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1984年第一次走上春晚舞台,到1999年由于一场纠葛彻底告别。
从1984年第一次走上春晚舞台,到1999年由于一场纠葛彻底告别。
他们花了十五年,打造出了小品界的传奇。
退出春晚之后的二十五年里,这两位走上了完全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当年他们为什么不再参加春晚呢?到现在又是个啥样的情况呢?
黄金搭档
陈佩斯和朱时茂和春晚的故事,最早可追溯到一场吵架那天。
1984年准备《吃面条》节目时,两人为了演“吃面”的动作一事,争得面红耳赤。
陈佩斯坚持要把狼吞虎咽的模样演得真真实实,朱时茂则担心动作太大会跑偏了。
正因这份对作品的认真,他们的第一个小品一炮而红,风靡全国。
在那个小品还没变成春晚的常客之前,可以说是他们首次“搞”出的那一个小品。
他们两位简直成了春晚舞台上的金牌拍档。
后来,两人开始搭档合作,玩起了“捆绑式”的玩法。
陈佩斯一共演出了20次小品,里面有19次都是和朱时茂一起搭档的。
1989年的《胡椒面》,整场没有一句台词,全凭肢体语言和表情搞笑到让观众笑得不亦乐乎。
1990年的《主角与配角》通过出人意料的剧情反转,深入挖掘人性的复杂,至今依然是众多影迷反复琢磨的经典之作。
还有那句经典的“皇军托我给您带个话”,到现在还被大家津津乐道,聊起来都觉得趣味十足。
1991年的《羊肉串》专门讲街头坑人事,用搞笑的方式揭露那些实际存在的问题。
那些年春晚,只要播音员一提到“陈佩斯、朱时茂”。
每个家庭一听到“陈佩斯、朱时茂”这两个名字,大家就会立马聚到电视前面,这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共同习惯了。
他们的小品从不依赖那些低级趣味的段子来逗笑,每个笑点其实都藏着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体会。
其实,就是那些普通人对这个世界的摸索和感悟,展现了他们自己的一番理解。
陈佩斯曾在直播里提起,为了把《羊肉串》写得更真,他们特意到街头摆摊,亲身体验了一番生活的滋味。
都练了上百遍,烤串的那个姿势都熟得炉火纯青了。
这个创作劲头,搞得他们连续好多年都拿下了春晚的一等奖。
领奖那会儿,两人相互推让,发言的场景,变成了春晚后台大家津津乐道的经典一幕。
那会儿,他们可是央视春晚的“招牌”,在观众心里算得上“喜剧之王”了。
谁都没想到,这光辉的背后,早就偷偷藏着裂痕的苗头。
版权之争
那天是1999年,陈佩斯在音像店里一瞧,发现自己和朱时茂的小品居然被做成了VCD,摆上架子卖呢。
而他们一直没有收到任何授权公告和经济补偿,这也成了激化矛盾的导火线。
陈佩斯立马拨通央视制片主任的电话,结果对方却支支吾吾说不太清楚。
他们带着朱时茂去找央视的负责人,坚称《吃面条》《警察与小偷》等8个小品都是他们自己独立完成的。
央视只是合作伙伴,不是这些作品的版权拥有者。
不过,央视坚持说,春晚节目的全部版权归电视台,个人只有署名的权利。
协商未果,陈佩斯只好走法律程序,因为他也不是第一次遇到“侵权”的事情。
朱时茂虽然心里有点踌躇,不过最终还是决定帮忙支持一下搭档。
那场官司当时可算是引起不少议论,总得来说,毕竟对方可是央视啊。
还算不错的是,最后法院裁定,虽然小品是春晚的一部分,但归属算是单独的作品,两人都拥有完整的著作权益。
到了1999年年底,法院判定出版社要赔偿30万元,陈佩斯和朱时茂这边赢了官司。
要打赢官司,付出的代价远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得罪了央视的那些人,结果就是被“封杀”得不轻。
央视把他们所有的作品都下架了,之前安排好的商业合作也都作废了。
还明确说了,以后不让他们再上春晚的舞台了。
一传出封杀的消息,陈佩斯却吐露,其实版权问题不过是表面现象罢了。
而这事儿反映出的核心问题,就是没有了创作的自由空间。
所以,哪怕让我继续待着,我也不想了。
这会儿朱时茂望着眼前的局势,心里已经开始琢磨出不一样的主意了。
这次维权的事情,不光让他们退出了春晚的舞台,还悄悄改变了两人以后的人生走向。
人生殊途
25年过去再回头看,陈佩斯和朱时茂的日子,竟然变成了两副完全不一样的模样。
虽说陈佩斯退出了舞台,但他一点也没有离开喜剧这片天地,始终沉浸在艺术的探索中。
尽管被封杀之后,他的日子跌到谷底,度过了前所未有的艰难时期。
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连女儿的学费都凑不上。
为了排这出话剧《戏台》,甚至把北京的房子都抵押掉了。
戏剧市场冷到不行,《戏台》的放映率都不到百分之五。
有人劝他说,想追梦想的话,先把肚子填饱再说,“接点广告吧”。
他不愿意接受任何商业插入,坚持用纯粹的内容去打动观众。
辛勤努力终有回报,这部花了1亿打造的作品居然真的翻盘了,口碑爆棚,评分高达9.6。
观众们拖着铺盖卷排队买票,有人看完之后眼眶湿润,感慨道“这才是真正的艺术。”
如今的他,依旧住在怀柔的小院子里,偶尔会种点菜。
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琢磨新的话剧脚本。
接受采访时,他只强调一句:“优质的作品,不需要靠流量撑场面。”
和他比起来,朱时茂走的可是真不一样的路。
他没有死磕舞台创作这个方向,而是紧跟时代的脉搏做出了调整。
到了2025年,东方卫视的《老友季》播出时,他用知青配方做的红烧肉火到抖音热搜榜上,播放量已经突破两亿了。
陈佩斯一边吃着,一边抹着泪的样子,感动了不少观众,让人看了都忍不住流泪。
他说,71岁了还能推出新单曲《人生如戏》,把京剧的嘎调融合到流行音乐里,结果意想不到地得到了不少00后粉丝的喜爱。
令人没想到的是,他还担任“银发短剧扶持计划”的导师。
他指导老年演员将《羊肉串》改编成竖屏短剧,单集点击量都突破百万。
他的儿子朱青阳成立了影视公司,父子俩合力将春晚IP打造成了一个赚钱的项目,过得可挺滋润的。
他用一生全部投入到艺术中,另一个顺应时代的潮流成功实现了转变。
偶尔出现在一块儿时,两人的反差就格外明显。
陈佩斯穿得很朴素,眼角那些皱纹里都透着岁月的痕迹。
朱时茂衣着讲究,动作间显得从容不迫。
但一谈起那些年演过的小品,他们眼里的光彩又会变得格外亮丽。
相隔25年退出春晚,他们的日子早已天差地别,可惦记观众心里那份怀念,一点也没变。
那些年的春晚,因为有他们在场,氛围变得更加热闹,那些年的笑声,也因为纯粹而显得格外珍贵。
结语
有人觉得看到陈佩斯现在的模样,会觉得挺心酸的,毕竟为了追求艺术,他放下了那些世俗的繁华,真是挺让人感慨的。
有人觉得朱时茂的抉择挺“现实”的,缺了点那股艺术家的傲气。
其实,这两种人生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对与错,就像《主角与配角》里的两个角色一样,各有各的精彩。
一个坚守“正角”尊严的人,一位懂得“配角”变通的人的结合,最终都变成了自己心仪的模样。
来源:娱乐女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