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的一个周二,巴黎健康监狱的铁门“砰”一声关上,法国尼古拉・萨科齐就这么开始了坐牢的日子。
2025年10月的一个周二,巴黎健康监狱的铁门“砰”一声关上,法国尼古拉・萨科齐就这么开始了坐牢的日子。
这事儿在法国挺炸的他可是自二战时的菲利普・贝当之后,第一个蹲大牢的法国前国家元首。
跟其他囚犯比,萨科齐的入狱装备还挺特别,兜里揣了两本书,一本是亚历山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另一本是耶稣基督的传记。
选《基督山伯爵》这书还挺有意思的。
那书里写的是个被冤枉叛国、没审就关起来的人最后越狱,萨科齐一直说自己清白,这不就有点暗戳戳表达心情的意思嘛?而且法国监狱有规定,囚犯能带的个人书籍不多,一般就两三本,还得经过安检,萨科齐选这两本,估计也是琢磨过的。
除了看书,萨科齐在牢里还没闲着,他居然写起了监狱日记。
更有意思的是,他会拿日记节选换东西换的还不是别的,是一包香烟。
香烟在法国监狱里其实是违禁品,但架不住大家都认它,不少人拿它当硬通货用,换点吃的用的都成。
萨科齐用日记换烟,既没丢了写东西的习惯,又能在牢里换点需要的,倒也算个实用的办法。
萨科齐在监狱里住的地方,说是“贵宾监区”,其实官方叫“特殊管理单元”。
这地儿是给前官员、名人或者有特殊安全需求的人准备的,全巴黎健康监狱也就12间这样的牢房。
跟普通囚犯比,他算幸运的,有独立牢房,还能用上电视机。
但这“幸运”也有缺憾。
那电视不是高清的,萨科齐最爱看的《田园有爱》根本没法好好看,你说这落差感是不是挺强?想当年他当总统的时候,啥好条件没有,现在连个高清电视都用不上,估计心里也不是滋味。
而且法国囚犯不用像美国那样穿亮橙色连体衣,这点倒让萨科齐不用犯“时尚禁忌”,他之前还调侃说,要是穿那衣服,家人都未必愿意来探监。
不过萨科齐也有担心的事儿监狱人太多了。
法国监狱现在住得都挺满,巴黎这边尤其挤,健康监狱更是超员不少,普通牢房俩人住一间是常事儿。
萨科齐怕哪天监狱实在挤不下,把他跟那些抢卢浮宫的毛贼安排到一个牢房。
搞不清他是怕住得不舒服,还是怕跟那样的人待一起掉价,反正这事儿让他挺焦虑的。
好在牢里还有点能让他安慰的事儿。
比如这监狱以前关过不少名人,像“豺狼”卡洛斯就待过这儿。
“豺狼”卡洛斯是20世纪挺有名的恐怖分子,2001年被引渡到法国后就关在这儿,判的终身监禁。
萨科齐跟人说,现在自己也算“铁窗硬汉”了,虽然一直强调清白,但也琢磨着该有个绰号。
以前人家叫他“金光闪闪总统”,他还挺喜欢,还有个“顶级捕头”的称呼,就是怕狱友听了不高兴。
说到狱友,萨科齐跟他们处得可不太好。
有狱友整夜高声唱“哦萨科,快醒醒!”,萨科齐说这是对他妈妈的诽谤,已经找律师要采取法律行动了。
其实法国有《囚犯权利宪章》,规定囚犯不能受侮辱性对待,真要是人身攻击,能申诉能起诉,但处理起来挺慢的,一般得三六个月。
萨科齐一有事儿就找律师,倒也符合他“法律纠纷爱好者”的名声。
除了“豺狼”卡洛斯,这监狱还关过个叫米歇尔・沃茹尔的人。
这人是个越狱高手,之前用假手枪、涂成手榴弹模样的油桃劫持直升机跑了,还是他老婆专门学了直升机驾驶帮他逃的。
后来沃茹尔又因为抢劫被抓进来,关在健康监狱。
萨科齐还调侃说,自己老婆卡拉没空学开飞机,倒指望儿子路易能帮上忙,当然,这话是开玩笑的路易之前在萨科齐入狱路上,还号召粉丝来支持,来了大概100人,萨科齐说这就是自己受人爱戴的证明。
沃茹尔还有个更绝的越狱办法,以前在别的监狱,他用小贝勒奶酪的外皮拓印钥匙模样,最后居然成功了。
结果萨科齐听了说,自己绝不会屈尊吃小贝勒奶酪,他更爱勃艮第埃普瓦塞奶酪。
这两种奶酪差不少钱,勃艮第埃普瓦塞是法国AOC级的,比小贝勒贵三倍还多,看来就算坐牢,萨科齐那点精英习惯也没改。
不过萨科齐这事儿,往大了说还有历史意义。
他是自菲利普・贝当之后第一个入狱的法国前国家元首。
贝当是二战时维希政府的元首,因为通敌纳粹,1945年被判了终身监禁,关在大西洋的小岛上。
很显然,萨科齐跟贝当的事儿不一样,贝当是犯了通敌的重罪,萨科齐这次是因为之竞选资金违规,但不管怎么说,能成贝当之后第一个入狱的,这事儿本身就够让法国老百姓讨论半天的。
而且萨科齐的待遇,也让大家聊起法国监狱的“双重标准”。
有囚犯权益组织做过报告,说名人、官员囚犯的关押条件普遍比普通人好,申诉成功率也高不少,出狱后再犯罪的概率还低。
这“双重标准”挺难评的,你说公平吧,确实对普通囚犯不太公平;说不公平吧,监狱又确实有特殊管理的需求,挺矛盾的。
萨科齐这牢饭吃得挺有“故事性”。
带的书、换烟的日记、怕挤牢房的担心,还有对奶酪的讲究,每一点都透着他从总统到囚犯的转变。
这事儿不光是他个人的事儿,也让大家看到法国监狱里的一些门道,比如名人囚犯的待遇,还有监狱本身的拥挤问题。
往后他能不能顺利出来,出来后又会怎么样,估计法国这边还得盯着看一阵子。
而萨科齐这段“铁窗岁月”,也肯定会成法国政治史和司法史上一段绕不开的事儿。
要不要我帮你把文章里萨科齐“日记换烟”的细节再扩充下?补充点法国监狱里“硬通货”的实际案例,让这部分内容更有画面感,还不偏离主题。
来源:木鱼脑袋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