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阵清澈的童声划破桂湖静谧,川音副教授范琨明钢琴伴奏中,杨洪基沉稳、苍劲的男中音在书院中响起。
10月23日清晨
桂湖的升庵书院桂香沁脾
“滚滚长江东逝水……”
苍劲雄浑的男中音从人群后方响起
著名歌唱家杨洪基缓步走出
这位唱活19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唤醒几代人集体记忆的原唱者现身
让这场秋日“快闪”拍摄瞬间迎来高潮
歌唱家杨洪基与孩子们面对面交谈
在升庵故里唱响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阵清澈的童声划破桂湖静谧,川音副教授范琨明钢琴伴奏中,杨洪基沉稳、苍劲的男中音在书院中响起。
他自然站定在孩子们身边,用手势引导童声调整气息。园中的音乐艺人闻声而来,游园的市民不约而同举起手机。渐渐地,跟唱声从零星几点汇成一片,声浪在秋日的细雨中层层荡开。
杨洪基与孩子们一同演唱《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此刻在桂湖,他的演唱呈现出与唱片不同的质感。开篇“滚滚长江东逝水”以沉缓旋律铺陈历史苍茫,当唱至“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时,杨洪基情绪激昂,气势宏大,似将杨升庵五百年前的兴叹,尽数倾注这撼人心魄的境界之中。
500年前,杨升庵写下“天下第一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500年后杨洪基在升庵故里唱响,时空的共鸣在此刻回荡。
“来晚了,应该早点来”
作为先后获得过“五个一工程奖”、“文华表演奖”的歌唱家,杨洪基与这首经典作品的缘分可追溯至1993年。
彼时,担任解放军总政歌剧团男中音歌唱家的杨洪基,在作曲家谷建芬的建议下,以融合西方美声与中国民族戏曲韵味的独特演绎,让这首歌随着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播出而家喻户晓。1994年,他凭此曲获得中国音乐电视金奖。
一曲终了,杨洪基难掩激动。“这一激动,唱得倒不如我平时那么从容了。第一次来到升庵祠,第一次看到升庵雕塑,感觉来晚了,应该早点来。”
杨洪基瞻仰升庵雕塑
明代嘉靖年间,明代四川唯一状元杨升庵谪戍云南,行至长江畔,立于滔滔江水前,半生浮沉与千古兴亡在胸中交汇,挥毫写下《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慨叹“浪花淘尽英雄”,却“惯看秋月春风”。全词傲岸沉雄,气逼山河。
汉魏六朝以后,“长江”一词频现于诗文。譬如《魏志》载,魏文帝临江叹曰:“长江天堑,天之所以限南北也”。李白诗云:“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长江”之名已流传1700多年之久,但文学界普遍认为杨升庵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峭拔其上,成为历史长河中叹咏“长江”的高音部。
著名书法家何应辉作品《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此词后收录于杨升庵《廿一史弹词》第三部分《说秦汉》。百年后,清代文学家毛宗岗在为罗贯中版《三国演义》作注时,将这首词置于卷首。
“当年竞争很激烈,没想我能选中在《三国演义》中演绎这首歌。”杨洪基笑着说,“或许是我的男中音,恰好贴合了那段历史沧桑的时空感。”
与新都缘分深厚
2018年,在北京国子监翰林书院举办的杨升庵诞辰530周年纪念活动上,杨洪基题写“清白与丹心”,表达对这位文化先贤的敬仰。“那次活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杨升庵的学问与人格有了深刻的理解。”杨洪基现场回忆。
杨升庵诞辰530周年纪念活动,杨洪基题写“清白与丹心”
此次到访新都,让他对这座城市有了更立体的感知:“这里既有千年古韵的从容,又洋溢着现代发展的朝气,能感受到那种宁静悠远的文化气息。”
深秋的桂湖笼罩在绵绵细雨中。杨洪基撑着伞,在“连理古藤”下驻足流连。步入升庵祠,他在升庵塑像前久久伫立,轻声吟诵起《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雄浑的声音使人神思悠远。
桂湖,因明代正德年间杨升庵沿湖遍植桂树而得名。是全国八大赏荷和五大赏桂胜地之一。盛夏时节,“红莲一朵千秋艳”;金秋时节,“金桂满城万里香”。
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文化的种子
几天前,杨洪基刚参加完在成都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活动。
在成都倾力打造国际音乐之都的背景下,新都——这出土过东汉击鼓说唱俑的城市,正通过升庵音乐艺术中心、庭院实景歌剧《杨升庵》等项目打造“音乐之城”新名片。
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成都童谣》新都童声专场,到川音流行音乐季、“为新都而歌”流行音乐季、“海底捞”火锅音乐节等20余场活动,新都音乐之城的活力蔚然成风。
在与孩子们共同演唱后,杨洪基颇有感触地谈起一座城市进行文化传承的意义。他认为,像《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样的经典作品,正是让孩子亲近历史、理解传统的生动载体。
杨洪基表示,孩子们演绎经典音乐作品,可以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当孩子们用清澈的嗓音唱出这些词句,他们就在旋律中触摸历史的磅礴与文化的深邃。”杨洪基说,“这是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文化的种子。”
当经典的旋律与城市文脉交融,新都的“清白与丹心”,便在这穿越时空的歌声中,获得新的回响。
记者 | 赖 涛 王玉萍 赵俊衡 汤维一 杨云杰
排版 | 王玉萍
编辑 | 郑 雪
审核 | 李玲娟 张晓迪
来源:新都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