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霜降节气已到。据悉,今天是霜降后的第一天,农历的九月初四,此时北方地区已经出现初霜,而且西北、河北、东北等地还出现了霜冻,这意味着今年寒冷来的早,冬天很可能较往年都冷,需要大家提前做好御寒准备。
导读:老话“月逢初四雨,一月九天晴”,今日九月初四,有何说法?
#头条创作嘉年华##在头条安利我的兴趣#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霜降节气已到。据悉,今天是霜降后的第一天,农历的九月初四,此时北方地区已经出现初霜,而且西北、河北、东北等地还出现了霜冻,这意味着今年寒冷来的早,冬天很可能较往年都冷,需要大家提前做好御寒准备。
而且今天恰逢农历九月初四,属于十二建星中的“定日”。定日,指的是凡事皆有定的意思,寓意事物发展已确定、不可更改,象征着平稳过渡的状态。而这天在干支历法中,就属于黄道吉日,常用于重要事件的规划,如婚嫁、开业、签订合同等,有吉祥的说法。
此外,对于农历九月初四而言,民间还一直有“月逢初四雨,一月九天晴”的说法。那么这句话是何意?一起来看看吧。
据了解,这是一句流传于民间的一句农谚,是通过初四这天的天气,来预测一个月的气候情况。具体来说,如果九月初四这天出现了降雨天,那么往往预示着这个月里阴雨天较多,晴天较少。而如果这天是个晴天,那么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情况出现。
对于农历九月来说,本身就是秋末冬初的时节,此时如果雨天多,那么就意味着冷空气比较活跃,天气偏冷,而如果这个月里晴天多,那么就预示着初冬时节不会太冷。
而且农历九月份正是秋收收尾、秋播启动的关键期,此时稻谷晾晒需要充足阳光,油菜播种则需 “适量雨水而非持续阴雨”。若初四降雨引发连阴天气,不仅会导致未收割的粮食霉变,还会让土壤湿冷,影响种子发芽,甚至引发烂种、病虫害,因此农民对初四降雨格外忌惮。这也是民间常说的“上怕初四雨,下怕十六阴”的原因。
而对于这一说法而言,并非毫无根据,而是民间早有了很多的农谚,都能解释这一观点,具体如下:
淋了九月初四头,阴阴雨雨到月尾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农历九月初四这天如果下雨,往往预示着后续一个月阴雨天气较多。而九月初四正值秋播关键期,若此时降雨会导致越冬作物的出苗率下降,影响来年收成。
不怕九月初四晴,就怕九月初四雨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如果九月初四这天是个晴天,那么农民朋友就不会担心,反倒是这天如果是个雨天,那么农民朋友就会担心和害怕。因为九月初四若下雨,可能预示后续秋雨连绵,难有好天。
当然,对于农历九月初四的天气而言,民间还有“九月初四晴,冬季雨雪少”的说法。这就意味着如果这天是个晴天,那么冬天气候可能会偏暖,而这就是个暖冬的气候,对于庄稼作物的生长也会产生不利。
因此,这天晴天和雨天在不同地区就有着不一样的说法,而这也凸显出农谚的局限性。
总之,九月初四的天气讲究,是古人用实践总结的经验,有一定的道理可言。虽然如今已经有了气象预报,但是民间老一辈人还是习惯利用农谚来进行农事活动,这也体现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敬重。
话说,你们那边天气如何?你觉得老话说的有道理吗?可以留言,跟大家说说你对此的看法。
来源:一品姑苏城
