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专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实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4 13:37 2

摘要:10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五场,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克拉玛依在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中走在前、作表率”作介绍。

10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五场,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克拉玛依在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中走在前、作表率”作介绍。

克拉玛依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凯;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晓林;克拉玛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康永健;克拉玛依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余坤;克拉玛依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局长王晓佳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库兰·赛富汗主持。

库兰·赛富汗: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是该系列的第十五场,主题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克拉玛依在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中走在前、作表率。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克拉玛依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凯先生;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晓林先生;克拉玛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康永健先生;克拉玛依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余坤先生;克拉玛依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局长王晓佳女士。

首先,有请陈凯先生介绍情况。

陈凯: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向大家介绍克拉玛依市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在此,我首先要衷心感谢包括各位媒体朋友在内的各界朋友长期以来对克拉玛依各项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我们刚刚共同隆重庆祝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再过几天,也就是10月29日,我们将迎来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70周年。70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克拉玛依各族儿女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共同书写了从戈壁荒滩到现代化宜居宜业之城的壮丽篇章。

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贴民生凝聚人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我用以下几个关键词,来给大家介绍。

第一个关键词是“创新驱动”。克拉玛依在不同历史阶段,都在努力追求先进生产力。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先后建成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达到2.7万人,七成以上的毕业生选择留疆就业。建成了包括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分室、6个院士工作站在内的200余个创新平台,引进千余名高层次人才,集聚创新资源、促进成果转化。70年来,累积生产原油4.5亿多吨、天然气1100多亿方,近年来,我们又陆续勘探发现了玛湖等两个10亿吨级大油气田,今年油气生产当量即将突破2000万吨。克石化、独石化两大炼厂总共研发出15大类、500多个石油化工产品,其中多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保持全国乃至全球领先。可以说,克拉玛依始终是新中国陆上油气增储上产的主战场。

第二个关键词是“协调发展”。我们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持续深化区域协作、兵地融合,推动“沪-克-塔”三方共同探索绿电直连示范。独库高速公路、克拉玛依机场改扩建、克塔铁路电气化改造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速推进。与兵团第七师共建区域融合发展示范区,助力天山北坡经济带产业升级。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镇化率达到99%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527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三个关键词是“绿色转型”。克拉玛依艰苦奋斗的70年,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70年,更是追求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70年。我们坚决扛起全国碳达峰试点的重任,通过CCUS技术把二氧化碳从生态环境的负担转为原油增产的资源。去年,我们累积捕集利用二氧化碳50多万吨,相当于一年多种了500多万棵树,今年的规模更大,努力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多做贡献。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综合能源体系,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587万千瓦,今年力争基本建成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氢能应用迈出关键一步,中石油在疆首个加氢站即将建成,同步开通北疆首条氢能公交示范线。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代克拉玛依人接续奋斗、引水植绿,把克拉玛依从“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不毛之地,发展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湿地公园、大小湖泊错落交织,150多种野生动物落户安家。在生活中,克拉玛依的市民可以看到,鹅喉羚在采油机旁悠闲地觅食,不远处的采油工人辛勤劳作,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画卷。

第四个关键词是“开放赋能”。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我们主动服务融入国家向西开放战略,加快建设亚欧黄金通道战略枢纽。开通“天山·油城号”全货机航线,中欧(亚)班列从克拉玛依高新区鸣笛启程。去年,古海机场客货运吞吐量分别增长39.3%和49.8%,连创历史新高。我们不断提升开放平台能级,与15个丝路沿线国家城市建立友好联系,正式缔结5个国际友城。成功举办3届上合组织数字技术合作发展论坛、7届国际石油装备展等高规格论坛展会,特别是今年还承办了上合组织成员国通信部长会议。外贸进出口总额3年增长近3倍。克拉玛依日益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连接东西、沟通内外的桥头堡。

第五个关键词是“共享惠民”。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把每年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就业驿站”实现社区全覆盖,基层卫生服务站实现街道全覆盖,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中高考生均指标全疆领先。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婴幼儿托位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体育场地面积等多项指标都走在全疆乃至全国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172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是全疆最早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的地级市,并一直蝉联至今,连续14年入选“中国最安全城市”,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70年砥砺奋进,70载风雨兼程,在党的坚强领导下,70年来克拉玛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克拉玛依依然风华正茂。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不移沿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的正确方向,团结拼搏、逐梦前行,努力在全疆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中走在前、做表率。

