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历发育关与伤病后,全红婵10月19日官宣回归,将在全运会三线作战,教练组称其关键动作有望超越巴黎周期
经历发育关与伤病后,全红婵10月19日官宣回归,将在全运会三线作战,教练组称其关键动作有望超越巴黎周期
说白了,转折从年初就埋下了
2025年一开年,她身高猛涨7厘米、体重增加约7公斤,脚腕旧伤和腰部劳损一起找上门,空中感觉像是被人悄悄调了参
国际泳联的数据很扎心:体重每多1公斤,空中转速会慢0.1秒,身高每高1厘米,入水角度偏差可能超过2度
这在10米台上不是小数点的事,是直接影响到成绩和自信的硬骨头
接下来发生的,每一步都不轻松
4月,瓜达拉哈拉与温莎两站世界杯,她在女单10米台连续输给陈芋汐,都是亚军
5月初,世界泳联世界杯超级总决赛,她俩携手拿下女双10米台冠军,但旧伤复发,她转身退出全国跳水冠军赛
7月4日,世锦赛名单出炉,她缺席,外界的声音立刻拧到最大声量:有人说她怕输,有人说她不自律,还有人传她要退了
她没回嘴,直接消失在喧嚣里
5月至10月,她回广东封闭康复,国家队和省队给她做了一个“四合一”的方案:体能、技术、饮食控制和心理辅导全部上强度
她的日常被精确到了克:吃的,每一口算清卡路里;
练的,每一个动作拆成片段重组;
心态上的坎,设定直面压力的训练情境去过
有队里的人说,早上六点泳池刚开灯,她已经踩着拖鞋过来热身,角落里放着电子秤和一本小册子,密密麻麻记录着体重和心率
10月19日,她开口了
“我回来了”
语气不长,却像把窗户一下推开
两天后挂牌仪式,她抱着玩偶出现,稚气还在,可那身厚衣服也挡不住线条收回来的干净利落
眼神和春天时完全不一样,退赛时的黯淡被一种“我准备好了”的笃定取代
有主流媒体同步发文确认她复出,港媒的宣传片里,她和孙颖莎被并列放在C位,这些外在的光,只是印证了她用汗水换回的底气
更扎心的是技术这一块
教练组透露,她的关键动作完成质量,已经逼近甚至有望超过巴黎周期的最佳水平
陈若琳形容发育期对跳水运动员“就像换了一双不合脚的舞鞋”,你得延长训练、把动作拆开重学,才能让新身体和旧技术重新合拍
高敏也说过,“青少年女运动员发育是在钢丝上走路”,走不好就会掉下去
这话听着冷,但是真相
“婵汐争霸”又被推回热搜
第十五届全运会跳水比赛将在11月2日至11日打响,地点就在广东奥体中心
她的第一场是11月2日的女子团体赛,压轴的女单10米台决赛在11月10日晚,除了陈芋汐,张家齐、谢佩铃等也在同一条赛道上
看似熟面孔,但每个人的条件、起跳那一瞬的细微差别,足以决定名次
说结果没人敢打包票,因为这个项目的胜负,往往差在入水那0.1秒的旋转、那2度的角度
换句话说,发育关不是一句“长胖了”那么简单,它会把你原来顺手的节奏打乱,把肌肉记忆弄得像键盘错位
要把节奏找回来,得从体重控制到核心力量,从助跑节奏到臂甩幅度,像重装系统一样去调
也难怪陈芋汐会分享她自己的应对:出门比赛带着电子秤、一天称好几次,把体重死死守在42.5公斤上下,同时上大强度的核心训练
冷门、不光鲜,但有效
这几年,跳水圈里一个现实数字一直摆在那里:近11届奥运会女子10米台冠军的平均年龄不到18岁
年轻代表爆发力,但也代表发育还在路上,如何平衡成长和成绩,是每个天才绕不开的门槛
全红婵的遭遇,让公众真正看见了那道门槛的高度,也把“科学训练体系”四个字推到了台前
业内人士提到,这次她的恢复,正是体能、营养、康复和心理协同发力的产物,方案量身定制,不迷信苦练,更强调恢复与反馈闭环
这背后,是系统性的专业能力,而不是某个励志故事的巧合
我更在意的是她如何熬过“看不见”的那段时间
想象她晚上收操后坐在场边,拿毛巾反复擦手,一抬头看到远处的跳台灯冷冷的,心里那口气也许起落反复
她没有把自我怀疑挂在嘴边,而是把它们塞进训练计划表的格子里,第二天继续打勾
这种沉默的力量,比任何“打脸名场面”都更打动人
当然,胜负还要回到赛场上说话
这次她报了团体、双人10米台、单人10米台三项,如果拿下三金,她在全运会的金牌数将达到5枚,为冲击2028洛杉矶奥运会再添一个砝码
但哪怕不是满分答案,能站在这个舞台,就说明她的状态已过线,准备已经被认可
在我看来,结果之外,她最重要的宣告是:我还在赛场,我还要比赛,我还在冲金
顺带说一句,关于她的“初心”,总被拿来讲
最开始跳水是为了给妈妈治病,拿到大赛冠军之后改善家里条件,哥哥去直播带货,生活踏实下来
这些都是真的,但她的价值不止于“孝顺”或“天赋”,更在于那种反复摔倒后还敢站回跳台边的倔强
天才的光环很亮,可人味更难得
对比之下,两位前辈的故事给出两条路:陈芋汐用极致自律穿过发育关,伏明霞则用“从零补课”的狠劲抹平先天短板
全红婵正在走她自己的第三条,把科学训练和朴素的韧劲绑在一起,既不神化自我,也不被质疑牵着鼻子走
这可能是更适合当下年轻运动员的答案
更现实的影响是,这次复出正在改变行业讨论的方向
过去我们只盯着金牌,现在很多教练和家长开始聊怎么防伤、怎么在青春期控体、怎么用心理训练抵消网络噪音
这比一场胜负的波动,意义更长久
最后留一个小小的悬念给11月
她的动作已经回到该有的高度,竞技状态正往上爬,赛场气氛、临场心态、对手状态,都会在最后一跳叠加成“未知数”
未知,恰好是竞技体育的魅力
她不需要把话说满,跳就行了
不管奖牌最终挂在谁的脖子上,这次归来,她已经让很多人重新相信四个字:耐心有效
再见到她站上台沿,风从场馆顶上吹下来,她拢一下头发,深吸一口气,那一刻的笃定,就是她的胜场
至于金牌,我们11月10日晚见
愿她笑着入水,稳稳出水
来源:小渔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