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广州跑车的邓红凡,车里放的不是明星,而是他自己录的K歌,乘客认出名字后视频火速爆红
在广州跑车的邓红凡,车里放的不是明星,而是他自己录的K歌,乘客认出名字后视频火速爆红
那天是去东莞松山湖的长途,后排的乘客一开始以为是当地民歌,听了几句,忽然有一个破音,他凑近屏幕一看,歌手名字和师傅同姓,心里一下就明白了,拿起手机拍了段视频随手发上网,评论区立刻热闹起来
网友调侃:师傅开的不是车,是自己的巡回表演
这句玩笑里有点好气氛的味道,也把这件事推到了更大的流量里
邓红凡是湖南人,嗓音里有点南方的清亮,讲起话来温温和和
他从白云区接了这单,两个小时的车程,阳光透过挡风玻璃压在仪表盘上,他说自己容易在长途犯困,就用歌把精神拎起来
歌是存在U盘里的翻唱作品,音响一开,车内有了点他的私密世界
他今年39岁,是湖南人,从2015年开始在广州跑网约车
工作之外,他偏爱音乐
他说自己没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纯粹因为喜欢
从2017年起,他陆续把翻唱上传到唱歌软件,已有一千八百多首作品,数量听着就让人咋舌
虽然是外地人,但在广州待得久了,国语歌、粤语歌都能来两句,有些经典还挺拿手
视频火了之后,大家都喜欢拿“巡回表演”调侃他,他自己笑着摇头说,别这么夸张
是否播放他的歌,完全看乘客的意愿
如果乘客要打电话或者想安静,他会直接暂停;
如果有人好奇想听,他就放两首聊聊天
他从不会边开车边唱,录音都在非行车时段完成
在车里,麦克风是不存在的,双手一直在方向盘上——这点他特别强调
有时会出现破音,但不至于跑调,他也在努力练习
“感谢网友的喜欢,我会继续提高唱功”
他说的时候有点腼腆,又认真得像在对自己立个小目标
在某听歌软件上,能看到他上传的330首翻唱作品
视频热起来后,评论区有人问他“你会在什么时候想听我这首歌呢”,下面一排留言:有人回“出租车上”,有人回“夜晚回家的路上”
我能理解这种“把一点自己带上车”的心情
城市里跑网约车的人,白天黑夜地绕在路网里,每一辆车都有一个人的小宇宙
你坐进后排,车里是他的空气、他的频道、他的节奏
当然,一切都要在安全的边界里
在车里,安全永远是第一位
有过前车之鉴:2024年,有司机居然手拿麦克风边开车边唱K,被交警按妨碍安全驾驶处罚
边开车边拿麦克风唱K,是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已有司机因此被处罚
再往前,2023年还有乘客反映司机在市区飙到接近140公里每小时,一路亢奋唱歌,平台最后把他永久封号
这些故事听完,心里会咯噔一下,你会更珍惜那些规矩、靠得住的师傅
有趣的是,最近网约车“创意服务”还不止音乐
2025年四月,很多人刷到“会带货的网约车”,副驾驶后背挂满膨化零食,车把手贴着“流动KTV”“任选三元区”,矿泉水两块一瓶,摇滚乐在车里晃来晃去
新鲜吗?
新鲜
但平台客服的回应很直接——营运期间向乘客售卖商品,是明令禁止的违规
营运期间向乘客售卖商品,平台明确认定违规
这话把边界又划了一条粗线:有创意是好事,别把合规踩在脚下
如果把这件事放到更大的行业背景里看,会更清楚
中国报告大厅的《2025-2030年中国网约车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提到,2023年8月起,西安、鹰潭等12个城市陆续叫停平台的“一口价”“特惠价”营销策略;
截至2025年6月,全国有34%的地级市启动车辆投放配额管理;
山东、浙江等地试点“网约车司机工伤保险参保计划”,覆盖率已到37%,比2023年提升了18个百分点
到2026年,合规化运营的平台预计将占据85%的市场份额
换句话说,行业正在往更稳、更规范的方向走,司机的创意可以有,但必须被规则包住
回到这辆车
我挺能接受这种“默默播放”的方式,像把一个人的小兴趣轻轻摆在桌面上,不强推不打扰
你愿意,他就放;
你不愿意,他就把音乐收回去
路过隧道的时候,灯光在车门上滑过去,歌声变得更安静,像夜里街道边那盏黄灯
对乘客来说,说出自己的需求也很重要——“师傅,我想安静一会儿”“师傅,可以放点轻一点的歌吗”,这些话没有任何冒犯,它们是在帮司机把服务做得更好
好的服务,是在尊重选择的前提下,让人愿意坐你的车
我也想替邓师傅说一句:这份工作不容易,路上要面对太多不确定,能用一个温柔的爱好把日子稍微点亮一点,这没什么不妥
前提始终是安全、合规、尊重
说到底,我们坐上同一辆车,是在短短几十分钟里成为对方的“路上邻居”
让音乐留在安全的边界里,让路上的人与人多一点体谅
如果你碰上这位师傅,或许会在某个转弯处,听到他认真唱过的一句老歌,那句歌词里不一定有高音,却有认真生活的人一点点热
来源:梦城娱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