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9日,浙江台州临海市宝龙广场的游乐场里,一场悲剧骤然发生。4岁男童在饮用珍珠奶茶后玩蹦床时,被奶茶中的珍珠反流噎住,尽管家长第一时间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仍未能挽回孩子的生命 。这起令人心碎的意外,让“珍珠奶茶”这一常见饮品瞬间与“儿童安全”形成尖锐
10月19日,浙江台州临海市宝龙广场的游乐场里,一场悲剧骤然发生。4岁男童在饮用珍珠奶茶后玩蹦床时,被奶茶中的珍珠反流噎住,尽管家长第一时间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仍未能挽回孩子的生命 。这起令人心碎的意外,让“珍珠奶茶”这一常见饮品瞬间与“儿童安全”形成尖锐的对立,也引发了全社会对儿童饮食安全的深度拷问。
事件发生后,孩子父亲开始维权,要求商场、奶茶店、游乐园都承担责任。家属在悲痛中明确表示“家长是第一责任人”,同时质疑奶茶店未张贴明显警示、未口头告知风险,认为游乐场缺乏急救措施,商家与商场均需承担相应责任。涉事奶茶店则回应称,小程序下单页面已标注“儿童和老人要在看护下食用”,且杯身也有“三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饮用”的提示,公司正介入处理此事。游乐场负责人表示已尽到救助责任,当地政府与派出所也已跟进。
家属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广泛讨论,有网认为:买奶茶的是妈妈,成年人自己在小程序下的单,奶茶店无责。给孩子喂奶茶的不知道是谁,但肯定不是工作人员。给孩子喝完奶茶还让孩子蹦蹦跳跳的也不是工作人员。所以他到底在维什么权?
还有网友认为:珍珠奶茶的圆珍珠卡住喉咙造成小孩死亡,这种事情已发生多起,连成年人,青年人被卡住喉咙造成窒息死亡的事件都有发生过多起,珍珠奶茶这种产品的珍珠,就不应放进饮料里,其安全性,潜在危害性很高。
也有人认为:这和奶茶店和商场没有任何关系,如果家长不买奶茶就没这回事了。
我想说,家长的监护责任是第一道,也是最关键的防线。儿童饮食安全容不得丝毫侥幸,家长不仅应避免给低龄儿童食用珍珠、果冻、整颗坚果等高危食品,更需杜绝孩子边进食边奔跑、蹦跳等危险行为。即便饮品标注了看护提示,也不能替代实时的安全守护——此次事件中,家长曾将奶茶带入禁止饮食的游乐区,这种疏忽在瞬间酿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同时,家长需熟练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基础急救技能,但更要清楚其并非万能,黏性强的异物可能导致急救失效,及时呼救专业医护人员同样至关重要 。
商家的风险警示与产品设计责任亟待强化。尽管涉事奶茶店有线上提示,但“小程序标注”的传播效力远不及杯身醒目提示与店员口头告知的组合。对于珍珠这类明确存在儿童食用风险的食材,商家应主动采取更严格的风险防控措施,如提供“去珍珠”选项时主动提醒风险,在门店显著位置张贴图文并茂的警示标识,而非仅依赖线上隐性提示。食品行业更需重新审视小颗粒食品的安全标准,从源头降低产品本身的安全隐患。
公共场所的安全保障能力也需升级。游乐场等儿童密集场所,不仅应明确禁止饮食,更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急救箱等设备,对工作人员开展系统性急救培训,确保意外发生时能第一时间提供专业救助。此次事件中家属对“无急救措施”的质疑,正是对公共场所安全管理的严肃提醒。
4岁男童的生命定格在游乐场的那天,给所有家长、商家与社会管理者敲响了警钟。“需要一个说法”的背后,是家属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安全的渴求。愿这粒珍珠的悲剧能唤醒全民安全意识,让每一道安全防线都真正筑牢,让类似的遗憾不再重演。
来源:一念花开一点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