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先把它最不切实际的服役时间放在一边,跟大家聊一聊,为什么六代机似乎抛弃了传统意义上的高机动,愈发地长成了冷战时期远程高速截击机的样子。
当地时间2025年5月14日,美国空军总参谋长大卫阿尔文发布动态,官宣美军六代机F-47的设计指标。
该机预计在2025至2029年间服役,设计最大速度超过2倍音速、作战半径超过1800千米,预计隐身性能比F-22还要高一个档次。
我们先把它最不切实际的服役时间放在一边,跟大家聊一聊,为什么六代机似乎抛弃了传统意义上的高机动,愈发地长成了冷战时期远程高速截击机的样子。
美空军总参谋长公布的F-47参数(右上角)
首先,对于美国空军来说,这个巨大无比的作战半径是完全合理的选择。
早在几年前,SMG公司制作NGAD概念示意图时,就提到了这将是一架作战半径超过1000海里(1852 千米)的大型飞机,这个航程指标相较F-22近乎翻倍,比大内油著称的“肥电”F-35也高出了50%。
SMG公司制作的NGAD设想图,早在三年前就给出了这个作战半径数据
原因很简单,我国海空与火箭军力量的增长,已经让第一岛链乃至第二岛链都不再安全,传统的日韩空军基地已经成为瓮中之鳖,关岛也是刀下鱼肉,部署在这些基地的F-22和F-35很可能等不及升空就会被东风快递击毁在地面上。
而在后撤到二战期间大洋洲基地群(比如天宁岛等)后,如果没有巨大的作战半径支持,美军根本无法在西太平洋战场保持足够的空军规模。
从上图右半部分可以看到,美军不是没有考虑过更小、更省钱的单发设计,但小型NGAD与隐身加油机的组合显然也无法获取足够的生存力,所以即使预估单价高达3亿美元,美国空军最终还是选择了大型NGAD的设计。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F-47对航程的追求恰好和我们的歼-36是一对攻守组合——它追求大航程是为了保障自己在更远更安全的后方基地起飞执行作战任务,而我们的歼-36之所以做成三发就是为了保证即使F-47缩回澳大利亚,我们也能像歼-10C打爆起飞阶段的阵风一样把它击毁在机场附近。
下图是从关岛基地起飞的F-47活动半径示意图——美国空军参谋长给出的1000海里作战半径是内层橙圈,日本英国等国联合研制的GCAP提出的2200千米作战半径是外层黄圈。基本可以覆盖整个菲律宾海,外沿也就是目前我军航空兵常出现的阵地位置。
F-47作战半径示意图
其次,一个很重要的信息,F-47将是一架速度堪比F-22的高速战斗机,最高速度超过2马赫,我们结合印巴507空战,正好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超视距作战不仅需要能装载很多导弹,还对导弹载机的速度与机动性有高要求。
大家请看下面这张俄制R77空空导弹射程示意图,简而言之,发射高度越高、发射机与目标机相对速度越大、空空导弹的射程越远。
空空导弹射程包线图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张图里,纵坐标(发射高度)越大,表示导弹射程的横线就越长;而迎头相对速度总是远高于追击过程中的相对速度,所以迎面攻击时空空导弹的射程总是比追着打要远。
因此,为了发挥远程空空导弹的威力,载机一定要能飞得高、能飞得快,15000米高空1.8马赫打出来的导弹,就是比8000米1马赫打出来射程更远。
所以之前很多人认为六代机要做到“双三”其实并非全无道理,只不过有攻还得有防,既然我们要从高空发射导弹,那就必须保证自己在高空也有低可探测性不被敌方发现,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巨大热量、损失巨大灵活性的三马赫高速显然就毫无必要了。
而大航程和高速相结合,还可以催生出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即长时间超巡。
大家都知道F-22为代表的传统五代机讲究的是不开加力超音速巡航,不开加力就意味着燃料消耗率低,但由于五代机机身过小,燃料不足,即使是F-22,在非加力状态下其实也只能维持很短时间的超巡状态。
如下图,在任务要求仅有100海里(185千米)的超音速巡航时其作战半径就会下跌到仅405海里(750千米),跟JF-17枭龙战斗机差不多,这显然无法满足西太平洋广阔海域的作战需要。
F-22作战半径示意图(左)
而实际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冷战时期的美苏重型截击机,无论是没有走下画图板的XF-108,还是三马赫传奇米格-25、猎狐犬米格-31,他们都用高达十余吨的内油硬撑起了奇高无比的超音速作战半径。
米格-31可以维持3000千米/时的速度达到720千米的截击任务半径,XF-108更是可以做到以1721节(3187千米/时)的平均时速达到1010海里(1871千米)的作战半径,这就是因为后者的燃料容量高达47632磅(约21.6吨)。
可以想见,无论是F-47,还是歼-36,都会在内油容量上向这个数字靠近。
XF-108及其设计指标,可以看到机体也是无比庞大
红框内的航程数据很巧合地和F-47目标作战半径一致
巧合的是,美苏冷战期间的重型截击机,恰好也是依靠大功率电子设备和重型空对空导弹实现作战目标,可以说我们正在见证一场技术史的历史轮回,电子设备小型化给了我们迎接远程射手回归的机会。
未来的西太平洋上空,将会是一群超音速幽灵相互追逐、猎杀的修罗场,谁不够持久、谁不够快,谁就会被无情地淘汰。
当然,还是要跟大家说一句,六代机的这个快,不等于傻快。
一方面要长时间高速巡航,快速抵达发射阵地为空空导弹赋能,另一方面又要具备足够的自卫能力以摆脱可能的敌方打击,所以无论是歼-36还是F-47,都是看着庞大无比,实际上身手矫健的“灵活死胖子”
36011这个巨大无比的机翼面积和三台发动机的高推力就决定了它也会拥有不俗的缠斗能力
最后还是要吐槽一下美国人,虽然心急火燎地给出了F-47的技术指标,但从这个型号官宣到现在,是一架真机都没见过,哪怕只是缩比验证机都只存在于“号称”之中。
最近两天还有海格塞斯打算砍掉美国海军六代机项目的传闻,F-47这个强大无比的纸面指标到底能否落地、能不能在川普任期内看到真机上天,这恐怕才是最应该关注的问题。
来源:达哥有点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