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眼看到这个《古千字文》是不是有点疑惑,再其内容又好像似不曾相识,对的大家所熟知的《千字文》是天地玄黄,宇宙……而此作是由宋代胡寅所著的《千字文》全称为《叙古千字文》,是一篇综合史事的韵文,全文一千字左右且每个汉字不重复。
第一眼看到这个《古千字文》是不是有点疑惑,再其内容又好像似不曾相识,对的大家所熟知的《千字文》是天地玄黄,宇宙……而此作是由宋代胡寅所著的《千字文》全称为《叙古千字文》,是一篇综合史事的韵文,全文一千字左右且每个汉字不重复。
开篇讲述天地起源与文化发端:“清浊奠位,乾坤为门。维河出图,显道之原。伏羲画卦,爰始斯文。契掌邦教,修叙彝伦。” 作者从天地清浊定位、河图出现讲起,指出这是道的本原,接着提到伏羲画卦开启了文化,契掌管邦国教育,梳理人伦关系。
所以它除了具有一定的启蒙作用外,更是注重通过历史教育,让学者明白历史兴衰的道理,以培养对历史的认知和思考能力。而我们所熟知的《千字文》则是侧重于对儿童的识字教育和知识的启蒙以及道德规范的培养,让儿童通过和诵读学习到基础的文化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不同的差异的,《千字文》在历代书家手中都曾出过不少名作,而《叙古千文》却少有人用以创作,所以在知名度上也是存在较大的差异。
今天通过欣赏学习姜立岗用楷书所书的《叙古千字文》也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此作尺寸为 28cm×15.2cm,作品章法布局平正稳健,字迹大小匀称有序,简称“工整整洁”。
每个字的棱角分明,转折处方硬有力,同时又不失圆润自然,展现出刚柔并济的特质。这种独特的书法风格不仅在当时受到尊崇,更远播至海外。在日本,姜立纲的书法作品备受推崇,甚至有日本为求国门匾额,遣使来华,请姜立纲书写,其书法在日本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姜立纲,字廷宪,号东溪,生于1444年的浙江瑞安,据黄佐的《翰林院记》中记载:“明英宗在位时,开始挑选聪慧出众的孩童以及擅长书法的人,让他们担任翰林院秀才。天顺年间,有个叫姜立纲的人,字廷宪,住在梅头里,他七岁时就因为书法技艺高超,被选拔为翰林院秀才。 ”
可曾想如今的七岁孩童应是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而他姜立岗七岁时就写得一手好字而成为了秀才,七岁便获此殊荣,在当时堪称奇迹。有学者认为古代秀才的学识水平堪比现代博士,由此可见姜立纲的书法造诣之高、天赋之异,令人惊叹不已。进入翰林院之后,姜立纲并未因早年的盛名而骄傲自满。
姜立纲亦博采众长,对沈粲、沈度兄弟所创的 “馆阁体” 尤为推崇。他悉心揣摩笔意,在临摹与思索中探寻法度精髓,终将所学熔铸一炉,孕育出独具风骨的书风气象。
其楷书作品尽显大家风范,体势雄浑敦厚中蕴含清正刚健之气,笔画方正端严却不失灵动韵致,时人以 “台阁体” 或 “诰敕体” 誉之。
其起笔含蓄内敛,藏锋于纸面之下,笔尖轻触宣纸后,随即展开按压、蓄力的动作,配合衄挫之法与精准调锋,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
笔下线条刚柔并济,既有钢筋铁骨的遒劲,又不失骨肉匀停的雅致,通过丰富的粗细变化,将笔力凝聚于毫端,尽显沉雄之势。
姜立纲一生横跨明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四朝,官至太常寺卿,与兄长姜立本、胞弟姜立节并称 “三姜”,声名远播四海。在他辉煌的人生履历中,书法成就尤为耀眼,凭借超凡的笔墨造诣,被世人尊为 “一代书宗”。然而命运无常,正当其艺术生涯如日中天之际,因守孝还乡,悲戚过度,在 55 岁的盛年溘然长逝,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来源:小周说散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