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刚宣誓,外相茂木敏充的记者会紧接着开场,话筒里第一句就是中国,第二句就是美国。速度之快,让人想起早高峰的电梯——一层都不停,直冲顶楼。
“新闻刚播完,日本政坛就像打了鸡血。”
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刚宣誓,外相茂木敏充的记者会紧接着开场,话筒里第一句就是中国,第二句就是美国。速度之快,让人想起早高峰的电梯——一层都不停,直冲顶楼。
这背后传递的信号很直接:新政府才24小时,外交牌已经亮完。中方要不要发贺电?日本想拉中国“共担责任”?每个问号都跟今天的油价、汇率、机票价挂钩。
——以下正文——
“利益,才是方向盘。”
茂木敏充口头上说要“共同战略利益”“互惠关系”,可转身就把“减少分歧”推成双方责任。换句话说——“问题咱一起背”。这不是客气,而是谈判筹码:先把责任平摊,再图后手。
真要掰手腕,日本心里门儿清。2023年,两国贸易额仍超3000亿美元,对一个老龄化严重、内需低迷的经济体而言,这条供需链断不了。高市早苗再强硬,也得算账。
“夹在两强之间,日本说‘都得罪不起’。”
同一场发布会上,茂木又把“稳步落实美日贸易协定”挂在嘴边。那份协定,农业、汽车让步一箩筐,美国收益最大,日本却甘之如饴。道理很简单:躲不过华盛顿的压力,就用北京的市场来回血。
这就是日本长期的“夹层思维”:
1。对美国——“不敢硬顶”
2。对中国——“不能断链”
3。对自己——“求稳过日子”
“历史问题是恒温器。”
高市早苗多次参拜靖国神社,还在台湾议题上言辞激烈。中方没有直接关门,也没有第一时间发贺电,只轻描淡写一句“已按惯例作出适当安排”。外交语境里,少一句“祝贺”,多一层考量。
这等于给新内阁划线:“靖国、台湾,是红线;想谈合作,先守规矩。”
“区域新赛点:供应链与规则之战。”
RCEP全面落地,东亚关税壁垒继续消融。日本制造要吃这块蛋糕,离不开中国的市场、劳动力和配套能力。可美国又在高科技领域加码“护栏”,东海边的岛国被拉得东倒西歪。
接下来,高市政府慢一点,中国市场未必等;快一步,美国限制也不松。
“实力决定话语权。”
翻看历史,日本从明治维新到战后崛起,靠的从来不是情怀,而是抓住强者大腿。当年抱英国、后抱美国,如今又想“美中两头转”。道理残酷却简单:没有实力,合作变施舍;有了实力,对话才平等。
对中国来说,同样的逻辑:
把自己事情办好,才有资格谈条件。
维持开放大市场,让对方“不敢失去”。
在关键高科技上补短板,减少掣肘。
“中日温度,影响的是你我生活。”
1。跨境电商老板,汇率抖一抖,利润就少一截。
2。科研岗位的年轻人,芯片供应紧张,加班像排山倒海。
3。退休大爷大妈,去日本赏樱,机票和签证政策全看两国气氛。
所以别把国际关系当远方八卦,它不是围观,而是“月底工资条、退休金、购物车”的直接变量。
——小结——
“中方何时发贺电”已不是简单礼节,而是一次“实力测试”。日本的新态度,温度表会在高市参拜与否、台海议题表态、贸易协议执行细节中起伏。中国冷静观望,也随时准备对表。
——结尾——
邻里想长久相处,靠的不是嘴上功夫,而是一手牌面、一手信用。
咱们普通人能做的,就是保持清醒:
看清利益才是硬道理;
用发展的脚步,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风向会变,道路还长;只要心里有杆秤,就不怕云来雾往。
来源:智慧咖啡8pCowy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