各位朋友,克拉玛依是一座为梦想加油的城市。在此,我诚邀大家相约克拉玛依,共赴逐梦之旅。我们在克拉玛依等您!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很高兴回答大家的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

感谢主持人,我是中国日报记者,我们了解到,克拉玛依是一座多民族聚居的城市,请问克拉玛依市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都有哪些特色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陈凯:

谢谢您的提问。

70年前,由8个民族36名队员组成的“1219钻井队”打出克拉玛依一号井,开启了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的历史,也揭开了克拉玛依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的序幕。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82年10月,克拉玛依市率先提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的倡议,2021年,我们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可以说,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基因和底色。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以“五个家园”为载体,扎实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各族群众感党恩、跟党走,手拉手、心连心,共同迈向中国式现代化。

我们赓续克拉玛依精神,构筑共有精神家园。70年艰苦创业、接续奋斗的峥嵘岁月,孕育出这座城市独特的克拉玛依精神。“这种精神的弘扬,至今仍然需要,而且永不过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09年到克拉玛依调研时,对我们的殷殷叮嘱和教诲,我们始终牢记。我们深入挖掘克拉玛依各族儿女胸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优良传统,团结一心、爱国奉献、战天斗地的珍贵记忆,把克拉玛依精神的内核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归属感不断增强。

我们深入推进文化润疆,绘就互嵌共融新图景。组织开展“油城少年手拉手”研学活动,让各族青少年在共学共乐中共同成长,播撒团结友爱的种子。社区里,各族居民邻里互助;油田上,各族职工携手攻坚;城市建设中,共商共建共享;文化舞台上,彼此相知相融,绘就了一幅幅团结进步的生动图景。

我们树立先进典型,深化示范创建。持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成果,以典型引路,带动各族群众同心同向。目前,已创建国家和自治区级示范区、示范单位27个,涌现模范集体23个、模范个人47名,把榜样树在了身边。比如,肉孜买买提·巴克,一位从南疆农村走出来的“石油名匠”,荣获全国劳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殊荣。他的先进事迹正是克拉玛依以产业聚合力、以奋斗铸精神、以团结促发展的生动缩影。

我们将倍加珍惜、不断巩固这种团结互助和谐的美好局面,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中新社记者:

感谢主持人,我是中新社记者,刚才发布人提到油气生产当量即将突破2000万吨,请问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克拉玛依在油气产业方面做了哪些努力?谢谢。

陈凯: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市工信局康永健同志来回答。

康永健:

感谢您的提问。

作为新中国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油田,在70周年之际,全力突破油气生产2000万吨,不仅是对城市奋斗史的致敬,更是为国家能源安全交出的时代答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加快技术突破,筑牢增产根基。通过深化地质认知,革新勘探技术,我们在玛湖凹陷和吉木萨尔页岩油区,成功探明两个十亿吨级特大型油田,为可持续增产筑牢资源基石。同时,我们大力攻关老油田稳产技术,原油产量已连续24年稳居千万吨以上。数字赋能,更是我们提升效率的关键,现在的克拉玛依,地上一个油田,云上一个油田,新疆油田公司的“智能油田”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智能抽油机、“无感知配置技术”等广泛应用,让老油田焕发出新活力。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做强产业链条。2000万吨油气,不仅要“采得出”,更要“炼得好”“用得精”。我们全力提升就地转化加工能力和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原油年加工能力达1600万吨,乙烯产能144万吨。打造了一批填补空白、引领行业的拳头产品,克石化公司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高档白油生产基地和重要的航空煤油生产基地。独山子石化突破高端环保橡胶的国际技术壁垒,地方企业20万吨EVA项目填补新疆空白。今天,全疆80%的成品油,90%以上的塑料、橡胶原料,就有我们的贡献。

三是注重体制创新,激发地方活力。在服务央企稳产的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地方参与油气开发新路径,推动地方企业与央企合作开发低效、边临井和风险区块。以“当年设计、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克拉玛依速度,实现了油砂矿的规模化开发。年内油砂矿产能将突破40万吨,百万吨级地方油气集团正从蓝图变成现实。

下一步,克拉玛依将以2000万吨油气当量为新的起点,持续科技创新,壮大产业生态,继续勇当国家陆上油气增储上产的主战场,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克拉玛依的智慧与力量!

