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17日,歌手苏醒在微博点评《歌手2025》首期表现时,一句“陈楚生本来就稳不用夸”迅速点燃舆论。
当“真实”成为娱乐圈的稀缺品,苏醒的“敢言”是清醒还是狂妄?
2025年5月17日,歌手苏醒在微博点评《歌手2025》首期表现时,一句“陈楚生本来就稳不用夸”迅速点燃舆论。
有人赞他“一针见血”,也有人嘲他“过气蹭热度”。这番争议背后,是娱乐圈对“真实”的集体焦虑,更是一个曾被封杀的歌手,用17年跌宕生涯写下的生存法则。
《歌手2025》首期直播当晚,单依纯以极致唱功登顶热搜,而陈楚生凭借稳定发挥位列第二。
苏醒却在次日发文称:“唱歌不是技术堆砌,天赋才是那道被上天打开的门。”
他直言陈楚生的表现“本就在预期内”,无需过多赞誉,更将矛头对准行业内“机能施压”的浮躁风气。
这番言论迅速发酵,有人翻出他早年《破亿》歌词中讽刺流量注水的旧作,力挺其“敢说真话”;
也有人质疑他“借机炒作”,毕竟自2012年因打人事件被雪藏后,苏醒的“翻红”总与争议相伴。
如今的苏醒在综艺中游刃有余,时间倒回2007年,他是《快乐男声》舞台上最耀眼的“海归派”。
留学澳洲七年的背景让他兼具国际视野与桀骜个性,一首原创《秋天》让评委惊叹“天生属于舞台”。
出道即巅峰的他并未选择讨好市场,反而转身扎进当时冷门的嘻哈领域,与公司天娱的矛盾就此埋下伏笔。
2012年的转折:一拳打碎星途
同门师弟李炜被曝与苏醒女友私密照,怒火中烧的苏醒在台北中歌榜后台对李炜挥拳相向。
事件曝光后,天娱与索尼联合声明将其雪藏,苏醒背上巨额违约金,从“顶流预备役”沦为酒吧老板。
网友对此态度撕裂:一方痛斥其“自毁前程”,另一方却理解“男人血性”;而李炜以“受害者”姿态复出后事业惨淡,更被讽“偷情者终遭反噬”。
从“再就业”到“春晚舞台”
被封杀的十年间,苏醒写歌、开酒吧、接商演,低声向兄弟借钱度日。直到2023年加入“再就业男团”,他凭借自嘲式幽默与音乐才华再度翻红。
节目里,他调侃自己是“过气歌手”,却能在《像你这样的朋友》中让观众泪目;春晚舞台上,他笑着唱出“保留才艺”的梗,背后是无数商演练就的台风。
此次《歌手2025》点评争议,恰是苏醒生涯的缩影。
他嘲讽“天赋论”被批“拉踩同行”,却与当年《破亿》中揭露资本乱象一脉相承;网友翻出其力挺陈楚生对抗天娱的往事,感慨“他从未屈服于规则”。
对比同期张杰成“国民偶像”、魏晨转型演员,苏醒的路径更像一场行为艺术:用真实撕裂娱乐圈的完美假面,哪怕代价是漫长的边缘化。
苏醒的言论最终未影响节目热度,《歌手2025》首期播放量破亿,单依纯与陈楚生的“技术派VS天赋派”之争成为长效话题。
而苏醒本人淡然回应:“年纪大了不粉任,喜欢就夸了。”
恰好观众对过度包装的艺人感到厌倦,而苏醒的翻红恰恰印证了市场对“真性情”的饥渴。
从雪藏到春晚,从暴力争议到犀利点评,苏醒用17年证明:真实未必讨喜,但足够锋利。
当内娱仍在“数据镀金”与“人设造神”中狂欢,他的存在宛如一面镜子,照见行业的浮躁,也映出观众对“活人”的渴望。
来源:自在星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