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权威机构警告:2035年中国GDP碾压美国,全球最大经济体将易主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4 14:17 2

摘要:之前全球好几家顶尖机构都预测,2035年中国GDP不只是追上美国,而是会形成碾压式的优势,美国扛了几十年的全球最大经济体头衔,可能要换主了。

文 | 普朗鸣

编辑 | 普朗鸣

之前全球好几家顶尖机构都预测,2035年中国GDP不只是追上美国,而是会形成碾压式的优势,美国扛了几十年的全球最大经济体头衔,可能要换主了。

为什么这些机构,都敢笃定中国能在2035年超车?美国的经济实力真的在走下坡路吗?

早在2014年,按购买力平价(PPP)算,中国GDP就已经超过美国了,PPP就是按实际能买到的东西算,比如同样100块,在中国能买3斤猪肉,在美国可能就买1斤,PPP就会把这种购买力差别算进去。

而大家更在意的名义GDP,是国际金融、贸易里认的硬指标,就像做生意签合同认的账面钱数,更能体现一个国家在全球经济里的话语权。

以前不少人觉得PPP超美不算数,但现在连名义GDP这个最后的硬堡垒也在松动。

华尔街百年老机构高盛,在最新报告里算得明明白白,到2035年,中国名义GDP不仅会超过美国,差距还不是零点几个百分点的稍微领先,而是整整一个德国的体量。

德国2023年GDP大概4万亿美元,也就是说,那时候中国GDP会比美国多出来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规模。

另一家权威机构普华永道的预测更长远,到2050年,中国GDP会是美国的1.7倍,而2035年正是这场超越的关键转折点。

还有英国的CEBR也补充了细节,这种差距不是靠短期政策催出来的,而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惯性说了算,就像一辆已经加到高速的列车,就算遇到点小波动,也不会轻易减速。

但这些机构为什么这么有把握?其实他们的模型里不只有经济数据,还考虑了人口规模、产业结构、技术发展这些长期影响因素。

就像中国有14亿人形成的消费市场,美国才3亿多,中国的工业门类覆盖了联合国分类里的所有类别,美国却连口罩、芯片这些基础东西都要靠进口,这些都是支撑预测的硬底气。

2035年中国能超过美国,根本不是数字游戏,而是两种国家发展模式在实打实此消彼长。

美国的经济模式就像一栋外表光鲜、底下地基却松了的大楼,过去几十年靠美元霸权收割全球,美国缺钱了就印钞,其他国家手里的美元就会贬值。

还靠华尔街的资本推科技发展,比如硅谷的互联网公司大多是靠华尔街投资起来的,还有好莱坞电影、迪士尼动画输出文化影响力。

但现在这栋大楼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产业空心化特别严重,好多工厂都搬到国外了,国内连造一台普通洗衣机的零件都要进口。

再加上美国的社会撕裂也越来越厉害,两党为了预算、政策经常吵架,连政府都能停摆,就连科技领域的领跑优势也在缩小,5G技术被中国超过,新能源汽车销量也被中国甩在后面。

但中国走的是另一条路,靠三驾马车稳稳拉着经济走,每一步都踩得很实。

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里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小到一根针、一个手机充电器,大到航空母舰、卫星,都能自己造。

疫情那阵全球缺口罩,中国3天就能把口罩日产能从千万级提到亿级,连口罩绳、造口罩的机器都能自己供应,这就是全产业链的韧性。

而且只要国外市场不稳定,中国的内循环就能顶上来,2023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7万亿元,差不多相当于整个德国一年的GDP总和。

从新能源汽车到智能家居,从国潮衣服到数字支付,单靠国内消费者就能撑起一个又一个产业。

前三次工业革命,中国都是跟着跑的,但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这些,中国已经和美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了,甚至在不少领域跑到了前面。

中国5G基站数量超过370万个,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连偏远的县城、乡镇都能用得上高速5G。

我们的光伏产业更厉害,占了全球70%的产能,好多国家建太阳能电站都要从中国买设备。

国家推进的新基建战略,就像给这些新技术铺了一条没弯道的高速公路,能让技术变成经济动力的速度更快。

等2035年中国GDP超过美国、成了全球最大经济体,我们的日常生活肯定会变得不一样了。

因为经济实力决定货币地位,就像过去几十年全球都认美元,就是因为美国是最大经济体。

2035年中国成了最大贸易国、最大经济体后,人民币国际化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我们在全球办事也会更有话语权,现在的全球治理体系,世界银行、IMF,都是二战后美国牵头建的,规则大多偏向西方。

2035年之后,中国会有更多能力推动规则变公平,就像亚投行现在已经支持了100多个国家的基建项目,比世界银行审批快、条件也灵活,以后会有更多国家愿意跟着中国合作。

再加上金砖国家机制也在扩容,2024年已经有15个成员国了,不再是以前的5个国家小圈子,这些都在慢慢改变西方说了算的局面。

还有一个变化就是中国会在文化科技上更有自信,以前我们看电影总追好莱坞,学创业总盯着硅谷。

2035年可能反过来,全球年轻人会追中国的古装剧、科幻片,创业者会来深圳学做硬件、搞跨境电商。

而且现在其实已经有苗头了,中国的《甄嬛传》在海外流媒体平台播放量破亿,《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也在不少国家上映。

深圳的华强北已经成了全球硬件创业者的圣地,好多外国人来这里找零件、组团队。

当然,这过程肯定不会顺顺利利,美国肯定不会轻易放掉霸权地位,未来十年可能会在科技上卡中国脖子,比如限制高端芯片出口。

或者在地理上搞摩擦,比如在南海、台海挑事,也可能在金融上搞小动作,比如打压中国企业的海外融资。

但这些就像江河里的礁石,能溅起浪花,却挡不住水流向大海,中国现在已经能自主造中低端芯片了,高端芯片也在慢慢突破,全产业链也能扛住外部冲击,就算国外断供,国内也能找到替代方案。

所以2035年买进口商品更便宜、人民币出国更好用,这些都不是空想,美国丢了最大经济体的头衔,不是因为中国抢,而是因为中国走对了靠实业、靠市场、靠技术的路。

我们普通人提前看清这个大趋势,选对职业、做好投资、过好小日子,就是对2035年最好的准备,10年之后并不遥远,等那个年份真的到了,我们就不只是见证者,更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信息来源:
2035年中国赶超美国?--俄罗斯卫星社

来源:普朗鸣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