科技日报记者:

感谢主持人,我是科技日报记者。请问克拉玛依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陈凯: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市发改委王晓林同志来回答。

王晓林:

感谢您的提问。

近年来,克拉玛依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一主多元”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规模以上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增加值分别增长了219.4%、113.4%和10.1%,可以说,我们在多条赛道跑出加速度。

在新能源方面,依托优质风光资源,装机规模不断刷新,新能源装机年均增长40%,截至今年9月,建成装机规模达587万千瓦,持续加快建设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更多贡献。在全疆率先布局氢能产业,发布首个氢能三年行动计划和“氢二十条”产业支持政策,全面启动“风光制氢、石化用氢、氢电供能”产业链布局,新疆油田光伏制氢、绿色航煤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北疆首座加氢站、首条氢能公交示范线建成投用,“西部氢都”的蓝图正在变为现实。

在新材料方面,化工、硅基、碳基三大领域全线突破。茂金属聚丙烯等产品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五大系列40余种白油产品占据了国内白油高端市场近半壁江山;聚酯切片成功出口中亚市场;12GW高效单晶硅棒及硅片项目带动下游切片、支架等项目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浆态床加氢、超临界萃取等技术,将劣质重油“变废为宝”;自主研发的介电冷却液成功应用于国家“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项目。

在数字经济方面,我们建成6大数据中心,拥有6.5万个标准机柜,已形成智能算力1.7万P,规模位居全疆首位、西北前列。承接了国家电子政务外网西北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国家重要基础信息资源战略备份基地等重点项目。推动算电协同发展,加快融入国家算力网络,与北京海淀区、上海经信委、深圳南山区、甘肃庆阳市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造“疆算入京”“疆算入沪”等合作模式,为“东数西算”贡献克拉玛依力量。

油气主业塑造了克拉玛依的筋骨,新质生产力正在赋予这座城市新的活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壮大新兴产业规模,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我的回答就到这,谢谢!

新疆广播电视台记者:

感谢主持人,我是新疆广播电视台记者。我们注意到,近年来克拉玛依的人才招引力度非常大,请问克拉玛依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和成效?谢谢

陈凯: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市科技局余坤同志来回答。

余坤:

感谢您的提问。

近年来克拉玛依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形成了推动发展的倍增效应。

第一,我们坚持教育优先,借助上海援克的优质资源,实现全市中小学与上海名校结对共建全覆盖,培养“油城名师”,分层分类培养骨干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超5000人。基础教育质量持续攀升,近几年的中考、高考核心指标都位居全疆前列。我们全力支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新疆第二医学院和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发展,3所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2.7万余人,高校毕业生72.3%选择留疆就业,为全疆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第二,我们紧紧围绕北疆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建成北疆技术交易中心,梯队培育科技型企业和科研平台。2024年,研发经费投入16.7亿元,增长53.8%,投入强度达到1.26%,位居全疆第一。目前,我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53家。建成包括6家院士工作站在内的,新型研发机构、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各类产业创新平台200余个。我市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6.2件,居全疆前列,25项技术成果荣获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创新动力强劲。

第三,我们全面升级“1+2+27”人才政策,真金白银投入近5亿元,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助力“才聚油城”计划项目稳步推进。建立与C9联盟以及其他知名高校长期合作机制,博士人才待遇最高提升至105万元、硕士提升至53万元,今年还大力实施了人才房票制度,到目前为止,我市共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230人。全力推动克拉玛依“人工智能+”行动,实施“融合”“创新”“聚才”“惠民”四项工程,力争培养不少于1000名“AI+产业”复合型人才,助力我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聚焦产业所需,优化生态,打造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区域人才高地和创新策源地,为克拉玛依乃至新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劲的智力引擎!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环球网记者:

感谢主持人,我是环球网记者,请问克拉玛依作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是如何推进绿色转型、改善城市环境,又取得了哪些成效?

