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爱人》刚播一期,她就被集体投诉要求换掉,一点也不冤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4 16:32 2

摘要:上一季,黄执中对麦琳的愤怒、不屑、批评可以说已经超出了作为一名观察员的范畴,很多时候都在输出个人情绪,从而给观众情绪添柴点火,最终变成一场对麦琳的围剿,致麦琳两口子至今仍活在阴霾中。

《再见爱人》在选观察员这块,是越做越差了。

若不是有papi酱与胡彦斌坐镇,这一季没眼看。

上一季,黄执中对麦琳的愤怒、不屑、批评可以说已经超出了作为一名观察员的范畴,很多时候都在输出个人情绪,从而给观众情绪添柴点火,最终变成一场对麦琳的围剿,致麦琳两口子至今仍活在阴霾中。

这一季,送走了黄执中,却请来了张春。

好家伙,两个极端。

黄执中,diss麦琳,维护男性。

张春,diss路行,维护女性。

无礼貌、难共情,但黄执中比张春强点,至少有些观点还是蛮有营养的。

其次,麦琳确实让人火大。

张春就让人大失所望了,作为观察员,不但没有保持中立分析问题所在,反而还总以个人感受为准去拉偏架。

就比如路行与邓莎这两口子。

邓莎养了六条狗,每天晚上十二点、三点、五点都会狂吠,导致本就只睡六个小时的路行不断被吵醒,直接影响第二天的工作状态。

这放在任何一个对宠物没有感觉的人身上都受不了,但路行也只是嘴上说把狗送人,实际上在狗被抓走时第一时间去救狗,还能记住六只狗的名字。

有一说一,能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也说明他对邓莎是包容的,否则,这狗早就被扔出了家门。

可在张春看来,路行若要扔狗,就是扔掉邓莎的骨肉,非常自然地将婚姻中的女性放在弱势位置,丝毫不考虑该女性是否做的合理,以及为何女性会如此将爱寄托在狗身上,而不是丈夫身上。

张春的解读,更多是掺杂个人情绪,并只站在了女性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忽略了男性的内心需求。

这也就导致她的观点很偏激且主观,一上来就给路行定性为有瑕疵的人。

相比之下,林心如就很中立。

她觉得养狗可以,但养之前应该征求另一半的意见,因为大家是共同生活的,尤其是养了超过两只狗,就更应该询问另一半。

在林心如看来,无论是养一只狗,还是养多条狗,夫妻两人都应该相互协商,这是互相尊重与理解的问题,而不是张春认为的那样,是路行强行剥夺邓莎爱好的问题。

如果非要讨论邓莎养狗这件事,更喜欢教授刘擎的观点。

他说邓莎为什么会如此对待狗,是不是将在家人那里没有得到的东西,全都倾注在狗身上,所以狗尤为重要,几乎等同于家人,甚至超过家人。

张春还在批评路行不该扔掉狗,刘擎早已透过现象看本质,也把观众思绪从最基本的问题,带入到更深层次的思考中,这就是水平。

其次是papi。

在张春的观点中,邓莎与路行既对立又和谐,却没说出个所以然出来,仅仅用“让我感觉好难受”来形容。

papi却四两拨千斤,一句“老古董的爸爸跟青春期的女儿”瞬间让邓莎两人的拧巴原因明朗了。

啥也不告诉邓莎,一味拿钱养妻儿付出的路行,就像个老古董的爸爸。

嘴上说着,再养这么多狗就送人,行动上却护狗周全,哄着邓莎。

啥都想知道,却又帮不上忙的邓莎,就像个青春期的女儿。

爱是肯定有的,但拘谨也存在。

无论是林心如的中立,刘擎的深层解读,还是papi的通俗易懂,张春的观点都显得单薄且武断。

她甚至都不能像胡彦斌一样设身处地为嘉宾着想。

比如,在镜头面前,路行怎么可能说出银行卡里的存款?

再比如路行给邓莎发信息说离婚,看似是离婚,实则是想让对方回家。

《再见爱人》的精彩远不止三对夫妻的争争吵吵,还有观察室里的观点碰撞,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深层因素探索,这更像是一场心理研究。

如果一直挑起对立,无脑的站在某一方,然后对另一个人展开掺杂个人情绪的批评,引导观众进行网络暴力,就大大偏离了观察室的初衷。

观众想看的不是观察员以自我为出发点对嘉宾的好恶点评,而是以各自走入观察室的身份为基础,去给观众带来更多元独到的见解。

言之无物,立场偏激,总是给予女方是受害者的视角,这还只是其一。

其二,张春压根就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她以“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入场,却总像个追剧的观众,还是个极易代入其中且话多的观众。

表情之丰富,动作之夸张,给人一种素质不详之感。

而且,她总口出尴尬。

在路行说完怎么教育孩子后,作为观察员与心理咨询师角色的她,却发问“他在说什么,怎么听不懂”。

难道她的角色不就是给观众解释与分析嘉宾的意思吗?

还有,节目名虽然叫《再见爱人》,却也并非每个人都想离婚。

她倒好,直接定性:来这里谁不想离婚!

合着,不是给观众点出每对夫妻产生矛盾的原因,而是作为一名观众来看热闹了。

时不时再客串一把主持人,把问其他嘉宾的问题,直接拿来问林心如:你要起飞的时候怀孕,意味着什么。

不礼貌中,带着浓浓的八卦之心。

立场强、爱抢话、无营养,所以节目刚播出一期,张春就被观众集体投诉到《再见爱人》的官博上,都在呼吁节目组换掉张春。

大家的诉求都很统一,理由也都是觉得张春不适合坐在观察室,只适合自己做做二创。

还有网友呼吁把张春换回沈奕斐。

相比上海复旦大学教授沈奕斐,张春作为观众,很合格,但作为心理咨询师这个角色,表现确实是弱了些。

如今,再回头看沈奕斐的解析,总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比如,很多人说没有爱情了,只剩下亲情。

普通观众很容易被带入到“亲情小于爱情”的逻辑中,可沈奕斐却觉得,亲情才是爱情的更高阶段,是更高的连接,所谓的亲情一定是建立在有爱基础之上的,如若连爱情都没有了根本无法进化到亲情。

所以进化的亲情并不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而是步入到了更高的阶段,产生了更强的连接。

独特角度的解读,一语惊醒梦中人,也缓解了爱情变亲情的焦虑。

还有,她不会用最简单的个人情绪去指责男嘉宾,也不会武断偏激的给男嘉宾扣上大男子主义的帽子,而是用道理让男嘉宾懂得自己是否正确。

比如在节目中她劝说各位嘉宾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控制对方,她不会说的这么直接苍白,而是说最破坏爱的事情是用自己正确的观念,去让另外一个人按照你正确的思路去做。

因为当你去做所谓的正确时,就看不到那个人,只看到正确的事。

在场男嘉宾,无不觉得有道理。

这不比一味指责男方大男子主义、控制狂、粗糙有瑕疵更有力量感?

当然,我们很难要求张春像沈奕斐一样有深度,毕竟学历与经历各不同。

张春,离异再婚,婚龄12年,有抑郁症史,在她绝地反击的自愈过程中,天然容易站在女性角度。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拥有所有人的“病”,作为“心理咨询师”的她,像一个更有经验的“病人”。

从她节目中的表现来看,与其说是“病人”,不如说是久病成医的二把刀,相当于宝妈自学中医给孩子祛湿气,然后出来与协和专家会诊。

最后,只想说,不求她多么深奥,但求她多多闭麦,少些偏激言论引导对立。

来源:娱乐快闪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