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1日下午,“智能纪元,共读未来”AI 主题读书会在钱塘校区图书馆四楼未来学习中心顺利开展,书友们围绕多部 AI 相关书籍展开深入交流。大家分享了《拐点——站在AI颠覆世界的前夜》《智人之上》等著作的核心观点,探讨 AI 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剖析技术伦理、
10月21日下午,“智能纪元,共读未来”AI 主题读书会在钱塘校区图书馆四楼未来学习中心顺利开展,书友们围绕多部 AI 相关书籍展开深入交流。大家分享了《拐点——站在AI颠覆世界的前夜》《智人之上》等著作的核心观点,探讨 AI 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剖析技术伦理、人机协作等关键议题。本次读书会由书影协会阅读部副部长李净主持,图书馆宣传推广部胡老师作主题发言。
READING
读书会现场氛围热烈,跨学科的思想碰撞让参与者收获颇丰。此次读书会不仅为书友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助力大家理性看待 AI 发展,更激发了书友们对技术与人类未来的深度思考。参与者们纷纷表达收获,并对未来自我发展提出期许,在书香中凝聚了应对时代变革的智慧与底气。
好书推荐
01
推荐人:吴雨航
(25级新闻与传播研究生)
书名:《拐点——站在AI颠覆世界的前夜》
想对五年后的自己说:你有活成自己期待的样子吗?
推荐理由:
万维钢的《拐点》,是一本能帮你跳出“模糊感知”、精准看懂世界变化的好书。它避开了泛泛而谈的趋势预测,只抓一个核心——那些藏在日常背后、能彻底改变事物走向的“关键转折点”。书中没有晦涩理论,全是用通俗语言拆解的硬核观察:从技术领域里“AI看似进步却卡在常识关”的隐性拐点,到经济层面“数据红利见顶后新机会在哪”的关键信号,再到个人成长中“积累突然产生质变”的底层逻辑。万维钢用科学家的严谨筛选案例,以科普作家的鲜活解读本质,既不制造焦虑,也不回避问题,让你能清晰看到,那些被忽略的小变化,如何悄悄变成影响未来的大转折。不管你想理解技术迭代、行业趋势,还是想搞懂个人发展的关键节点,这本书都能给你一个“不跟风、不盲从”的清醒视角,帮你抓住真正重要的变化信号。
活动感想:
参加这次AI主题读书会,最大的收获不是搞懂了某个AI技术名词,而是发现“对AI的困惑和思考,原来我们都有”。之前自己看AI相关的内容,总陷在两种纠结里——一方面觉得技术更新太快,不跟上就会落后;另一方面又怕被AI替代,越看信息越焦虑,这些想法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跟身边人聊过。但这次的读书会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契机,大家分享的全是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听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我突然就不慌了——原来面对AI,不用逼自己立刻找到答案,和同样在思考的人交流困惑、碰撞想法,本身就是理解AI最好的方式。这场读书会没给我标准答案,却给了我面对技术变化的底气。
02
推荐人:郑嬿妮
(25级表演与导演研究生)
书名:《智人之上》
想对五年后的自己说一句话:脚步到不了的地方,让书籍替我丈量吧!
推荐理由: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来自尤瓦尔·赫拉利《智人之上:从石器时代到AI时代的信息网络简史》。书中主要探讨了Ai时代的核心挑战与选择。AI正重塑我们的工作、生活、经济与文化。我们既享其便利,也面临被取代的风险;未来,我们既要学会与Ai协作,更要理性看待它带来的改变。智人靠虚构故事、幻想维系大规模网络,并用这些叙事凝聚成员、创造秩序。但是,信息不是真理,而是连接的桥梁,并非“获取越多越正确”。当下平台算法经常为了流量和用户的停留时间,去推送易引发负面情绪的信息,悄悄左右人的思考。其编织的虚幻叙事若引发网络秩序失控,可能造成许多负面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学会理性看待并制衡信息网络,保持好人类与ai之间的情绪边界。当然,这本书可圈可点的地方非常多,还有大量案例和历史事件可以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
活动感想:
这次分享会氛围特别好,老师和同学们在会上畅所欲言,认真去体会文字的魅力,阐发自己对于ai的感受和想法,让我有了许多全新的感悟与启发。也感谢读书会老师特别准备的可爱小礼物!