陈凯: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市发改委王晓林同志来回答。

王晓林:

感谢您对克拉玛依绿色转型的关注。克拉玛依是从“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戈壁荒滩上建起的一座工业新城,绿色发展就是我们的生命线。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第一,构建绿色低碳新格局。我们系统谋划,搭建了以碳达峰“1+N”政策体系为核心的顶层设计,覆盖能源、工业、城乡建设等关键重点领域。在能源结构上,我们突破单一油气依赖,大力探索油气、煤炭与光伏、风电、氢能等新能源的多能互补与综合利用,加速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第二,多维度提升生态效能。在工业领域,我们推进重点企业节能降碳改造,截至2024年底,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3.08%。大规模应用创新技术,建成稠油生产替代天然气能力2.4亿方/年,规模化实施二氧化碳捕集埋存与驱油,年注碳量超过50万吨,生态效益显著。在城市生活方面,新建民用建筑全部达到绿色标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近3年翻了一番,公共充电桩数量较“十三五”末翻了两番,绿色出行比例跃升至68%,绿色理念已融入城市的血脉。

第三,蓝天碧水绿城看得见、摸得着。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稳定在90%以上,稳居全疆前列。全市5座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全部完成,中水回用率达58%,成功入选全国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从昔日1%的绿化覆盖率起步,我们系统推进防沙治沙、国土绿化,完成生态修复数十万亩。如今,全市绿地覆盖率达40%,人均公园绿地15.06平方米,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称号。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在巩固油气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成果的同时,做大做强新能源及关联产业,继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让克拉玛依更加绿色生态、美丽宜居。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新疆日报记者:

感谢主持人,我是新疆日报记者。克拉玛依今年出台了《克拉玛依市关于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请介绍一下出台这个政策的考虑,有哪些亮点举措?谢谢。

陈凯:

谢谢你的提问。

自建市以来,克拉玛依的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时至今日,可以说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有民营经济主体4.5万户,占全市总数的96%,我们的民营经济主体贡献了全市税收的近40%、全市劳动就业的70%以上,为克拉玛依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们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及时回应民营企业关切,特别是聚焦解决“融资难、招工难、拖欠账款、执法检查过频”四大难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18条措施,拿出真金白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比如,我们加大政府金融政策支持,提升担保费政府补贴比例,对单笔1000万元以下的担保贷款业务,政府补贴比例由0.5%提高至0.7%,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交费比例由0.5%减少至0.3%。再比如,为了帮助企业引进、留住人才,我们制定了人才房票政策,每位引进人才购买新建商品住房时可以享受5—120万元的房票补贴。再比如,我们鼓励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国家、自治区奖励的基础上,市级再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的奖励。

截至目前,这些政策已经累计兑现18.6亿元。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创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让落户在克拉玛依的企业可预期、有信心,安心发展。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北京周报社记者:

感谢主持人,我是北京周报社记者。我们了解到,克拉玛依市已经连续三年召开上海合作组织数字技术合作发展论坛等一系列国际展会,请问克拉玛依在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哪些考虑?谢谢。

陈凯: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市发改委王晓林同志来回答。

王晓林:

感谢您的提问。

克拉玛依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支点和北疆区域中心城市,近年来,加快打造亚欧黄金通道战略枢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合作的领域越来越广。

一是对外开放载体不断丰富。在连续3年成功举办上合组织数字技术合作发展论坛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又高水平承办了上合组织成员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部门负责人会议。依托常态化运行的上合大数据合作中心(新疆)分中心,累计培训国际数字技术人才近300人。与乌兹别克斯坦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研究院等6家周边国家数字机构开展业务合作。展会品牌效应持续放大,第七届国际石油装备展吸引了8个国家416家企业踊跃参与,达成13个重点项目的合作,签约金额116亿元。国际医疗合作覆盖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五国九地医院,累计为3000余名国外患者提供了诊疗服务。

二是对外开放步伐显著加快。带领20家地方重点涉外企业“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建立联系合作机制,签署了海外石油工程服务、数字业务等合作协议20余份。目前,我市已有11家油服企业在海外17个国家开展业务。高端化工产品出口、产品技术服务、油气装设备出口等方面实现快速增长,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近3倍。

三是区域协同发展开创新格局。今年是上海援克十周年,沪克合作硕果累累。上海在新能源、数字经济、智能网联车等新兴产业集群培育上给予我们鼎力支持,为两地国资国企深度合作架设桥梁,系统构建了“1+3+6”产业科技援克新模式,形成了“双向赋能、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新时代对口支援典范。同时,我们与第七师共建产业融合示范区,下好“兵地一盘棋”,推动克塔一体化发展,加速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重大基建互联互通,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合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深化沪克协同、强化区域联动、深耕中亚市场,架起更多沟通内外的桥梁,不断巩固提升开放成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乌鲁木齐晚报记者:

感谢主持人,我是乌鲁木齐晚报记者。想请您介绍一下克拉玛依有哪些好吃、好玩,值得推荐的文旅打卡点?谢谢。

陈凯: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市文体旅游局王晓佳同志来回答。

王晓佳: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克拉玛依既有工业的厚重底蕴,又藏着奇趣的自然风光,值得大家慢下脚步细细品味。若想探寻这座城市“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历程,石油文化打卡点是大家的首选:“黑油山”上持续喷涌的原油泉眼、“克一号井”的“大油泡”雕塑、百里油区上千台抽油机和克拉玛依市博物馆的丰富展陈,把石油工业的百年发展脉络完整串联起来,让历史的印记清晰可触。

春秋时节的克拉玛依也是韵味独特,乌尔禾胡杨林的千年古树与斑驳光影交织成一片金色林海,世界魔鬼城苍茫壮阔的雅丹与日出日落交相辉映;独山子大峡谷更宛如一幅用岩石雕刻的天然画卷。

在这里也诚邀运动与越野爱好者来克拉玛依打卡,在克拉玛依马拉松的赛道上,用脚步丈量油城的活力与魅力;在“兵地油”篮球赛场上感受青春与活力;乌尔禾区的达喀尔越野线路也推荐大家感受一下沉浸式感受驰骋天地间的豪情;热爱自驾的游客们也不要错过乌尔禾区、独山子区的两处5C级自驾车露营地,那里设施完善、补给贴心,让您的户外时光更安心更惬意。

雪花飘落时,克拉玛依的“冰雪模式”也期待大家的到来。无论你是滑雪新手还是资深达人,在独山子区的滑雪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雪道,克拉玛依区的金龙湖冰场更是冬日里亲子嬉戏、感受冰雪运动快乐的好去处。

闲暇之余,也可以到汇嘉滨河广场转一转,爽口的克拉玛依凉皮、外酥里嫩的“一把抓”烤包子、香辣过瘾的凉粉大盘鸡,每一口都是独属于这座城市的味觉记忆。

“荒野之旅 时尚之都”,克拉玛依诚挚欢迎各位游客朋友们到克拉玛依来探索工业与自然的交融之美,来寻找属于自己的“打卡点”!

兵团日报记者:

感谢主持人,我是兵团日报记者。请问克拉玛依在推动发展成果真正让人民群众可感可及上下了哪些功夫?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陈凯:

谢谢您的提问。

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要让各族群众广泛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教导,把每年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生活品质,真正让改革发展成果落实到改善民生、惠及当地、增进团结上。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我们加力实施稳就业政策,去年以来,累计兑现就业补助资金1.9亿元,发布职位7.1万个,努力让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就业形势长期稳定向好,被人社部评为全国首批“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城市”。

我们持续推进教育强市,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三名工程,是西部首个、全国第二个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的地级市。中考平均成绩、高中录取率、高考录取率、本科批次录取率,连续位居全疆前列。

我们用心守护百姓健康,先后建成4个国家级、14个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市”的目标。我们推出“无假日门诊”“午间延时门诊”等特色服务,就医等待时长缩短了55%,患者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外地来克就医的患者也明显增多,区域医疗中心“服务本地、辐射周边”的能力显著提升。

此外,为更好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坚持每年由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每年面向全市各族群众,征集一批大家最希望办成的民生实事。经过年初的人大会议上,由市人大代表票决,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用心用情用力办出成效。社区供销惠民直销店让百姓买到实惠蔬菜,持续扩充学位实现中小学生就近入学,建设老年病医院守护银发健康,城市道路综合治理让城市的交通更加安全畅通,校园的场馆有序开放为市民提供更多运动空间,公共厕所冬季供应热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点一滴的小事,让我们的市民暖手更暖心。

可以说,各族百姓心心念念的每一件事,无论大小,我们都认认真真地揣在心里、抓在手上,最终一定要落到实处,要让各族群众实实在在地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让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更好!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库兰·赛富汗:

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请大家继续关注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文字整理: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胡雪婷图片摄影: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崔文娟

来源:克拉玛依零距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