堂,围绕“数字筑基、智引未来”的兴庆教育数字化理念,共谋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次携手启航将为兴庆教育数字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赋能,标志着“高校专家工作站”与“银龄名师工作室”正式落地兴庆,开启兴庆教育“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
借力区外优质教育资源,兴庆区与华中师范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信息化团队签约 ,组织实施“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学校信息化团队指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力”培训,重点培育25个学科基地校和38个“三名工作坊”,打造12个研修工作坊,分层分类开展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和研修,开设教师专业能力培训提升项目73项,年均轮训教师7000余人次。
通过与高校专家教授、银龄名师的深度合作,是兴庆教育拥抱数智化技术赋能教育变革浪潮的“关键一跃”,标志着“最强大脑”与“最优经验”的创造性结合,让兴庆教师从“技术适应者”蜕变为“数字教育生态的共建者”,也将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资源普惠:从“城乡鸿沟”到“云端共享”
在兴庆,教育数字化打破的不仅是空间壁垒,更是城乡教育资源的“数字鸿沟”。
在通贵中学,农村学生通过“在线课堂”与银川市第十七中学学生同上一堂《红楼梦》赏析课,两地学生实时互动提问,课后资源自动存入宁夏教育云平台,供全区教师共享。
“过去我们去一趟兴庆区通贵中学开展教研活动需要将近1个小时,现在有了‘在线课堂’,把路上的时间都挪到了教研讨论上,这是好事儿!”银川市第十七中学语文教师虎会福说,借助“在线课堂”进行现场互动、指导,有效提升了农村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加了教研的互动性。
在位于掌政镇的兴庆区第三小学春林校区,打开大屏幕,孩子们便可以和总校的师生一起上同一节课,这样的“双师课堂”,在兴庆区第三小学春林校区已经进行了8年。
“我们和总校进行‘双师课堂’,引进了优质的课堂资源,促进乡村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兴庆区第三小学春林校区执行校长周存华介绍,通过新的课堂形式,学校陆续成立了围棋、阅读、口琴等多个学生课外社团,教育数字化让农村学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各方面进步也越来越大,春林校区学生数量也实现了翻倍增长。
从“城乡鸿沟”到“云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普惠,建立在兴庆区教育数字化改革的坚实基础之上。兴庆区围绕“接好一根网线”,争取各级项目资金升级基础设施,建成未来教育创新学院、大数据综合治理中心和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打造智慧教室、互动课堂、录播室和创客教室414间,打通了兴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速公路”。紧扣“建好一项机制”,推行“互联网+”下的UGBS模式,创新教师“345”一体化研训新模式,组建校级教学共同体,推进辖区内9所城乡学校结对互助,成立云名师工作室,建设云课程社区,实现城乡学校“智能手拉手”,让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延伸。聚焦“用好两个平台”,推动国家和宁夏智慧教育平台整体应用全覆盖,打造“给宁夏儿童的素养大课”300余节,研发16套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累计上传各类数字化课程资源20余万件。
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深入推进,兴庆区正站在新时代的潮头。近三年以来,兴庆区教育数字化发展成果丰硕,“问思辨”智慧课堂教学范式荣获第三届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14个教育数字化创新案例荣获教育部典型案例奖。在兴庆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各中小学借力教育数字化转型,提高了现代化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大幅提升,三年来初中毕业学业质量监测水平提升近22个百分点。
来源:兴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