03
推荐人:曾添爱
(25级网工)
书名:《超有趣的GPT/AI公子逆袭记》
想对五年后的自己说:请不要忘记阅读的乐趣,一直与书结伴吧!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让人捧腹又干货满满的AI科普书籍。作者袁雪教授与05后学生徐溪遥联手,以“AI公子逆袭”的幽默武侠故事为载体,将生成式AI、深度学习等硬核知识巧妙拆解。书中用“内功修炼”比喻神经网络,借“招亲大会”演绎ChatGPT技术演进,以漫画和“说人话”的讲解让注意力机制、Transformer等前沿概念变得生动。从学生到成年读者都能轻松入门。既不失专业深度,又不失阅读乐趣。
活动感想:
这次读书会氛围融洽友好。书友们专注倾听,认真分享自己对人工智能的观点和看法。老师全程温柔引导,没有压力,只有让人如沐春风的舒适。很开心能与一群专注又友善的同伴,在温暖的氛围里共享阅读的美好。
04
推荐人:郝富琳
(25级表演与导演研究生)
书名:《人间游戏》
想对五年后的自己说:祝贺,得偿所愿。
推荐理由:
在AI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在拥抱其便捷的同时,也需警惕对技术的过度依赖可能削弱人的主体性与自我认知。《人间游戏》正是这样一本及时的指南。埃里克·伯恩通过解析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游戏与人格结构,让我们看清自身的行为模式与认知盲区。在AI时代,这份对自我、对人格的深度洞察,能帮助我们在技术浪潮中锚定自身价值,避免沦为工具的附庸。它教会我们,唯有先认清“我是谁”,才能在与AI的共生中,真正掌控技术,而非被技术定义,是AI时代每个人都该一读的自我认知启蒙书。
活动感想:
在这次AI主题读书会上,同学们关于AI技术伦理、应用边界的真知灼见,让我坚定了积极运用AI工具、跨学科联动,开展创新实践的信心。同时,我也意识到对AI的探索不能止步于技术本身,未来我希望能结合社会经济学视角,去研究AI如何更普惠地服务民生、推动产业升级,在顺应时代趋势的同时,以技术创新助力社会发展,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05
推荐人:谢婧贤
(25级新闻与传播研究生)
书名:《超级智能》
想对五年后的自己说:愿你历经沉淀仍葆初心,以扎实的积累与清醒的认知,在选定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推荐理由:
本书是关于AI伦理领域的一部里程碑著作,它为理解人工智能核心命题提供了关键思路。全书核心围绕“路径、威胁、策略”展开,以理性态度平衡技术乐观与风险警惕,在肯定超级智能解决全球性难题的潜力的同时,也直面其威胁与挑战,为科研、企业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伦理与监管依据,推动形成“技术发展与风险防控并重”的共识,是关注AI与人类未来者的重要启蒙读物。
活动感想:
在本次读书会的跨学科交流中,通过与不同专业同学的思想碰撞与知识互鉴,吸收了多元视角下的学术观点与研究成果,同时拓宽了自身的研究视域与认知维度,对后续的学术探索及知识体系建构具有很大帮助。此次交流亦使我深化了对认知方法的认知:批判性思维作为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核心素养,应贯穿于各类领域的认知活动中。无论是人工智能这类前沿技术领域的理论研讨与应用实践,还是其他学科的学术探究及社会层面的实践议题,都需秉持持续学习的学术态度与审慎警醒的认知自觉,以理性视角审视问题本质,确保认知与实践的科学性及严谨性。
06
推荐人:顾一凡
(25级表演与导演研究生)
书名:《艺术学概论》
想对五年后的自己说:未来仍以人类的敏锐与温度掌舵,让AI成为拓展艺术边界的工具而非局限思维的枷锁,在算法与灵感的平衡中,始终守护创作的“灵韵”。
推荐理由:
《艺术学概论》中谈及的“数字技术对综合艺术的影响”极具现实价值。它以影视、舞台艺术等为切口,清晰阐释了数字技术如何重塑综合艺术的创作逻辑——从《阿凡达》的奇观特效到《对话·寓言2047》的跨界融合,生动展现了技术如何拓展艺术的表达边界。更关键的是,它未止步于技术罗列,而是引发对“艺术本质”的思考,这恰是AI时代的核心命题:当算法能生成画面、编排音效,人类的情感注入与文化积淀才是艺术的不可编程之处。
活动感想:
交流中我更清晰地认识到,AI并非综合艺术的“替代者”,而是如书中所暗喻的“新媒介”,但最终的主题提炼、情感取舍仍依赖人类审美。这印证了书中“技术服务于艺术表达”的观点——AI消解了技术门槛,却让人类的创意发起权与价值判断力愈发重要,这种“人机共生”的创作生态,正是数字时代艺术演进的方向。
供稿 / 宣传推广部
策划 / 张迪 周崇锦
活动主持 / 李净
责编 / 胡品爱 刘浩伟
审核 / 林红志
终审 / 施益华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